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旭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对于高职院校的在校生而言,必须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阵地。如何在“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深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是每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问题。案例教学法是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一大举措,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所谓案例教学法,又被称为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当前,英国、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国法学院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由教师使用案例,对其中蕴含的各种理论知识进行剖析,以小组讨论、团体交流、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增强实践性[1]。传统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采取的是从概念到概念,以本为本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则完全打破了这种模式,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采取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总共包括了四种不同的类型:① 从案例到理论的类型,通过剖析案例,引导学生认知规律、寻找知识,进而能够运用概念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② 从理论到案例型,将相关概念给出,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通过思考,依据理论来分析案例,以案例来证明理论。③ 从理论到案例再到理论,让学生先掌握基本理论,然后再利用案例对理论进行证明,最后对理论进行提升。④ 从案例到理论再到案例,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得出理论,然后在运用已有的理论对新的案例进行分析,进而提升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第一,应当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教学案例。概念以及原理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最多的内容,这也造成了学生理解困难,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所以,教师应当采用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材中的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应当看到本章学习的要求是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有所了解,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成为一名爱国者,如何让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成为一名爱国者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2]。笔者选择了“钱学森的中国情结”这一案例和李彦宏的案例。二人都是爱国主义的代表人物,虽然所处时代不同,但是二人在面对国家时做出了同样的选择,称得上是爱国主义的典型代表。
第二,选择具有现实性的教学案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第一步就是要选择案例,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选择具有现实性的案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特点,对学生实际生活状况以及身心发展特点有深刻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表现在四个方面:① 生源结构特殊。高职院校生源包括了职业高中生、技校生、中专生以及普通高中生。②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水平层次不齐,整体水平不高。③ 学生对职业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缺少人生规划,对前途迷茫。④ 由于高考失利,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对学习失去兴趣。另外,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还必须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的教学要求。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的绪论部分,主题是引导学生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针对此类情况,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当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考虑到学生是刚入校的新生,很多学生显露出无奈、失意与茫然,在学习中十分被动,而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当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到大学的生活特点,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
第三,应当选择具有时代性的教学案例。当今社会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也必须进行及时地调整与更新,与之对应的教学案例也应当不断变化和更新。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接触最新的理论知识,掌握新信息,选择时代性较强的案例。比如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笔者选择了马加爵的案例,马加爵反省过:我这一生中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理想。这个案例时代性较强,而且距离学生的时间也比较近,因此学生对于这一事件的讨论热情较高,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
第四,选取具有真实性的教学案例。真实性的案例才具有说服力,比如在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本教材中的第二章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时,本章学习的基本要求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含义,对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要理得清,同时,要认识党的领导人对党的思想路线所作出的贡献[3]。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笔者选择了“科研卫星”以及“天下第一村”这两个案例进行讨论,之所以选择这两个案例,是由于他们都是最真实的,而且一个是历史中存在的教训,一个则是成功的榜样。通过对“科研卫星”案例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了解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华西村案例的分析,让高职院校中许多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受到触动,明白解放思想的实质,进而理解“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之间的关系。
1. 正确处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关系
在传统情况下,教师较多地采取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教师将自己作为讲授的主体。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优势,那就是在固定的时间内,教师可以根据大纲的要求,对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但是这种方法会造成课堂教学呆板、单调,师生之间缺少互动,课堂“死气沉沉”,高职院校的学生甚至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戏称为“睡觉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采取案例教学法,能够让课堂气氛活跃,尤其是在合作学习以及小组讨论环节,各个学生的思想发生碰撞,不同的观点相互交融,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时,必须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之间的关系,具体实施时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实施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实施案例教学法,第二个阶段主要实施案例教学法。
2. 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对案例教学的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在过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思想状态、课程性质以及特点等因素,决定了教师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由教师主宰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从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到最终得出结论,学生始终都是学习的主体,进行独立思考,参与小组合作,这些过程都是学生主动完成的,学生已经从单纯的知识信息接收者成为了知识与信息的传播者和分享者。所以,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应当主动转变自己的主导角色,成为案例选择者、理论指导者、讨论点评者等,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把自己看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3. 正确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与教学案例之间的关系
当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法时,教师以及学生往往会遇到这样的困惑,教材究竟还发挥着什么作用,是不是采取案例教学法就不需要教材了。实际上,案例教学离不开教材,还必须严格遵循教材。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表现,同时还是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案例中所阐述的观点和基本原理也是为了证明教材中的理论,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讨论案例,进一步理解教材内容。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教学案例与教材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时,还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确保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首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做“配角”。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要工作是精心选取案例、合理引导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和谐、民主、开放的氛围,教师已经成为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但并非活动的“主角”,而是“总导演”。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主要学习过程为分析案例、查阅资料、参与讨论、撰写报告等,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已经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角”。所以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改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次,要坚持激励学生参与的原则。不论采取任何类型的教学方法,只有学生的参与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成功,对于案例教学法而言同样如此。然而,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受到了灌输式教学的影响,在中学时代已经习惯了封闭式的学习,一时无法改变学习观念。尤其是一些人数较多的班级,滥竽充数的现象经常出现,所以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前,必须对全体学生进行充分动员,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制定出新的测评与考核方法,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学生实施全面、公平、客观的综合性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应当坚持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通过集体的力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发挥个体能动性,自主思考,实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有机结合。
总而言之,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可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改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法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当前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众多教师的努力尝试,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1]戴艳军,杨慧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2-135.
[2]戴艳军,杨慧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M].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4-36.
[3]柳礼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学生辅学读木[M].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5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