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014-03-18 02:55申权久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申权久

摘要: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改变学生过去那种被动地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合作交流,使学生“想学、乐学、善学、会学”;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主动获取新知识、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

关键词:探究;自主;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05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是学生活动的基本线索,是培养各种能力、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数学新教材特别注重联系现代科技和社会现实,充分挖掘学生的时效性情景,从联系实际的角度对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结构进行编排,设立了“观察、思考、说一说、做一做、探究拓展,动脑”等栏目。学生通过观察、抽象、探究等认知活动,可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其发现数学、了解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知识背景,他们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进一步了解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而数学教材中的问题情景恰是源于现实生活,教师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例作为认识背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一个人的自主能力在潜意识中往往能得到发挥,一旦发挥出来,其威力将势不可挡。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同时加以诱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坚持探索,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能力,这就是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那么,如何在数学方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陈旧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行为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人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主动去探究,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

二、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认识、探究。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具体做法如下:

1. 教师可利用“学生渴求他(她)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源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例如,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之后,学生便会对“y与x成反比例,x与z成反比例,那么y与z成什么比例呢?”之类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基于他(她)们对有理数的乘法中“负负得正”的认识,学生自然产生了“反反得正”的猜想,再运用拥有的正(反)比例的知识自主探索一番,果然猜想成立!

2. 合理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学生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兴趣。教师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一些数学游戏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固然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途径,但千万不要忽视对学生责任感的唤醒。一味地培养兴趣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反而易让学生走进为兴趣而学的误区。因此,在培养兴趣的同时应加强责任感的激发,这样探究性学习才不会与社会、时代需要脱节。

三、给学生空间,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要使学生主动地发展,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求新知的过程中,给他们创造独立思考的空间,从而深化理解知识,掌握规律。例如,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常常要运用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为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要尽量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与活动,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验、计算、联想、推理去发现新规律,了解公式的形成过程,所以可以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公式的推导。例如,梯形面积计算的教学时,通过将梯形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来的,其原理是通过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与新知的联系点,促成新旧知识联系的纽带,得到新的认知。

四、创设探究氛围,加强探究体验

数学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探究对象,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知识的重建和创造,经历“猜测——假设——探究——验证”等科学实验方法。在这一历程中,教师要创设探究氛围,强化学生探究的体验,把数学学习与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情感态度紧密联系。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可这样安排:1. 猜一猜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2. 假设有关系,那么拼成的图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3.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图形面积有什么关和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4. 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对吗?学生带着问题小组进行探究,最后验证了自己的猜想。由此可见,教师如果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将会收到意外的惊喜。

五、注重学法的指导,发挥教师的示范功效

在探究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的示范指导、启发的作用非常重要。对于探究问题的提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一般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引出所要探究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用配方法和公式法求二次函数y=ax2+bx+c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这节内容时,笔者只是作为引导者在整堂课中创设了三个问题,然后便让学生集体讨论,大胆地设疑、质疑,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直至达到目标。创设问题如下:“当二次函数穿着y=a(x-h)2+k这件名贵‘大衣时,有什么优点?”这一问题相当于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在前段时间接触过的众多的二次函数类型,如y=ax2,y=a(x-h)2,y=ax2+k,y=a(x-x1)(x-x2)等纷乱的思维中清醒过来,意识到二次函数y=a(x-h)2+k此种类型的可贵性,并且引发学生自觉地把y=ax2,y=a(x-h)2,y=ax2+k都归纳到此种类型中去,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此时笔者再发问:“若二次函数穿着y=ax2+bx+c这件普通‘外衣时,你有办法求出它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吗?”此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转化的数学思维:把二次函数y=ax2+bx+c转化为y=a(x-h)2+k不就行了吗?于是,一堂学生主动探究的课堂就拉开了序幕。问题是最好的老师,这话没错。学生很快便探究出配方法可以把y=ax2+bx+c转化为y=a(x-h)2+k的形式。 但这样还不行,这节课仍未达到最终目的,探究性教学的最可贵之处是要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于是,笔者再设疑:“你还有办法找出一个直接求y=ax2+bx+c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的公式吗?”用字母表示数的计算对一个初中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由于学生的思维已被激活,主动探究的能力就像奔驰的野马,经过学生合作交流,主动探究,很快便解决了问题。

在整个环节中,教师要开动脑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思维,敢于思索创新,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只有学生对所探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想学、乐学、善学。当然,在整个探究教学的过程不一定十分的教条,每一次都必须严格地执行上述步骤,我们可针对具体问题,具体情境而作具体分析,灵活运用。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绝非易事,而应当是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崭新的理念,在目前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更应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新的课程标准为当前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新的动力,教育形势在飞速地发展,教师理应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在把握新课标的基础之上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教学活动,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构建平台,实现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向主动探究学习发展,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第六中学 563100)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校地合作促进居民健身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