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欣怡
(安徽新华学院 商学院,安徽 合肥230036)
农超对接视角下合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路径*
卫欣怡
(安徽新华学院 商学院,安徽 合肥230036)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渠道,同时也在农超对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总体来说,目前合肥市农超对接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规模不够大,对接关系不稳定,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的发展,也影响了农超对接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想抓住农超对接的发展契机,合肥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应当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意识、加强政府引导、重视横向联合、强调品牌建设,从而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及农超对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农民专业合作社;农超对接;发展路径
“农超对接”作为一种新型的采购模式,能最大可能减小农产品采购半径,最大限度减少果蔬流通环节,实现农民、消费者和超市多赢局面。自2008年我国开展 “农超对接”试点工作以来,安徽省成为第一批试点省、市之一。通过近6年的发展,“农超对接”在降低流通成本、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等环节取得了积极成效,成为新型的农产品流通形式。而合肥作为第一批试点的省会城市,更是成为了实施“农超对接”的排头兵。实施“农超对接”一方面有效缓解了合肥城镇居民 “买菜贵”的问题,保障了食品安全;另一方面,有利于解决农民“卖菜难”的硬伤,使农民与零售商之间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来发展的新契机和新挑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超对接”逐渐形成了三种典型模式:“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超市+自营农场+农户”;“超市+龙头企业+农户”。其中,“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占绝大多数。合作社作为“农超对接”的主体之一,是连接个体农户与超市的桥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生产与超市大规模采购之间对接断层的问题,已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截止到2014年6月,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已达到46 852家,拥有成员34.53万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4.03%和38.91%,覆盖了种植养殖业、农产品批发和零售业等。
合肥市2014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20家,合作社总数已近2 500家。均分布在合肥市城郊,如肥东县、长丰县、庐江县等。同时,2014年合肥市创建市级示范合作社30家,新增省级示范合作社8家,全市合作经济组织达3 100家,入社农户占总农户数的50%,入户成员比当地同类型农户增收30%以上。据市农委统计,目前合肥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覆盖全市90%行政村,全市合作组织成员数突破43.5万人,规模经营面积突破70余万亩,带动合肥周边农户参与合作组织经营突破88万户,辐射了全市七成以上农户。
截至2014年6月,仅庐江县就已有21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省内外各大超市建立了“农超对接”直供销售的供销关系,对接品种涉及蔬菜、水果、蛋禽等360多个品种,年销售额逾4亿元。并且使当地的农产品走俏江浙沪等省市,进入了家乐福、沃尔玛、世纪联华、华润苏果等高端市场。然而,从安徽省“农超对接”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要适应“农超对接”发展的新要求还面临许多困难和制约。
(一)单一的初级农产品生产与超市多样化高级农产品的需求形成矛盾
目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都是农民散户自发联合起来的互助型经济组织,因此普遍存在注册资金较少,组织机构不完整,民主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盈余分配制度等不健全的问题。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普遍较少,大多以固定资产(土地、房屋、设备等)注册,规模难以扩大,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
一方面,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规模小,加工链条短,直接导致了产品附加值低,多以蔬果及畜禽类等初级农产品为主,品种单一且同质化严重,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据统计,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能够进入“农超对接”项目的仅占其总数的3%左右。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身规模小、产品品种较单一,无法满足大型超市批量化、多样化的采购需求。
另一方面,合作社由于缺乏研发能力,没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等原因,仅能作为连接农户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中介,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层次较低,基本没有涉足加工农产品领域[1]。导致即使合作社拥有一定规模,参与了“农超对接”,也难以真正享受“农超对接”的成果。
(二)农产品品牌优势不明显与品牌化趋势形成矛盾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超市开始关注产品的品牌。一定程度上,人们对于品牌的认同度代表了其对该商品的认同度,农产品品牌化趋势逐渐显现。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是保证农产品品牌价值得以顺利实现的前提。
但许多合作社由于管理和规模等问题,生产的农产品没有自主品牌,只能由知名度较高的外地品牌贴牌上架销售。虽然合肥市已涌现出少数消费者较为熟悉的农产品品牌,但相对于超市货架上上万种加工农产品而言,合肥本地农产品所占比例并不高。这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本地农户的积极性,也降低了本地合作社与超市间合作的稳定性[2]。此外,合作社对于品牌的保护和淘汰机制也并不健全。一些合作社和农民受自身眼前利益驱使,竞争行为不规范,有的以次充好,自砸品牌;有的甚至假冒他人品牌,影响农产品品牌的美誉度。也有的合作社由于低质量的农产品品牌数量泛滥,无法形成品牌优势,浪费了资源。
(三)传统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水平低与超市准入门槛高形成矛盾
