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英, 张凤琴, 刘汉武
(运城学院应用数学系 山西运城044000)
鼠类在农、林、牧业等方面造成的损失远大于病害和虫害,它们还是多种病菌的寄主和传播者,因此对害鼠的有效控制越来越重要.随着对鼠类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已经不再局限于研究鼠类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了,并展开鼠类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对鼠类的不育控制方面的研究.
不育控制是借助某种技术或方法使雄性或雌性绝育,或阻碍胚胎着床发育,甚至阻断幼体生长发育,以降低生育率,从而控制种群数量的增长[1].不育控制有许多优点: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具有针对性,能大面积使用,在经济上花费更少,效率更高等[2].因此公众和动物权益组织认为不育控制是人道的.目前,关于不育控制技术的研究主要分为2方面:一方面为药效的研究即野外控制实验[3];另一方面为不育控制下害鼠种群动态的系统分析[4-5].
种群动态的理论分析方面,一些学者采用微分方程模型[5-7],也有学者采用差分模型研究种群动态.张知彬指出[4],不育控制之前应从理论上分析,同时建立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预见不育控制下害鼠的种群动态,评价其效果,并提出指导意见.
本文中,将害鼠种群分为可育者F和不育者S两类.为建立模型,首先做以下假设:
1)生育函数为B(N)=b(1-rN)1r,b >0,r<0.
2)不育控制方式是非自传播方式.
3)单位时间内可育个体和不育个体的死亡率分别为d1,d2(d1,d2<b).
4)单位时间内可育个体到不育个体的转化率为α.
5)单位时间不育个体恢复率(即不育的一部分会变为可育的)为δ.
基于以上假设,建立不育控制下的单种群模型为
由于一些害鼠物种之间没有连续的重叠代,在(1)中令微分步长为1,利用欧拉法得到离散种群模型
根据实际意义假设1-d1-α>0,1-d2-δ>0,(2)的初始函数满足 F(0)>0,S(0)≥0.
定理1(i)当 R0=(d1(d2+δ)+d2α)/(b(d2+δ))>1 时,(2)仅存在零平衡点 E0=(0,0);
(ii)当 R0=(d1(d2+δ)+d2α)/(b(d2+δ))<1时,(2)除平衡点 E0外还存在正平衡点 E*(F*,S*),其中,F*=((1-Δ)/r)·(d2+δ)/(d2+α+δ),S*=((1-Δ)/r)·α/(d2+α+δ),Δ =Rr0.
下面介绍差分方程平衡点稳定性的一般准则.
若某二维离散系统在其平衡点E处的线性化系统为X(m+1)=WX(m),其中W为该差分系统在平衡点E处的Jacobi矩阵.若W特征值的绝对值都小于1,则平衡点E是局部渐近稳定的.即W同时满足3个Jury条件:(i)1-tr W+det W>0;(ii)1+tr W+det W>0;(iii)1-det W>0.
定理2 当R0>1时,(2)的平衡点E0=(0,0)是局部渐近稳定的.
证明 令 ψ=1-d1-α,μ=1-d2-δ.则(2)在E0=(0,0)处的Jacobi矩阵
由矩阵W0得tr W0=b+ψ+μ>0,det W0=(b+ψ)μ-δα>0.于是
显然,1+tr W+det W>0,从而满足3个Jury条件,因此平衡点E0是局部渐近稳定的.
定理3 当R0<1时,(2)的正平衡点E*是局部渐近稳定的.
证明 (2)在E*处的Jacobi矩阵为
其中C=bF*=b(d2+δ)/(d2+δ+α)·R0·(1-R0-r)/(-r).令 f(x)=(1-x-r)/(-r),x>d1/b.显然有 f'(x)= -x-r-1<0.故当 x>d1/b时,f(x)≤f(d1/b)=(1 -(d1/b)-r)/(-r).令 g(t)=1 -(d1/b)t-t(t>0).从而 t>0 时,g'(t)=ln(d1/b)(d1/b)t-1 <0,且有 g(0)=0.因此 g(t)<0,即 g(t)=(1-(d1/b)t)/t<1(t>0).由于(1-R0-r)/(-r)<1,从而 C=(b(d2+δ)/(d2+δ+α))·R0·(1-R0-r)/(-r)<(d1(d2+δ)+d2α)/(d2+δ+α).根据矩阵W*得tr W*=1-αδ/(d2+δ)-C+μ,det W*=(1-αδ/(d+δ)-C)μ-δα+αC.由Jury条件可知,当(2)在正平衡点 E*处的 Jacobi矩阵 W*满足 tr W*<1+
2det W*<2时,正平衡点E*是局部渐近稳定的.而 tr W*=1-αδ/(d2+δ)-C+μ>1-(d1(d2+δ)+d2α)/(d2+δ+α)-αδ/(d2+δ)>0.因此只需证明 tr W*<1+det W*<2.因此1-tr W*+det W*=C(d2+δ)+αC >0,1-det W*=(d+δ)(1-C)+(1-α)C+αδ/(d+δ)>0.故当R<1时,tr W*<1+det W*<2.即
220
满足Jury的3个条件,所以正平衡点E*(F*,S*)是局部渐近稳定的.
