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公共基础教学部,山东济南,250014)
目前我国专业翻译人才匮乏,不能满足现阶段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所以,各高校逐渐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在此过程中,除开设相关专业英语课程外,也开始重视英语翻译教学。随着我国高校教学观念的转变与校园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实施英语教学成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而作为现代化特征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始终围绕着考试展开教学是我国教学过程中的最大弊端。在很多高校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让学生通过全国英语四级考试,而英语翻译题型在整个英语四级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仅为5%。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很少讲解英语翻译理论与技巧,即使涉及一些理论讲解也很缺乏系统性,导致高校生英语翻译水平比较落后 。
很多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在近些年都是以“学生先做,教师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英语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陈旧,学生英语翻译水平处于低水平停滞不前,英语翻译出现生编乱造、望文生义、死记硬背答案的情况,在全国英语四级考试或是期末考试中,失分最多的总是翻译部分[1]。
很多学生经常用汉语思维对英语进行组词造句,未从英语全句角度翻译,使得整个翻译出来的句子就像是一连串堆砌的汉语词汇,也不能准确运用英语语态与时态。通常英语句子都比较注重时态要求,而且很多英语句子在表达时一定要用被动语态,在此方面,汉语表达通常较为模糊,若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英语语态与时态,在翻译过程中就容易犯语法错误。一般英语中比较习惯用长句子,而在汉语中习惯运用短句,很多学生在英语长句的运用上极不擅长,在翻译英语语句的过程中漏洞百出[2]。另外,词汇量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英语翻译水平。在英语中,存在大量相近词与固定搭配,很容易混淆,而出现英语词汇的搭配错误。
在教学模式日新月异不断变化的新时代,传统高校英语课程机制已不适应于其时代要求,需要构建新的英语教学体系,而且这一新体系要始终贯穿于高校英语教学中。建议在大学一、二年级学习专业英语基础知识,以全面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大学三年级设置英语翻译选修课,如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实践以及英美报刊选读等。学生在熟练掌握英语专业知识与翻译理论知识后,可在翻译教学中,给学生推荐一些英语学习网站,课前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上网完成,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同时还可以建议学生多读一些英美报刊,像《San Francisco Chronicle》《Baltimore Sun》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增加词汇量,同时也提高了其英语翻译的准确率。
通常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主体是教师,这一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不高,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若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创建多媒体英语交际教学机制,对英语翻译软件、语料库以及翻译论坛等进行有效利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英语翻译的兴趣与自主学习的热情。如在英语翻译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如Google等比较好的英语翻译软件,让学生用英语分组讨论,教师作辅助性指导。在网上设立讨论群,创建英语交流论坛,藉此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进而提高其英语翻译能力[3]。实施英语交际教学法,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发现问题,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共同对理论依据进行探寻,反复实践,以此得到答案,容易达到学生间、师生间互相沟通与交流的目的。实施英语交际教学法为英语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供了教学新模式、新方法与新思路[4]。
高校学生英语翻译中所存在的错误通常并非由于不当的措辞造句所导致,而是由于语言差异,也就是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性所导致,像“the last straw”,很多学生会出现望文生义的情况,他们往往会翻译成“最后的稻草”。在传统汉语文化中,“救命稻草”其实就是“最后的稻草”的引申义。然而,“the last straw”的起源是“the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s back”,意思就是“骆驼背上最后一根稻草”,翻译成汉语就是,人类不能承受之事。由此可见,翻译并不是简单的语际转换,而且翻译过程中存在很多民族文化信息。我们在对某一语言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尽可能传递出语言文化的力量。因此,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不仅要加大英语基础教学中英美文化比重,而且还要在高校中开设“英美概况”与“英美文学”等方面的选修课,保证学生能够对中西文化差异有全面了解,并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方面的培养。
进一步加强高校英语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提高英语教师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网络环境中高校英语教师翻译教学水平与网络资源利用率得以不断提高。
以“引导”式英语教学代替“讲授”式英语翻译教学。网络环境下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便于学生获取更多的网络学习资源,英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判断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因为网络环境中的翻译信息各式各样,使得很多英语翻译作品缺乏权威性,这就使学生极易在大量的翻译信息中迷失方向,因此,英语教师在学生学习英语翻译课程中的引导作用极为关键[5]。
在知识日益更新的信息化时代,高校英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工具,不断储备、更新知识;不断完善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方案,有效结合传统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以达到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目的。
教学试验结果证实了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表明了这种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翻译能力有显著效果。网络下的自主学习对大学英语翻译能力的提高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到学生的观念、学习动机、受网络环境影响程度等因素的作用而有所不同[6],所以,如何优化大学英语翻译网络教学模式及科学地实施该模式,仍需进一步研究。
[1]张鑫.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6):152-153.
[2]丛波.网络英语教学模式实例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3):120-121.
[3]常霄.浅析多媒体英语教学与课堂教学的融合[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84-185.
[4]张传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3):187-188.
[5]汪小亚.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讨[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59-160.
[6]何振炎,黄成忠,谢国波,等.在网络环境下提升继续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