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站任安妮——我永久的痛》读后感

2014-03-18 22:23:07陈冬英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关爱教育道德教育

陈冬英

摘要:在《影响教师的100篇美文》中,《罚站任安妮——我永久的痛》这篇文章中的“罚站”和“永久的痛”刺激了笔者。为了弄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读完该文章后掩卷沉思。联系现如今教师的教育,笔者将自己的感受形成了文字,并且提出“尊重、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应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座右铭。

关键词:关爱教育;平等教育;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107

是“罚站”和“永久的痛”刺激了笔者,让笔者跳过其他诸篇,直奔李镇西老师的《罚站任安妮——我永久的痛》(《影响教师的100篇美文》)而去,笔者要看看这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文章讲述了李老师亲身经历的故事。一位名叫任安妮的女生,经常迟到,甚至影响了班风,所以,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又一次迟到的任安妮被“我”罚站了十五分钟(教室外五分钟、教室内十分钟),后来这位学生几天没来上学,再后来就休学了。“我”也没有去过问,直到一学期后,任安妮被安排到了另一个班,一次在操场上,任安妮还与“我”打了招呼。可是,有一天早晨,一个学生告诉“我”,任安妮死了。“我”带着几个学生到殡仪馆与任安妮告别,在那里,“我”才知道,任安妮是一个白血病患者,而且任安妮的母亲告诉“我”,任安妮死之前,还说“想李老师、想同学们”、“要回到原来的班上”。“我”听了,心如刀绞,终于忍不住恸哭起来,当夜写下了一篇5000字的文章——《你永远14岁 写给——任安妮 》。

很显然,任安妮的死与罚站没有一点关系,那么,李老师为什么背负着“永久的痛”,李老师在文中写道:“我应该为罚学生站而惭愧——不管这被罚的学生是不是病中的任安妮!我已经不可能面对或者对任安妮说声‘对不起了,但我每天都还面对着健康而活泼的学生,我应该也必须把我对任安妮的愧疚化作我对今后每一位学生的尊重与善待!”

诚如李老师分析,“如果仅仅从教育动机看,我当年罚任安妮站似乎是无可厚非的——不过就是想‘严肃纪律嘛!不过是‘严格要求学生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用绷带捆绑过学生的手。但让李老师痛的不仅仅在罚站本身,而是他感到罚站伤害了学生的尊严。由此,李老师在文中疾呼:“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以学生尊严的伤害作为代价,去换取所谓的‘教育效果!教育,绝不能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

读了李老师的文章,笔者掩卷深思,李老师的“痛”是不是小题大做,罚站可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学校领导和家长绝不会因为罚站而问罪于教师。笔者考问自己,有没有体罚行为,是不是真的尊重、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从教二十多年来,笔者没有采用任何形式体罚过任何一名学生,但拿“尊重和善待”的标准审视过往的教学实践,问题还是不少的,比如对少数学生不规范行为流露过急躁情绪,也有过言语上的伤害,而且,由于不是班主任,工作中,往往重文化教育而轻思想教育,重知识传输轻情感交流,目中所见,心里所想,手中所为,无非考试成绩。

教师是爱的使者。教师要通过自己的爱心——对学生的爱、对集体的爱、对人生的爱、对事业的爱,激发和唤起学生的爱心——对他人的爱、对自然的爱、对国家的爱。这方面,语文教师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要善于借助课文,阐发爱意,培养爱心。爱的前提是平等,一个教师只有无私地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爱,高高在上,目光俯视,只能是师生之间的隔膜和冷淡。爱的表达是行为,教师要善于把大爱体现在行动上,诚心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真心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辅导,热心参加每一项公益活动,让学生耳濡目染,滋长爱心。

教学活动是双向交流活动。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教学成功之处,就是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里,没有严格的师生界限,也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只是一位主持者,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抑或学生问、学生答。整个课堂,犹如一池流动的春水,气氛热烈而有序,活力迸发而不乱。笔者以为,这样的互动式是真正的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够做到“教学相长”。互动式教学不只是一种方法和技巧,还是一种高雅的姿态,如果教师总以为自己高明,而不能平等对待学生,那双向交流是不可能实现的;还是一种的大度胸怀,学生的见识较之教师,在专业上必定有所欠缺,思考问题也不一定很全面,课堂上难免与教师的设计有出入,甚至南辕北辙,教师必须容得下不同意见,给相对相反的意见有表达的机会,那么,才能使交流得以顺利展开。

其实,关爱教育,启发式教育,互动式教学,讨论式学习,都不是今天的新发明,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早就践行这样的理念。翻开《论语》,有多篇都是记录孔子与学生交流学习的场面,最著名是《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某一天孔子与四个弟子在一起,交流各自的志向,对弟子所言,孔子只给予点评,即使说得不太合“礼”,也只是一“哂”而矣,也就是一笑了之,并不中断其发言,更不批评指责。那平等的精神,温馨的场景和适当的启发,身临其境者该是受到了怎样的浸染。只是孔子的传统教育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扬光大,显然,李镇西老师领悟了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否则就不会“心如刀绞”以至于“永久的痛”了。

李镇西老师因小见大,从罚站想到了学生的尊严,想到了教师的职责,这种勇于解剖自己,严于自律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作为教师,不体罚学生只是最低层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身体力行关爱教育、平等教育、道德教育,使学生纯洁的心灵得到保护,善良的天性得到生长,进而成为传递“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的使者。

但愿笔者和自己的同行不再有李镇西老师那样“永久的痛”。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中学 225600)

猜你喜欢
关爱教育道德教育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新教师(2023年12期)2023-03-14 10:11:29
当代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探析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教师洒下一点阳光,温暖农村留守儿童
浅析中班幼儿关爱行为
求知导刊(2016年33期)2017-01-20 14:37:42
初中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未来英才(2016年14期)2017-01-12 19:19:11
关爱教育对提升中职生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刍议特殊教育中的关爱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管理与关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