定理4 当R0>1时,(2)的平衡点E0是全局渐近稳定的.
证明 因为 R0>1,所以 b-d1<αd2/(d2+δ)<1.定义 Lypunov函数 V(F,S)=F(n)+S(n).由(2)得
其中Θ=min{b-d1,d2},显然0<Θ<1.从而平衡点E0是全局渐近稳定的.为证明(2)的解是持续生存的,引进引理1.考虑
其中 ω≥0,0<d<1 是正常数.则对(3)有引理1[8].
引理1 令u(n)是方程(3)满足u(0)>0的解.则
(a)nl→im∞u(n)=ω/d;(b)任给常数 ε >0,M >0,存在正常数δ(ε)(ε,M)使得当
定理5 当δ=0,R0<1时,(2)的解是一致持续生存的.
证明 易证明(2)是耗散的.即存在常数M>0,使得集合Ω={(F,S )0≤Fn≤M,0≤Sn≤M}为(2)的正向不变集.
考虑方程
令 v(n,n0,v0)为(4)的解.根据引理 1,对于 n0∈Z+,0≤v0≤M,给定 ε1>0 和正常数 M,存在常数 δ0=δ0(ε1)>0和 n*=n*(ε1,M)>0 使得 e(n)< δ0,n≥n0+n*时,0≤v(n,n0,v0)< ε1.由本定理条件知,存在常数 η 和 ε1满足(1-((d1+α)/b)1r)/r>ε1+η,αη < δ0.即
下面证明存在常数β使得对于(2)的任意解有
首先证明(2)的任意解(F(n),S(n))有
由解的有界性知对每个 m,存在 K使得当 n>K时,F(n,θ)<M,S(n,θ)<M.又因为当 q→+∞时,s(qm)→+∞.所以存在K1(m),使得q>K1(m)时,s(qm)>K(m).令q≥K1(m),故n∈[s(qm)+1,t(qm)-1]时,,从而可得
故当 q≥K1(m),m=1,2,…时,t(qm)-s(qm)≥(ln(m+1))/(- ln γ).进而,可取,使得 m≥.q≥K1(m)时,有t(qm)-s(qm)≥n*.对任意的 m≥,q≥K1(m)及 n∈[s(qm),t(qm)],Sn+1≤α·η/(m+1)+(1 -d2-δ)Sn成立.设v(n)是(4)满足 v(s(qm))=S(s(qm))的解,则当 n∈[s(qm),t(qm)],m≥,q≥K1(m)时,有 S(n,θ(m))≤v(n).取n0=s(qm),v0=S(s(qm)),由于 0<v0<M,αη < δ1,因此可得 n∈[s(qm)+n*,t(qm)]时,方程(4)的解 v(n,s(qm),u(s(qm)))满足 v(n)=v(n,s(qm),u(s(qm)))< ε1.故 S(n,θ(m))< ε1,n∈[s(qm)+n*,t(qm)],q≥K1(m),m≥.根据(2)的第一个方程和比较定理,可得当m≥,q≥K1(m),n∈[s(qm)+n*,t(qm)]时,
成立.因此η/(m+1)2≥F(s(qm),θ(m))≥F(s(
qm)-1,θ(m))(b(1 -rη -rε1)1r+1-d1- α)> α0/(m+1)2.
这导致矛盾.因此,存在η>0使得对于(2)任意的解(F(n),S(n)),有 lnim inf F(n)>η.类似可得,存在 η',
→∞使得.从而定理得证.
本文主要讨论了不育控制的作用.从定理4~5可以看出,当不育转化率α比较小,使得R0>1时,(2)的解是持续生存的,且可以借助Matlab软件可得正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种群规模趋向于(1-((d1(d2+δ)+d2α)/(b(d2+δ)))r)/r.当α比较大,使得R0<1时,种群逐渐消失.由定理4~5得,若不育者的恢复率δ比较小,使得R0<1时,种群是灭绝的.若不育剂失效了,导致恢复率变大且使得R0<1,从而种群将会持续生存.所以在对害鼠进行控制时,应使α比较大,而δ比较小.
[1] 陈东平,王晓.鼠类不育技术控制鼠害的理论与实践[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5,21(2):163-165.
[2] 张涛,刘铭泉.不育剂在灭鼠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5,16(4):327-328.
[3] 宛新荣,石岩生,宝祥,等.不育剂对黑线毛足鼠种群繁殖的影响[J].兽类学报,2006,26(4):392-397.
[4] 张知彬.鼠类不育控制的生态学基础[J].兽类学报,1995,15(3):229-234.
[5] 刘汉武,周立,刘伟,等.利用不育技术防治高原鼠兔的理论模型[J].生态学杂志,2008,27(7):1238-1243.
[6] 郝丽杰,蒋贵荣,鹿鹏.具有垂直传染的SIRS传染病模型分岔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13,45(2):31-36.
[7] 张美明,张凤琴,吕江,等.具有性别结构的免疫不育控制模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4(4):425-429.
[8] Xu Jiabo,Teng Zhidong.Permanence for nonautonomous discrete single-species system with delays and feedback control[J].Applied Mathematics Letters,20140,23(9):949 -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