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口译教学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014-03-20 02:31宋世磊
外语与翻译 2014年4期
关键词:口译学时日语

宋世磊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我国的高校日语教育始于20世纪初期,经历了近百年的日语教育,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日语专业人才的同时,日语教学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我们回顾这些成果的时候,不难发现日语教育在语言、文学等方面的成绩令人瞩目,而有关日语口译的论著、教材以及学术论文却寥寥无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日语口译尤其是高级实用性日语口译人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紧缺人才。如何培养日语口译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已经成为高校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日语口译的现状

中国的日语口译教学研究相对于英语和俄语的起步比较晚。中国大学开设本科日语专业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清华大学为代表。招收日语硕士研究生最早的高校是北京大学,到目前为止,北京日研中心以及吉林大学等为数不多的高校设有博士课程。而口译课的设置其实是在80年代,与其相配套的教材是苏琦编写的《中日口译教程》。20世纪50年代就可以查询到有关英语和俄语口译的论文,而有关日语翻译类的论文在70年代才出现,以李兆田在《外语教学和研究》刊物上发表的《如何提高翻译质量和中译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译文为代表,可谓是姗姗来迟[1]。到了90年代,日语口译论文才真正现身,但是数量却寥寥无几,无法与英语相提并论。

20世纪90年代由于中日两国的交流日益频繁以及日资企业大量进入中国,日语口译人才出现了很大的缺口,中国的高校纷纷设置日语专业以及日语口译课程。尤其是进入21世纪,设置日语专业的高校如雨后春笋一般,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口译课程也随之成为日语的必修课程。很多海外留学人才归国后,进入高校从事高等教学和研究工作,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日语口译教学和研究。顺应时代的日语口译的教材也不断地涌现,日语口译的资格证书也日臻完善。教材方面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大连等日语翻译人才缺口比较大的地方,这些大城市对日语口译人才的需求推动了日语口译教材的出版。资格证书方面,目前有上海日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和人事部的《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等,这两种考试是国内比较权威的口笔译资格考试。虽然日语口译教学和日语口译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仍无法解决现阶段日语口译人才不足的现状。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柴明教授指出:“翻译人才缺,缺的绝不仅仅是同声传译。会议口译、商务口译、联络陪同口译等都面临人才紧缺的问题。”

二、日语口译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进入21世纪,日语口译人才空前紧缺,各大高校以及日语研究学者都在加大力度试图改变现有的状况,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日语翻译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要。由于各位学者和日语老师们的努力,日语口译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口译课设置时间不足

国内的高校开设口译课几乎都是在大三,由于大多数的高校大四都进入实践期间,所以学生接受正规的口译教育只有一年的时间,这样就很难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口译知识。此外,口译课设置的时间过少,一般的高校设置口译课的时间是周两学时或是三学时,一学期只有32学时或是48学时,一学年算下来,最多也不超过100学时,学时过少导致很难实现真正的口译教学,也很难完成教学的目标。课外辅导的时间又极为有限,现有的口译课程的开设时间和学时使学生无法领悟到口译的内涵,掌握口译的技能。口译课课时设置的不足是当前口译教学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二)口译教材陈旧

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能否完成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一环。纵观日语口译教材,20世纪没有几部日语口译教材,而且教材的内容很凌乱。虽然在进入21世纪后,出现了诸如宋协毅编著的《新编汉日日汉同声传译教程》等一系列的优秀口译教材,但是日语口译教材和其它日语教材相比数量有限,而且教材内容陈旧,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日语语言的发展是飞速的,每年都有大量的外来语涌现。日语口译教材几年才更新一部,这样不但无法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也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口译的兴趣。日语口译是以说为主,有人认为没有教材,优秀的教师一样可以上好口译课,这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优秀的教师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可以上好一节课,可是无法上好每节课,好的教材是达到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手段。

(三)师资力量缺乏

目前,从事日语口译教学的高校教师大多都出身于知名大学的日语语言文化及日语文学相关专业,语言知识很牢固,但是接受过系统训练的日语口译教师或者是对日语口译教学以及日语口译理论进行过系统研究的日语口译教师屈指可数。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侧重于语言知识的讲授,导致学生也着重于语言知识点的学习和研究[2]。很多学生接受口译教育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口译水平没有实质的进步,相反笔译的进步倒是很大,和自己最初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渐渐地就失去了对日语口译的兴趣。其次,从事日语口译教学的教师大多都是本科或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从事日语教育职业,几乎没有日语口译的实战经验,无法将日语口译的体会和心得传授给学生。

