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探讨

2014-03-23 14:10张锁龙何博生胡小霞
当代医学 2014年20期
关键词:下壁前壁溶栓

张锁龙 何博生 胡小霞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探讨

张锁龙 何博生 胡小霞

目的 探讨和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情况和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将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n=53)。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治疗组,观察组患者为静脉溶栓治疗组,比较、分析和统计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临床统计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再通率(75.47%)、临床症状缓解率(83.02%)以及治疗总有效(94.34%)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62.26%、67.92%、88.68%),组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是一种有效、理想、安全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临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一种由持续性、急性的缺氧缺血导致的冠状动脉心肌坏死[1]。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多是对其采用静脉溶栓的方法进行治疗。本文抽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以来,在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将他们是否进行溶栓治疗分为2组。统计分析和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8月~2013年8月期间,在本院病房进行入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患者年龄30~83岁,平均年龄为(55.6±4.5)岁;女性患者47例,男性患者59例;病理类型中,20例为前壁梗死,45例为广泛前壁梗死,26例为前间壁梗死,7例为前壁及下壁梗死,8例为下壁梗死。其中,对照组(非溶栓组)患者(n=53)的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为(53.2±3.9)岁;女性患者23例,男性患者30例;病理类型中,9例为前壁梗死,22例为广泛前壁梗死,12例为前间壁梗死,4例为前壁及下壁梗死,6例为下壁梗死;观察组(溶栓组)患者(n=53)年龄35~83岁,平均年龄为(58.4±4.2)岁;女性患者24例,男性患者29例;病理类型中,11例为前壁梗死,23例为广泛前壁梗死,14例为前间壁梗死,3例为前壁及下壁梗死,2例为下壁梗死。经临床鉴别,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症状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入选标准[2]

1.2.1 患者心电图抬高≥2.0mm的胸前导联ST段超过2个,或着抬高≥2.0mm的导联(Ⅱ、Ⅲ、aVF)ST段导联超过2个;

1.2.2 持续30min以上的典型性缺血性胸痛,且在口服硝酸甘油后效果不佳;

1.2.3 患者发病后12h内进行入院治疗;

1.2.4 溶栓类药物禁忌除外。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具体

方法为:对患者实施常规性的吸氧、心电监护等临床护理治疗,并

叮嘱患者进行充足的卧床休息。根据患者实际病症情况,可进行硝酸甘油静脉注射,一般要连续用药3d;给予皮下注射5000U低分子肝素钙/次,连续用药7d,并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片和硝酸酯类等β胺体阻滞药[3]。

1.3.2 观察组 对患者采用溶栓疗法进行临床治疗。具体方法为[4]:在溶栓前,对患者进行常规实验室以及心电图等的检查。并给予患者口服300mg巴米尔(5d后可减为100mg/d)。在生理盐水或100mL 5%的葡萄糖溶液中注入150万U尿激酶,并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30min。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体征情况。并在生理盐水或250mL 5%的葡萄糖溶液中注入60mg罂粟碱以及10mg硝酸甘油进行静脉注射,同时给予5000U低分子肝素钙或7500U肝素钠的皮下肌肉注射,以及250mL 5%葡萄糖液混合20mL门冬氨酸钾镁液、2.0g维生素C、400mg葛根素(天保康)以及1支能量合剂的静脉注射,剂量为1次/d。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3.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临床分析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再通率(75.47%)、临床症状缓解率(83.02%)以及临床总有效率(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2.26%,67.92%,88.68%),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临床上的一种危险性较大的常见疾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且致命性并发症复杂等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危害严重[5]。因此,必要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科学的急救治疗。

溶栓,是当前临床急救中一种主要的心肌梗死抢救措施,它能够迅速的恢复患者血管的再灌注,缩小心肌梗死的面积,挽救濒死的心肌,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死亡率[6]。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尿激酶是一种自人体尿液中分离出的酶蛋白,因此它可以直接作用在患者纤溶系统中,并促进纤溶酶原向纤溶酶的转变,从而有效的对患者体内的纤维蛋白凝块、纤维蛋白原以及凝血因子进行降解,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7]。据有关资料显示,当这一情况的持续时间≥2h时,其心肌坏死率约为39%;≥4h时,其心肌坏死率约为85%;当>5h时,可心肌坏死率就可达到100%[8]。因此,在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必须要对患者进行提早溶栓治疗,并及时的做好常规性的凝血功能、心功能等的实时临床监测,从而更好的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

临床试验表明,在本次抽取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在血管再通率(75.47%,40例)、症状缓解率(83.02%,44例)方面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患者(62.26%,33例;67.92%,36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34%)显著优于常规治疗患者(88.68%),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法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加速血管再通,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因此,应该予以临床治疗中的积极的推广和应用。

[1] 韩英.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药业,2013,22(13):75-76.

[2] 闫方明,高梅,刘先仕,等.1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8):60-63.

[3] 徐之斌,陈亚想.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3):132-133.

[4] 郑义,王树楼.倍他乐克和二丁酰环磷腺苷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20):26-27.

[5] 吴嘉鸿.尿激酶、瑞替普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对比研究[J].安徽医药,2013,7(4):1226-1227

[6] 申方群.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临床效果分析[J].河北医学, 2013,19(1):79-81.

[7] 孔淑凯,孔捷超.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对策与思路[J].邯郸医专学报2012,9(7):3414-3415.

[8] 陈郁.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8):191-192.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0.093

广东 518105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 (张锁龙 何博生胡小霞)

猜你喜欢
下壁前壁溶栓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及预后的价值
V1R 波增高、STV2 改变对下壁心梗的临床诊断价值
经闭孔阴道前壁尿道悬吊术与自体阔筋膜悬吊术治疗张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比较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1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心电图判断中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