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角下旅游景区文化专有项的英译

2014-03-20 09:55田娜范雯
外语与翻译 2014年2期
关键词:原语模因英译

田娜,范雯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106)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着许多文化瑰宝。随着世界各国的交流越发频繁,带有本国色彩的文化象征日益传出国门,传向海外。众所周知,文化是人类历史社会长期思想观念累积形成的产物,它能反映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人文地理风情、思想行为面貌、意识形态特征等,是人类生活艺术行为观念的标志。在文化气息浓郁的旅游景区,文化词的出现屡见不鲜。而随着入境旅游业的昌盛,对旅游景区文化词的英译研究越发深刻,对文化词英译不统一现象的梳理迫在眉睫。

一、文化专有项基本综述

语言不仅是人类思想感情表达与交流的工具,而且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能真切地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态地域、物质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不同语言决定不同民族的不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语言表达方式。因此,语言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进而产生一定数量的文化词。文化词又称文化专有项或词汇空缺,就是在语言系统中,最能体现语言承载的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词汇。

简单而言,文化专有项反映了某种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日积月累,逐渐形成地有别于他族思想行为方式的独特活动方式,如:汉语中的“红”(象征喜庆)和“龙”(象征权力、祥瑞),英语中的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比喻“假慈悲”)和 waterloo(“滑铁卢”象征“失败”)等。正因文化负载词的浓郁民族文化的特性,对其翻译的要求颇高,除了要准确表达原文词义外,还要能传达词义后赋予的反映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文化信仰、生活观念、审美价值等各方面的意义,已达到传递文化气息的目的。

对于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国内外研究层出不穷。中国翻译学者王东风曾发表题为“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一文,其归纳出五种“在效果及使用频率上呈等级排列”的文化缺省处理方法,分别为文外作注、文内明示、归化、删除、硬译,这五种文化翻译策略且根据语篇文体特征而有效使用。由于文化专有项负载着体现中华民族各特色的文化信息,因此,对其英译的研究有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促进,更能推广中国文化。

二、理论综述:模因论

模因源自英文 Meme,这一词最早出现在道金斯(Dawkins)于1976年出版的经典畅销书《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1]。根据道金斯的观点,基因不再是简单意义上达尔文主义里的内容,其可以看作是人类文化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遗传单位。此概念的提出引发国内外对 meme的热议,国内学者也就meme理论的成因及核心理论,将其翻译为“模因”,顾名思义,即带有模仿性质的基因。

道金斯创造的 meme具有两个含义,一是“文化传播单位”,一是“模仿单位”,而meme的核心意思就是“模仿”。根据道金斯的观点,模因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那些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等都属于模因。模因可以看作是复制因子(replicator),也可以看做是文化进化单位。人们的观念会像生物进化般随着人们的交流传播而广为流传。

模因可以被看作是一些思想,其本身没有明确的目标或意图,其表现方式很多,诸如衣服风格、多彩图像、音乐模式、语言词汇乃至身体语言等。换言之,这些词语音乐或技能等在人类大脑里进行复制,再经由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递,在接受者的大脑中形成印象并进行复制,最后在越来越多的人脑中留下副本或进行复制,使模因能够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正如人们常用的“卡拉OK”和“PK”等外来词[2],就像人类基因一样被广泛使用而流传开来。可见,模因与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对模因论的探讨可以促进学者对文化的传承和研究。

三、旅游景区文化专有项的英译探讨

旅游景区均有文本介绍,其涵盖旅游景观的历史渊源、风格特色、景观价值等内容的文字性介绍,其主要包括人文古迹、自然风景和自然人文综合景观等三类。尤在以人文古迹为主题的文本介绍中,涉及众多文化专有项。在将其英译的过程中,译者常面临许多翻译障碍。国内外翻译学者已在旅游文本这一领域上做了大量研究。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探讨以异化策略来对文化专有项进行标榜的英译方法。

