田莉
摘 要:针对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以供同行教师商榷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地理;不良习惯;调查分析
根据初中地理课程特点,并且结合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我校七年级学生和八年级的部分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习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我校初中地理学业考试进行了抽样调查。
一、调查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1.学习基础知识很差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初中地理学习情况,我以初中地理会考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长期以来,由于不少学校地理当作“副科”,教师照本宣科,学生生吞活剥。因此地理学科基本处于被排斥、被忽视地位。导致许多学生错误认为地理是一门“副科”,学好学坏无关紧要,或只为考试而学习,因而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动力和方向。
2.学习态度不端正
由于学校常规管理较好,多数同学能准时到校上课,准备好学习用具。多数同学知道学习目标和计划制定的重要性,但90%的同学不得其法也无法坚持按计划执行。调查结果显示,在课堂上,学生能认真听讲,但只有46%的同学会做笔记;尤其是学生学习机械、被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差,能积极、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只占7%,能紧跟教师思考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听课和学习方法的同学不到40%。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在作业分发评讲后及考后能及时总结得失,而相当部分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在考后总结时只停留在能订正错误的层面,而没有注意分析和总结考试中出错的知识或思维方面的“障碍所在”,甚至是只关心成绩,但不分析存在问题。
3.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50%的学生抱无所谓的态度,还有38%的学生不喜欢,只有13%的学生喜欢或较喜欢。由此可见,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需求不高,缺乏内驱力。
4.学习方法不正确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机械刻板的学习地理,思维不够灵活,缺少灵活应用能力和分析比较综合能力。同一题目,只需稍加变通,学生不知如何下笔。
(2)重文轻图,机械分割。不少学生的地理学习是脱离地理图表的单纯的文字记忆,使大量的地理数据和信息落不到实处,结果只能事倍功半。
(3)知识迁移弱,前后连贯性差。主要表现在缺乏学科间的交叉联系和学科内的纵向、横向联系,知识点零散孤立,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4)创造性思维能力弱。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缺乏独立见解,创新能力和应变素质。
二、调查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不良的教育生态环境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学校对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管理一直处于“徘徊”状态,加上中考加分比例少,历年会考时,为了帮助学生过关,地理知识在没有消化的情况下,让学生记忆、理解地理知识接近于零。长期以来,为了追求升学率及会考及格率等,过于重视考试的分数,而忽视该用什么样合适的教育方法来引导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过于偏重教学成绩,而忽视教师的整个教学行为等等。这些因素使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对学习厌倦,缺乏兴趣。
此外,家庭学习环境差也是造成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之一。
2.教师方面的原因
教师在学生的學习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学生不良的地理学习习惯,除了与地理任课教师有关之外,也与其任教过的各科老师有关系。当前,许多教师认为:教学一旦投入,就要产出;只要教,就会有收获,其教学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例如:
(1)有的教师将学生盯得紧,作业布置多,考试考得勤。对学生的学,习惯用“勤能补拙”“熟能生巧”等古训来训导学生,对于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焦虑、退缩、自卑等消极心态,简单斥之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这无意之中对自己的题海战术、对学生造成的身心伤害作了开脱。各科教师的“题海”战术,大面积地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课后对作业疲于应付,缺少自主安排复习和对作业进行总结反思的时间。
(2)僵化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模式过于单一,只是一味机械的传授知识,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呈现问题的情景太枯燥,很少给学生表达的机会等等。多年来,“教”与“学”的矛盾一直未能得到较好的统一,教师不教“学”的方法。学生自然“学不得法”;教师不教“学”的习惯,学生当然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3.学生自身的原因
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学生自身的问题是主要的原因。由于目前初中升学史地生会考成绩算分比例较低,这为许多地理学习差的学生提供了自我安慰的借口。加上习惯上对地理没得到重视,原本读图、思维、表达能力就欠缺,使他们难以跟上课堂进度,导致参与课堂思考与讨论能力弱,久而久之丧失学习信心,对学习地理放任或应付了事。
从调查结果看,对于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研究,仅仅处于实验尝试阶段,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编辑 王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