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2014-03-20 16:23钟贞
梧州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专业化心理学幼儿教师

钟贞

(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钟贞

(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高校幼儿师范教育也不断做出适应性的改革, 培养综合性、应用性的学前教育人才已成为教育发展的目标,该文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背景对“学前心理学”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审视教学现状,反思当前的教学模式,积极寻找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从教师、教材、课时比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教学改革的建议。

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化;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学前心理学教学

我国开始培养幼儿教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最初的幼儿教师是敬节堂的节妇,以及育婴堂的乳姐,因此湖北幼稚园首创保姆讲习所,以满足育儿的需要,这是幼师培养的萌芽。其后战乱影响,我国政府没有设立幼儿师范教育,而是在西方教会的组织下开设了一些幼师学校。我国公立的幼稚师范教育始于1922年,由当时的江苏省国立第一女子师范开设,从此以后星星之火开始燎原。然而,我国幅员辽阔,适龄儿童人数众多,尽管时间过去了100年,我国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依然不能满足学前教育的需要,幼儿教师离专业化之路也仍然有距离。

专业化程度高的职业人才,具备本学科知识,注重本学科权威,业外人士无法随意进入从业。然而幼儿教师常被人认为不过是个 “保姆”,或者是个带小孩的 “阿姨”,平常的工作也不过就是带着娃儿唱歌跳舞玩游戏,因为其就业门槛低,没有严格的从业标准,因此幼儿教师的来源可谓五花八门,不少人连从业资格都没有,教师专业化则更是一个概念而已,因此,幼儿教师的职业并不能获得较高的社会认可和荣誉。很多幼师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以及幼儿教育具体操作经验都不具备,更不说相应的就业技巧了。教育部门监督机制不完善、幼教职业训练不充分、后续继续教育不重视三大原因使得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幼儿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水平不高,具体表现在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教学反思和研究能力、职业道德情操等方面比较薄弱,难以承担起学前教育的重任。

从专业化角度来看,幼儿教师身上寄予着社会、家长和幼儿的多种期望,教师要成为儿童认知的领导者,也要为儿童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是儿童的游戏伙伴、早期的社会领袖、个性的导师,要全力建立儿童的成长环境。同时,要敏于观察和正确评价儿童的行为表现能在此基础设计个性化课程。幼儿教师还应该是具有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教育科研人员。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各国政府和学者也开始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进程,我国也逐步颁布早教方面的教育法律法规,着力规范幼儿教师队伍,清除幼儿教师队伍的鱼龙混杂现象,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

近20年来,我国的学前教育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教学实践发现,早教中的核心问题都能够在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中找到良好的解决办法。同时,早教研究也指出,要尽早结束幼教体系的混杂现象,开展高效的早教运动,确立进步的早教观念,最终不是靠研究人员就可以成功的,早教的支柱力量应是幼儿教师和未来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要走上专业化道路,要做到科学有效地教育和引导儿童,就要正确、准确地理解儿童,掌握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特点。 “学前心理学”毫无疑问应担当起培养高师学前教育学生掌握儿童心理与教育特点的重任,成为幼儿教师进入专业化发展的起点。

二、“学前心理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科教学改革研究较少,滞后于教育的发展

关于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最早系统地对 “学前心理学”的教学和改革提出研究的应是陈帼眉、冯晓霞带领的课题研究小组,早在1996年该课题组就在北京师范大学提出了一系列“学前心理学”的教学改革建议[1],杨丽珠也在辽宁师范大学进行了 “学前心理学”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等方面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2]。当时科技欠发达,一些先进教育技术手段和仪器教学也在教学改革中提及,对于学生主体性的研究略显薄弱。除三位大家之外,学期心理教学科研论文方面研究也比较零散,如林鸣和 李青分别发表论文谈及幼儿心理学的作业布置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龙明慧进行了学前心理学教学设计初探, 龙路英 提出PBL模式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冯丽娜探讨了心理剧在高职学生的学前心理学教学中应用,郑军提出 “学前心理学”授课可以到幼儿园进行现场教学的设想和操作方法,唐林兰讨论案例教学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从教师们发表的课程教学论文可知,目前国内对 “学前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缺乏系统研究的。学者对 “学前心理学”的具体教学缺乏关注,使得本学科的教学改革进展缓慢,使 “学前心理学”课程在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上无法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二)教材内容偏向理论,部分知识点较陈旧

学前心理学教材编写者往往按照普通心理学的编排体系来进行教材编写,对概念和理论的概述较多,如感知觉、思维、想象、记忆、个性等概念描述和年龄特征的概述,对幼儿相应的心理现象培养方面的案例介绍较少,学生在实际接触中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来进行教学等实际操作还是比较茫然。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整本教材从理论到概念都很陌生抽象,学生在学习中只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却无法做到主动学习,教师也无法带动教学热情。除了少数的几位大家 (如陈帼眉)编写了几本经典的学前心理学教材以外,近10多年的教材对于新的研究成果较少涉及,教材的选择面和新颖性明显不足,教材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的矛盾历来已久。

(三)教学方法保守陈旧,学生参与课堂不足

目前高校在讲授 “学前心理学”课程时,多使用讲授法,教师多能熟练操作多媒体,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然而计算机沦为电子黑板,课件就是文字照搬的现象也比较严重,教师的 “三笔一画”基本功和教学技能未能在课堂中充分展示。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直接传授为主,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只是按时出勤,埋头听讲,偶尔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相对较少,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都不够理想。某高校一学期本课程开课68学时,其中8学时为实验实训,实践课时相对较少,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基本概念, 但是这些实际理论缺乏在幼儿园环境中的应用, 他们无法真正获得实践活动中的理解和分析,应用技能无法得到提高。