(四)实践机会过少

口译的特征决定了口译必须是以实践为基础,口译能力是把已学到的日语知识转化为理解知识的一个过程,口译实践就是这个转化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环。口译能力不仅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口语基础知识,还要有一定的专业日语知识,更要求学生们要有足够的日语口译的实践机会,只有这样口译能力才能不断地提高。目前,我国高校在日语口译教学中很少加入实践环节,只是在课堂中,找几篇诸如科技、经贸等专业方面的文章,让学生简单地了解一下专业方面的翻译。由于缺少实践机会,很多日语基本功扎实的学生,在企业试用期间,竟然无法胜任口译工作,从而开始怀疑自己能否有能力从事这项工作。

(五)口译设备落后

口译教学效果的好或者坏与教学设备息息相关,好的教学设备可以使学生快速地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传统的口译是一种封闭式的教学,在教室里,老师说学生模仿,学生说老师评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口译能力的提高。虽然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经走进了家庭,但是有的高校还没有引进现代化设备,包括电脑。有的高校即使引进了电脑,也无法上网,教师无法取得最新材料。有的学校还没有建立多媒体教室,老师即使获得了好的口译翻译资料,也无法播放给学生看。口译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人机结合,人机连动,由于教学设备的不足,学生无法欣赏到经典的口译场景,影响教学的效果。

三、解决方法

(一)增加口译课课时

时间对于学习语言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口译课作为日语教学中的一门主干课程,必须给予足够的课时。目前大多数高校从三年级或四年级才开设口译课,导致学生觉得刚刚适应了口译课,课程就结束了。可以考虑从二年级开始设置口译课。由于学生所掌握的日语知识不是很充足,在二年级的口译课中,教师可以以理论为主,口译实践为辅。三年级和四年级以口译实践教学为主,理论为辅。课时可以由周2学时或3学时提高到周4学时,每学期可以达到70左右学时,一学年有140左右学时,这样可以使学生连续不间断地充实自己的日语口译知识。

(二)改革口译教材

由于日语口译教材严重滞后,教材改革势在必行。高校要组织日语尤其是日语口译教师将现有的教材进行整合,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内容加以保留,对落后于时代的内容进行删减。其次要加大力度编写能够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教材。新教材要有具有实用性,要考虑到学生将来就业和工作的实际需要,适当地加入专业方面的内容,以达到使学生熟悉不同专业方向的日语口译知识。要充分地利用现代化科技,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口译现场气氛,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在口译课堂上,实现使学生不仅动嘴去说,还要用眼去看,用耳朵去听。

(三)培养师资力量

鉴于口译教师缺乏系统的日语口译训练以及缺少日语口译教学和日语口译理论的研究,高校要组织口译教师去日本进修或是参加国内外的口译研讨会,来提高教师自身的日语口译能力,丰富教师的口译理论知识。目前,我国实行了口译认证书,鼓励教师参加口译证书考试,将自己在考试中的经验传授给学生。由于大多数教师缺乏实战经验,阻碍了自己的口译教学水平,高校应鼓励教师参加一些的翻译工作,来提高自身的现场应变能力和积累自身的口译经验,教师把自己在实战中获取的知识和经验,在口译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完成日语口译的教学目标。

(四)提供实践机会

实践机会的缺乏是我国高校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课内,一个是课外。口译课堂上,教师要坚持实用性的原则,认真设计好每一堂课,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让学生在语音室里模仿翻译的整个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作为译者应该具备的基本语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现场应变能力。课外,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大型活动的翻译工作,例如大连的达沃斯会议、大型体育活动以及国际展览会等。学生通过参加大型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还可以了解社会,学习专业方面的日语知识,掌握口语翻译的流程。另外,学校要和社会接轨,积极联系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走进企业,身临其境地去体验作为译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条件。

(五)引进先进设备

教学设备虽然在口译教学中起辅助作用,但是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会影响教学效果,乃至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尤其是对于日语口译这样具有实战性的课程,先进的教学设备必不可少。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建议学校建立口译多媒体专用教室,配备先进的口译设备。实现一名学生一台电脑,人机联动,通过网络资源,学生可以了解社会发生的最新事物,掌握社会的最新动态,将教学效果最大化。条件允许的高校,可以考虑引进同声传译设备,利用同传设备,即使在教室内,也可以体验到同声传译的现场感受。

[1]杨晓辉,于英杰.再议国内日语口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10):109-111.

[2]赵蕾.高校口译教学现状探讨[J].外语研究, 2013(10):357-358.

猜你喜欢
口译学时日语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