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磊
摘 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一直以来都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课堂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为学生获取的知识大部分来源于课堂,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高学习效率,就要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进行學习的最好老师。
关键词:学习兴趣;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我们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实验的有趣现象,来引导学生对物理进行学习。而且,物理其实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我们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更多地运用实例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一、引入生活现象和物理的联系
当学生在自己熟知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的时候,学生就会自觉地接纳物理知识,对物理知识的接纳程度就会越来越高,物理其实就是一门和我们日常生活进行密切联系的学科,物理的很多现象都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周围,比如说,雨后的彩虹,还有就是壶水烧开后的汽笛声音等,都是我们常见的物理现象,只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进行认真的观察。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观察生活中这些常见的现象,怎样用物理的知识来进行解决。学生了解到这些,就会对物理的实用性感兴趣,也会提高物理的学习效率,为了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就会自觉地认真听讲,自觉地进行物理知识的探究,让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地提高,课堂效率也会进一步地提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最好可以引导学生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可以学有所用,增强对物理学习的信心。比如,我们在讲解能量转换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组织学生调查当中的能源使用情况,还有就是环境污染情况,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来提出改进的意见。我们也可以根据所学习的物理知识来让学生解释在开展一场拔河比赛时,哪些因素可以增大拔河比赛获胜的机会。物理实验是进行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学生去做实验,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我们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可以先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在实验中对生活实际进行情景再现,比如,我们在进行声的现象讲解的时候,总是碰见这样一道例题,在给开水瓶注入水的时候,随着水位的不断提高,发出的声音音调会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寻。通过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的动手
能力以及动脑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
二、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
在当前教学手段的应用中,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可以说是相当的普遍。多媒体直观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的各个器官都得到充分的应用,有利于营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氛围,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学习不是一种负担反而是一种享受,比如,我们在进行浮力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演示,先给学生展示一个浸入水中的物体,然后有两个力的出现,这两个力就是重力以及浮力,在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发生变化的时候,物体在水中的运动情况也会进一步地发生变化,就会出现上浮、下沉、悬浮这三种情况,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展示就会在学生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就是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创设一些教材难以进行理解的情况,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经过最直观的方式进行展示,能够有效地避免学生因为知识难以理解而产生厌烦心理。
三、用探究性的教学方式来进行物理教学
学生要对物理教学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才能够对物理学习感兴趣。比如,我们在进行摩擦力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思考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有哪些,还有摩擦力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不要先上课的时候就给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来对这些知识进行探究,学生可以翻阅资料,可以上网去进行查找,更可以组织小组来进行讨论。总之,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地进行学习,让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地提高。让学生自己来进行探究,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就会有所发现,他们带着问题来上课就能够提高听课效率。还有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得到的知识是有效的,使其在运用的时候更加灵活,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在进行探究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物理是初中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目,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可以把生活现象引入物理教学,还有就是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来辅助物理教学,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引入探究性的教学方式,通过一系列的方法让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地提高。
参考文献:
[1]杜慧宁.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3(26):3-5.
[2]赵强.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3(08):10-11.
[3]宋新艳.新时期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才智,2012(22):11-12.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