传统的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农民习惯于按照自己的种植养殖方式进行生产,等待经纪人和批发商前来田间地头收购,按质议价:质优价优,质低价低,无需遵照严格的农业标准和商业标准。而“农超对接”后,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对于农产品有一套严苛的生产过程监控及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需经过层层严格甄选才能走向超市、走上消费者的餐桌。由于自身规模有限、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导致面对超市高标准、严要求的农产品需求,大多数合作社不能做到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包装分级,一般合作社的质量管理意识与超市的要求也相距甚远,这就给对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造成了障碍,使标准化水平低的农产品最终难入超市门槛。 同时,“高门槛”也直接导致了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与超市谈判时对农产品价格无话语权的弱势地位。
(四)社员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与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需要形成矛盾
合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主体基本都是农民。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造成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接受能力较差,对“农超对接”等新事物的认可程度较低,而目前的合作教育培训还不能普及。因此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缺失严重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运用新科技、开发高附加值农产品的效率,阻碍了“农超对接”的快速发展[3]。
同时,真正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合作社管理人才更是不容易找到。合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大多是农村能人大户、经纪人、批发商、村干部和地方农技服务人员[4]。他们虽然是农村能人,但绝大多数没有受过现代化组织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容易导致合作社内部管理松散。
(五)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与现代化组织管理的高要求形成矛盾
由于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有资金有限,无法满足大规模现代化农业建设及农产品生产,导致种植基地建设资金匮乏。又因为缺乏抵押物而大大增加农户及合作社通过银行贷款的难度,融资普遍困难。这直接影响了合作社生产规模的扩大、加工程度的深入、实用科技的投入和现代化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边是融资困境导致的合作社事业无法放开手脚、深入开展,一边是“农超对接”浪潮下要求合作社进一步强化内部组织管理的号召。如何拓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渠道,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综合型人才,完善合作社的管理体系,是现今合肥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农超对接”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一)扩大生产规模,加强横向联合
生产经营规模小是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而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加快规模化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为社员谋求更多的利益。
2012年安徽省委“一号文件”中就提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跨行业、跨地区进行联合与合作,扩大组织规模和生产经营规模”的要求,借鉴先发先试地区的做法,指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出资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创新合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登记制度,促进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规模化发展。
合肥市目前已成立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有300多家合作社参加,联合社数量位居全省首位。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做大做强就离不开这样的机制创新。因此,需利用企业一体化思路,加强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重组,发挥比较优势,探索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这一方面有助于解决合作社产品品种的局限性,拓展农产品组合宽度,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农超对接”中单一合作社在与超市博弈时势单力薄的局面。
(二)打造自主品牌,争创名优产品
有品牌,才有可能不被替代。自主品牌的建设有利于合作社树立品质好、实力强、信誉佳的良好形象。因此,积极打造具有良好口碑的自有品牌,创新争优,进一步在超市和消费者中扩大知名度,是摆在合作社面前的重要选择。目前,合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涌现了徽之皇、长丰草莓、建华莲藕、丰宝食用菌等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得到了超市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各合作社需充分发挥自身农产品生产优势,强化创牌意识,加大品牌建设投入,打造农产品自主品牌。已有品牌的合作社应继续积极做大做强本社品牌,优化配置社会资源,加强品牌价值的保护,防止品牌被滥用,维护自身信誉,争创名优产品。做好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对于有条件的合作社,还可以大力开展以“田园生态、采摘体验”为主题的农业特色旅游项目,发展“都市农业”,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接受度及文化认同。
(三)开展订单式生产,搭建“农超对接”推广平台
首先,“农超对接”流通方式的核心是订单,而实施订单的基础是农产品的标准化。通过订单式生产与合作社进行更好的对接。这就要求合作社根据超市的要求进行弹性生产,能按订单及时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与此同时,如果超市在与合作社签订订单的同时能定期为合作社提供生产品种、质量标准、市场需求等多方面信息,将有利于合作社统一管理、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提高产品质量,实施标准化生产[5]。