(一)以文化为标榜

道金斯认为模因是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复制因子。大脑里的任何信息,只要能通过不断的模仿从而达到广泛传播复制的目的,都能称之为模因。不同时期在社会上流行的事物之所以能流行其实都是人们不断模仿和传播的结果。社会上的新词语往往靠人云亦云而流行起来,如“派对”一词,源于英文“party”[3],因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的影响力,此单词被音译为“派对”,且随着人们“开派对”说法的大量使用而成为一种复制因子,在人类思维中大量复制,因说的人多了,就被传播出去,还成功复制产生出一个新的汉语单词,被收进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

正因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的普及,大量外国文化成功成为一个个模因因子在中国本土文化中传播,越来越多像“克隆”“基因”一样的外来词应运而生。随着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因像基因一样得以复制传播。而作为吸引游客注意,传播专属文化,推介和提升景区形象的景区文本来说,更应在对其的英译中地生出许多文化模因词。正如“功夫”一词,代表着强烈的中国文化,又随着中国电影文化产业的推广,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熟知,因而,其变成一种文化模因在异国文化中加以复制传播,从而产生“kongfu”这一英语单词,成功成为一种文化标榜。

在富有文化专有项旅游文本英译过程中,译者的职责不应仅停留在保留原语意义的传统层面上,而是在传播原语文化的更高层面上,让一个个文化专有项变成一个个文化模因因子,在人类思想中成功传播开来。如成都的“锦里(Jin Li)”,其音译本已被大多外国游客所接受,已然成为成都文化的一个标杆。而更多像“老子(Lao Zi)”,“太极(tai chi)”,“道教(Taoism)”[4]等这类文化专有项应成为一个个文化标杆,代表并传播着中国文化。

(二)以异化为英译策略

“归化”和“异化”最早由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Laurence Venuti)于1995年提出。“归化”是指在翻译上恪守本族文化的语言传统,回归地道的本族语表达方式,“异化”是指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对于旅游景区文本而言,景区中的解释性资料,尤其是涉及文化内涵,如历史人名、地名、事件等的材料,可使用“异化”策略,迁就中国文化的语言特点,向原语靠拢,以突出原语地域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注重原语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

中国的“无梁寺”,其英文译本有直接音译为“Wuliang Temple”,有直译为“The Beamless Temple”,然则为彰显无梁寺没有梁之特性,应采用保留文本原语文化内涵的翻译方式,实则应异化为“Wuliang Temple — The Beamless Temple”,可见此译文既向国外宣扬汉语拼音,让世界了解中文拼音之特色,更将中国的文化特色融入译文中,让世界熟悉中国文化。又如,“文庙”的流畅译文是“The Cultural Temple”,而文庙是为纪念孔子而建[5],则应“异化”为“Wen Temple — The Temple to Confucius”,如此一来,像“wen”这样简单易读的汉语拼音,既能很快被外国游客所接受,其译文又能向他们道出这所寺庙的实际意义——纪念孔子,以达到传播民族文化的目的。此类异化的翻译使得像“Wen Temple”和“Confucius”这样的文化专有项变成人类文化的基因,因其简单明了的特性在人类大脑中产生印象,并通过人类的相互沟通交流而进行传播,让传播者大脑中产生同类印象,这样这些文化词就成为语言中的一个个模因或基因,在思想中复制,并随着人类的交际广泛流传。

四、结语

总之,富有文化专有项的旅游景点文本,是宣传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中国旅游业迅速崛起的今天,肩负着弘扬本国民族文化的任务。作为文化基因的模因因子,正因其特殊思想或观点不断被人类大脑复制从而达到传播弘扬文化的目的。因此,译者要在翻译过程、翻译行为以及整个翻译活动中保留大量的文化专有项,让其成为文化模因因子在世界文化中广为传播。

[1]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2]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廖治敏.成都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146-148.

[4]刘静.中国传统文化模因在西方传播的适应与变异[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10-114.

[5]屠国元,周慧.文化专有项翻译与译者的文化选择[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891-894.

猜你喜欢
原语模因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浅谈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试论翻译中的模因*
基于ZigBee协议栈的PHY服务研究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基于原语自动生成的安全协议组合设计策略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