(四)考核评价不全面,挫伤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考核评价的标准多以学生成绩来衡量,“学前心理学”的考试多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学生成绩的构成一般为30%的平时成绩加上70%的卷面成绩,平时成绩由作业、课堂表现和出勤率决定。很多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创意,这与平时视野狭窄有关,也和学习兴趣不浓有关,考试前 “竖起床板”狂背三天,也能在卷面考试中获得理想的成绩。一直以来,这种考核方式既是高校考试的主流,也同时饱受诟病。学生尽管学完一门课程考完一门课程,也获得了及格甚至良好的分数,但是仍然不能说他们就掌握了某门课程的精髓,理解了某些知识的应用。因此,改革考核评价制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当前幼儿心理特点和教育策略,仍是高校 “学前心理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三、“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作为课程的 “学前心理学”是幼师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幼儿教师培养体系中处于特殊位置,教师资格证的准入要求之一就是所有教师必须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以上所提及的授课中遇到的问题使得 “学前心理学”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这和国家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是相背的,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革。

(一) “学前心理学”教师要走教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学一时用一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惰性想法在很多教师的思想中还是很普遍的,教师满足于现状,只教学不反思,更谈不上研究新的教学改革方法。高校应树立 “科研兴教”的学术与研究之风,努力培养 “专家型”教师,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师只有自己不断进步,才能带领学生不断前进。研究型教师是指 “在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和娴熟教学技能的基础上,还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乐于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并能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的教师。”[3]“学前心理学” 的教学研究目前还是比较薄弱的环节,需要一线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科要求和学生特点之后,不断试验并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应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别的研究课题,边教、边学、边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这对促进 “学前心理学”的教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增加 “自编教材”, 充实课程知识, 以应用性知识为主。

近20年来,儿童发展心理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学前心理学”教师可以将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筛选其精华引入课堂,这样可使教学时用时新,不与学术和科研的新成就脱节。同时,教师不应只是局限于纸上谈兵,应主动进入幼儿园的课堂。高校应该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教师进行自编教材,成立心理学科的教材编写小组,选派学科教师脱产或者兼职到幼儿园跟班,了解幼儿的各种心理需求和心理特点,实践各种心理训练方法,获得可贵的一手资料,收集具体的、活生生的幼儿心理案例,编写成适合学生使用的实用性教材,并和幼儿园教师进行交流修改,在教学中和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以使学生所学和所见均是幼儿园现实的教学,不脱离实际。另外,高校在教材选用制度上也可以制定各种灵活的措施来保证这些自编教材能顺利进入课堂,学校可以组织专家对教师自编教材进行多方验证之后,确保其质量符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要求,大力支持进行教材编写试验。

(三)实践教学需加大力度,切实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在以往的 “学前心理学”课程课时设置中,重理论轻实践是普遍现象,因此改革的力度应该在于增加实践课时,减少理论课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指导学生关注如何学习,而不是关注考试时如何背诵。从幼儿教师的培养标准来真正培养幼教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他们对幼教事业的热情和责任感。

学生的专业水平不是靠教师 “满堂灌”来提高,而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中提高的。遇到问题,才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有强烈的要解决问题的欲望而因自身知识不足,又会激发学生寻找答案的动机。我们常常批评学生习惯了 “拿来主义”,然而教师往往不自省,是谁造成这种局面?正是我们教师大手包办,在课堂上将所有要求学生掌握的东西迫切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就惰于思考了,这个时候教师却又去批评他们动手能力不强。因此,压缩理论课时,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指导学生自己钻研、自己实践,学生也会在 “学前心理学”这门课程上找到更多乐趣的。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前心理学”可以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网络教学方法的使用。任课教师可以尝试创建学习网站,设置知识专题、案例学习介绍等,将课堂上不能完全讲授的知识点再做一个拓展,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知识的背景资料。创建QQ群,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讨论随时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努力探究的学习态度。同时,还可以建立微信教学平台,让学生能随时接收到教学资源,并且能够充分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通过充分的沟通交流,教师对学生就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更清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每一个阶段都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和表现进行打分,这样对学生也就起到了激励作用。

郑军提出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即校内模拟教学和园内模拟教学法[4],教师亲自到幼儿园里开展教学活动,从和小朋友打交道开始,逐步熟悉,直到给小朋友上一节完整的幼儿园课程,为学前专业学生亲身示范如何在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从 “学会”转变到 “会学”, 从 “教会” 转变成 “会教”。这些实践教学教学目的突出、教学方法鲜明,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能够印象深刻地体会到教师的角色特点和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教师专业情感和专业能力,这个方法对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到助力作用,也值得在各高校“学前心理学”的教学中进行推广。教学评价也可以围绕学生实地试讲、上课来进行,对学生的学习也更有针对意义,不会流于形式。

[1]冯晓霞.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1996(5):15-17.

[2]杨丽珠,邹晓燕,刘文.儿童心理学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改革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6):23-25.

[3]赵敏.怎样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J].江西教育,2007(8): 47-48.

[4]郑军.《学前心理学》课程运用现场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4):137-139.

G642.4

A

1673-8535(2014)04-0088-04

钟贞(1981-),女,广西苍梧人,梧州学院副教授,心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师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责任编辑:孔文静)

2014-04-26

2013年梧州学院重点教改项目(wyjg2013A011)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专业化心理学幼儿教师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