其次,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地域、信息、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导致“酒香也怕巷子深”,无法搭上“农超对接”的发展快车。因此,政府需通过一系列手段搭建“农超对接”推广平台。如定期举办各类产品展示推介会、农产品交易会、对接洽谈会等形式的推广活动,为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对接平台,引导二者签订长期购销合同,促进其交流与合作,努力形成多元化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从而进一步保证农产品市场稳定。
(四)加强内外兼修,培养专业人才
“农超对接”的持续快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生产者和职业化的经营管理者,特别是优秀的合作社管理人才。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锻炼和培养:
第一,自我历练。将“农超对接”视为一所现代化农业经营人才的社会大学,在“农超对接”的合作、交流、培训和磨合的过程中,历练出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经验丰富的合作社负责人及社员,培育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第二,培养外援。继续积极推行“大学生村官”政策,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现代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培训,给予一定激励,让他们到基层帮助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为合作社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五)创新政府扶持方式,设立农业产业化融资联盟共同基金
利用“农超对接”契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帮扶,是合肥市基层财政支农的工作重点。政府对支农资金应进行专项规划和细化,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投入力度,最大程度上帮助合作社解决经营资金缺乏、支付体系不畅等实际困难[6]。
如创新政府扶持合作社的发展方式,以“财政资金+互助基金”模式建立农业产业化融资联盟共同基金,下设农业合作社联盟共同基金。如合肥市2014年安排600万元财政资金,与民生银行合肥分行合作,设立农业产业化合作社融资联盟共同基金。这一举措将有效缓解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促进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持续快速发展。
总体来说,目前合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尤其是在全面推行“农超对接”后,更是促进了农户、超市和消费者三方共赢。但也要认识到,在“农超对接”的背景下,合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合肥农民专业合作社需抓住“农超对接”的契机,结合其参与农超对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内外兼修、培植特色,发展高附加值的优质特色农产品。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培养新型合作社人才为方向,通过规范自身发展与提升生产经营实力,积极应对现代化市场竞争和农超对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朱丹.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新形式——农超对接[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12:73.
[2]程广华,胡中应.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销能力分析——基于安徽省120个合作社的调查数据[J].皖西学院学报:2012,28(3):65-69.
[3]刘兵,胡定寰.我国“农超对接”实践总结与再思考[J].农村经济:2013(2):109-112.
[4]胡定寰,杨伟民,张瑜. 农超对接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J]. 农村经营管理:2009(8):12-14.
[5]孙正,张焘,李华夏.农超对接视角下保定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的构建[J].农业经济:2012(3):119-121.
[6]孙良晶.安徽省农超对接发展问题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3:31.
TheDevelopmentPathofFarmers’CooperativesinHefeiBasedon“Agriculture-SupermarketDocking”
WEI Xin-yi
(School of Business, Anhui Xinhua University,Hefei 230036,China)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to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nd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griculture-Supermarket Docking” . In general, the “Agriculture-Supermarket Docking” in Hefei is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development. Due to the small scale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production, unstable connecting relationship, and unsound logistics distribution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and Agriculture-Supermarket Docking is rather restricted. Therefore, in order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the Agriculture-Supermarket Docking,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shoul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and market awareness, strengthen government guide, value horizontal union and emphasize brand building, 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at Agriculture-Supermarket Docking brings.
farmers’ cooperatives; Agriculture-Supermarket Docking; development path
2014-05-06
合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HFSK14D15:《农超对接模式下合肥城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新路径研究》)
卫欣怡 (1988- ),女,安徽合肥人,安徽新华学院商学院助教,硕士。
F306.4
:A
:1009-2463 (2014)05-0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