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晓峰
摘 要:人才培养在教育,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高等教育更是密不可分。高等教育是教育教学的先行军,社会对于知识的创新,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加强高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思想境界的升华,广泛地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思维方法更加积极和活跃,无疑有利于优秀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高度重视对高层次人才素质的培养。“科技之所谓高,在于知识含量之多、之密、之新,而无以渊博的知识与强的能力作为基础而形成的高素质人才,就难于掌握,难以发挥作用;科技之所谓高,还在于其应用所起的作用之远大、之深远、之惊人,而无高素质的人才去掌握,就难以发挥其正面作用,就可能以其负面作用严重危害人类,甚至造成难以想象的恶果。”因此,高科技时代的发展,高素质的科技进步是当今最高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素质教育 体制改革 信息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86-02
1 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当今,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一方面我国人才的缺乏,适龄人口的入学率不到8%,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只有3%。而这一数据在日本是21%,美国是32%;另一方面社会消极使用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高等教育对这一情况不得不做认真的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与我国改革宏观经济的环境有关,而另一方面也与大学教育难以满足社区需要有关。高等教育反映出重理论,轻应用,单纯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应用能力的培养,其结果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差,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上丝毫不占优势,而这一现象不得不归咎于高等教育在高校毕业生素质培养上存在的问题。随着院系调整,我国高等教育在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之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裂缝。这使得我们的毕业生知识结构单一,而过早地划分专业又和社会职能的知识结构单一息息相关。正是这一痼疾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巨大障碍,也引起了所谓科学与人文的互不兼容,泾渭分明。应该说,伤痕累累的高等教育存在许多症候,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都与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有关。
1.2 信息化创新能力,亟待养成
高等教育在我国,过分强调大学生学习系统知识,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文化的创新。衡量教育质量的的典型标志是以知识作为质量标准的唯一标准,广大教师、家长和高校甚至大学生本人也只是重视专业知识,关注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如杨叔子先生说,在中国的大学,有一个“五重五轻”的现象:“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重功利,轻素质”。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专业技术很不错,但实际工作能力薄弱,缺乏创新意识,后劲不足,高分低能,缺乏服务社会,真诚奉献的奋斗精神。素质教育,是很常见的,而从20世纪以来,对科学和人文教育的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围绕提高大学生的素质道德教育,强调的是知识和人类潜能内在的和谐发展,强调人的身心和谐,全面发展,并通过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发展。它反映了一个新的天赋——在21世纪的高级专业人才,必须具备高科技的知识和能力,还应具有较高的素质。
2 适应素质教育的高校体制改革
2.1 我国高等学校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苏霍姆林斯基明确地指出:“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我国高等学校的大学生每学期所学课程数量之多,每门课程学时数之多,每周上课时数和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之多在世界各国高等学校中是非常罕见的。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关键是要精简课程门数,压缩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使学生从繁重的学习负担中得以解放,让他们每天有空闲的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是发展和加强其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
2.2 改进讲授方法,实行启发式教学
多年来,我国高校课堂上,教师不善于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程度上还是使用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读事先准备好的演讲,学生则拼命做笔记,下课针对课堂笔记死记硬背,因为这是考试的主要内容。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不彻底改变这种思维和教育方法,哪怕国家增加再多的培训资金,仍然难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尤其是一流的人才。因此,高校的教学改革,我们必须废除陈旧的教学方法,再通过信息化的教育方式,切实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实行启发式教学。
3 借助信息技术教育方式创新高校素质教育
3.1 树立信息化环境下的素质教育观
信息教育在教育改革中的应用,给教育提供了一个变革的环境和条件,以解放牢不可破的制度化教育,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领域引发了教育体系的教育改革理念,推进了素质教育,对于我国整体教育改革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在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应建立以下素质教育观念:首先,统一教育价值观,使社会和人类的发展相结合。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建立人类发展的概念,以促进社会发展,改变过去片面强调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在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中,促进现代教育的终身化、多元化、个性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其次,多元智能理论和素质人才的理论相结合。教学的标准是多元化、个性化的,每个人都可以成功。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现代教育将每一个学生看作一个个体,创造有利于每个学生各自发挥的相应条件,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各自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对人才素质结构新的要求体现在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方面。最后,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着眼于学生评价过程中的主体性,个体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发展新知识的能力。
3.2 搭建素质教育网络平台
素质教育模式的目标是基于网络化平台,实现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课堂整合。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学习有机结合,从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为主转向开放式的社会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从以专业教育为主转向以专业、信息技能与人文素质结合的教育,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实现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和素质(Quality)的有机结合。网络平台为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提供教学素材和课堂演示工具。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教师借助网络平台辅导答疑,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个性化学习、兴趣学习和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网络平台作为第二课堂课外学习的园地和提供课外活动的素材。第三课堂的社会实践,可以便捷地通过光盘领略祖国和世界各地美好的自然风物和人文景观;通过网络终端访问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欣赏其藏品;访问知名企业,了解企业文化、经营状况;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美术、书法、音乐等的模拟创作活动;毕业实习可借助网络收集资料、借助计算机软件分析整理资料,进行毕业设计。
(吉林大学农学部公共教学中心,吉林 长春 130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