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友进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8)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不断推进,高职院校青年党员教师作为整个高职院校教师群中的关键性主体,他们有着较高的学历与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然而,他们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综合素养不高。加之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行业性偏强,而青年党员教师的培养体系却并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青年党员教师的培养工作并没有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严重制约了青年党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尽快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认真分析当前青年党员教师培养工作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切实提升青年党员教师的整体素养。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青年党员教师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片面强调业务而忽视政治素养。在我国高职院校的青年党员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往往最看重的是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但是对于实现这一任务的关键力量,即一线教师尤其是青年党员教师的作用却并没有能够充分重视起来,主要表现为高职院校对于这些青年党员教师的培养工作,更多的把关注点放在他们的业务培训与提高方面,而对于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以及职业道德心理方面的状况没有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与调查,事实上,他们中不少人已经出现了职业倦怠感、工作积极性不够、自我约束性差,他们的师德修养也严重不足,在工作方面无法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从而影响到高职院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与发展。
(2)过于强调教学而忽视科学研究。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其基本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出具有社会综合技能的高级技能人才,因此,他们也对自身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然而,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却并没有重视对于一线青年党员教师的培养工作,尤其是对青年党员教师参与到科学研究中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有时认为科研活动对于青年党员教师来说过于困难或者意义不大[1]。他们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教学活动,因而,对他们的考核机制也局限于教学工作量方面,对于他们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高职院校的青年党员教师的科研活动更多的流于形式,加之这些青年党员教师本身又处于不够成熟的阶段,他们的自主发展意识较为淡薄,缺乏自我职业规划。
(3)重视教师队伍的利用而忽视培养。高职院校的青年党员教师的师资队伍构成并不是很理想,这是因为我国不少高职院校本身就是由一些中专层次的院校升级而来或者合并组建而来的,那么,他们原来的师资队伍必然会合并到新组建的高职院校中来,而这些教师的理论水平显然偏低,对于高职教育的性质与规律等认识较为有限,他们在高职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摆脱掉原来在中专或成人高校中所运用的教育模式,加之这些青年党员教师的工作经验不够充足,理论基础知识还不够充实完善,缺乏足够的实践工作经验,因而,他们的教学质量明显不高。这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对于青年党员教师的利用过于偏重,而对于他们素质的提升却不够重视,造成了他们的结构单一,高层次人才缺乏的尴尬现象,他们的潜力也无法最大限度地被挖掘出来。
(4)重视个别名师而忽视团队合作。在高职院校的青年党员教师的培养工作中,有时过于重视引入一些教学名师来对他们进行引导,认为青年党员教师的素质提升就是一些个别人的功劳与作用而已。事实上,青年党员教师的培养工作应该是一个合作性的团队工作,而高职院校并没有重视起团队合作的性质,缺乏整体性的培养观念,对青年党员教师的培养工作看成是一个简单的培训任务而已,并没有把它升华到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上面来[2],因而,现在的高职院校青年党员教师培养工作仍然缺乏必要的团队理念,无法发挥出教师队伍培养的团队合力作用,由此而引发了高职院校的青年党员教师队伍素质不够高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并影响到了高职院校自身的顺利发展。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高职院校的青年党员教师的培养过程中遇到了如上所述的几个方面的问题与障碍,那么,高职院校就应该尽力克服青年党员教师培养中的不良倾向与错误做法,真正从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以促进自身发展作为根本性的原则,努力在高职院校内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为青年党员教师的培养工作出谋划策。具体的有效对策如下。
(1)高职院校应该转变自身对于青年党员教师的培养理念。高职院校的青年党员教师培养工作中的一个较为关键的问题就是,高职院校对于青年党员教师的培养工作表现得较为被动,他们对于培养工作认识较为片面化,缺乏全面的育人理念,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并没有把对青年党员教师的培养工作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此外,高职院校对于青年党员教师的培养工作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得过且过的思想以及患得患失的思想。在这样的思想认识下,高职院校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青年党员教师队伍来[3]。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尽快转变这样的培养思想观念,应该重新认识并定位青年党员教师的培养工作,提高对该项培养工作的思想认识,主要要从被动培养向主动培养转变,努力克服思想方面的各种不正确的认识,要把青年党员教师作为高职院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基础,从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牢固树立起科学的人才观,本着强烈的人才意识来加强对于青年党员教师的培养工作,并制定出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培养方案,引导青年党员教师注重对自身素质的提升,努力规划好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持续学习,主动学习。
(2)高职院校应该采取点面结合的培养方式来培养优秀青年党员教师队伍。高职院校的青年党员教师对于自身的定位并不是很准确,他们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可以做,都可以参加。从表面上来看,这是青年党员教师较为自信的表现,但实际上却是他们对自身缺乏全面性认识的表现而已,他们的这种自我认知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与片面性。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尽快改变这种盲目的无序培养方式,而应该为了青年党员教师的自身可持续发展以及学校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尽快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实现。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应该通过一些较为科学的培养程序来选拔一些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充满活力的重点培养对象,凭借他们在青年党员教师队伍中的影响力来发挥出他们积极的影响力与号召力,让他们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性作用[4]。此外,高职院校还应该把学校发展、优秀团队建设与教师个人成长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实际情况以及各个专业或学科的实际状况,充分挖掘出青年党员教师的发展潜力,引导青年党员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出符合自己情况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并辅之以相应的培养措施和优惠政策,坚持动态性的教师队伍培养,从而逐步培养出具有严密规律的人才梯队,为高职院校培养一支具有高层次、各具特色的青年党员教师队伍。
(3)高职院校应该采取更为灵活机动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青年党员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肯定需要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来配合实施。一般来说,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高职院校青年党员教师的质量提升,无外乎就是两种途径,即教育培训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应该说,第一种是主要的途径,后一种则是辅助性措施。尽管我国不少高职院校对于青年党员教师的素质提升以培训提高为主,引进为辅,但是,他们的培训工作并没有做到位,主要是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因此,高职院校应该要清晰地认识到,青年党员教师的培养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培训或继续教育,即使是引进的人才,也应该进行持续性的后续培养,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与全面发展。那么,高职院校的青年党员教师培养工作的实施方法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不仅需要组织各类继续教育培训以外,还应该借鉴一些较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说,交流轮岗等。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加强科研,提高科研工作质量,并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与企业等实训基地的伙伴关系,以提升专业知识,让他们成为具备高水平的教师人才。
(4)高职院校应该要为青年党员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培养环境。高职院校中的青年党员教师培养工作,并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而是关系到各个方面的重大任务与工程。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把对青年党员教师的局部性管理转变为整体性的规划,要把对他们的培养工作当作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来看待,建立健全人才激励与约束评价机制,做好制度建设工作与资源整合工作,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应该对青年党员教师的培养工作进行全面性的规划,努力做到有序推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对青年党员教师进行整体性的培养规划,要改变那种论资排辈的倾向,从青年党员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方面来对他们进行激励与鼓励,正确树立起“师本观念”,从战略的高度来对待青年党员教师的培养工作,为他们营造一个积极有利的培养环境与氛围,并配备合适的激励机制,让他们身处一种具有一定和谐竞争力的教师文化氛围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完善相关的考评机制,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科学考评标准体系,为他们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让他们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为高职院校的集体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寇冬泉,张大均.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的心理学阐释[J].中国教育学刊,2006(4):72-75.
[2]刘德仁.高职青年教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6(1):134-136.
[3]王志蔚,刘栋,丁黎明,等.高职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律及其培养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5(10):110-111.
[4]左彩云,宋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4):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