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莺
摘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半边天”的作用,但多数教师认为是一个耗时多、收效低的巨大工程。其实,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借鉴教材以及其他的文章,掌握仿写的一些技巧,便有可能在作文教学中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关键词:作文教学;仿写;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075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有句话说得好,在语文考试中,“成也作文,败也作文”。然而,笔者曾和多名一线教师讨论过这个问题,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偏重阅读教学,而忽视作文教学。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确实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它与学生的知识经验、阅读积累、作文思维能力、练笔次数息息相关。而在农村中学,学生信息阅读量极少,而且受学习环境的影响,知识面窄,不善表达,作文时往往话说不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仿写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还是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有一句古话说“依葫芦画瓢”,对于一个没有画过瓢或者虽画过但却还不得要领那个的人来说,“照葫芦”画是一个好办法,无论如何也要比不知“瓢”为何物的人胡乱画出的瓢要好得多。由此,笔者认为依章循法地引导学生从事写作练习,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理解进行仿写,从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的技能提高写作能力。
那么,如何对初中生进行仿写训练的指导呢?笔者认为可从如下三个角度来努力:
一、什么叫“仿写”
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分为全仿和点仿。
1. 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如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可让学生全面模仿,写关于亲情,父爱母爱等的文章,比如《妈妈的手》、《奶奶的皱纹》等类型的题目,当然不要限制学生拟题,让他们选择自己熟悉的素材进行仿写。只要能学习作者捕捉瞬息间的生活感受,选取平常的素材,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父子之间深厚感情的的写法就行了。又如学了八年级的《中国石拱桥》,我们可让学生模仿这篇文章的总分总结构写《家乡的小桥》,其中用上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按照空间顺序的写法,再展开适当的想象,合理成文。所以,所谓全仿就是从文章的构思以及变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宏观的模仿。
2. 点仿就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笔者认为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好方法。但是要注意,并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模仿,而是要选择富有典型特征的片段,进行仿写。具体来说有下面几种情况:
(1)仿词语。近段时间,如报纸、书刊经常出现的如“满城风雨”根据实际情况,被换成了“满村风雨”。“望洋兴叹”这个词也常被换成“望楼兴叹”,来形容房价高,让老百姓买房有心而无力。笔者觉得这样修改,语言明快,幽默风趣,达到了一定的感染效果。
(2)仿句子。一些经典的语句,在我们进行训练时就可以仿写。就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详略得当地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我们可让学生模仿写《我们的校园》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如:“不必说温馨的教室,也不必说沸腾的操场,单是图书室一角,就让我们幸福无比”。笔者认为,经常这样仿写训练,学生的作文一定有质的提升。
二、借鉴教材,进行仿写指导
在农村中学中,由于信息量的限制,以及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先天劣势,导致学生很难有效吸收到除教材以外的信息。所以,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仿写首先从教材开始。
1. 为学生选择与学生心理、生活和年龄相近的范文。笔者认为应首选七年级的课文,从设计看,编者选择了“童年生活”、“亲情亲人”的话题的文章,这样的题材能启发学生将自己的经历和身边的人和事进行联系。如七年级上册的《童趣》、《春》、《羚羊木雕》、《散步》,下册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丑小鸭》、《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猫》等。其次,还有八九年级的一些文章,如《我的母亲》、《中国石拱桥》、《台阶》、《谈骨气》、《背影》等等范文,可以说是初中生进行作文仿写的典范之作。这些课文有些是在结构上或者、语言上或者是主旨上对学生都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2. 指导学生掌握写文章的套路。如上述提到的课文在写作结构、写作语言上有一定的规律,有了规律就容易掌握。如《春》这篇文章以“春草”、“春花”、“春风”、“迎春”等鲜明的框架结构,我们可以用这样的结构,指导学生去写“秋”的“秋叶”、“秋雨”、“秋收”、“秋言”等。如果我们教师在上课时对文章的结构和特点进行很好的分析,再适时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效果应该很好。再如学到《谈骨气》这篇文章时,我们要明确这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该文的结构方式——开头提出论点,然后摆出1、2、3三个论据,最后终结全文的结构方式,写一篇《谈学习》或《谈读书》的议论文。还可以模仿《中国石拱桥》一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写一篇说明文等等。
3. 指导学生选择写作的素材。训练的题目应该是围绕学生的经历展开,这样学生就能够将自身经历和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为儿子买橘子那段描写非常感人,透过父亲的动作和神态,我们几乎可以感觉到父亲右臂的微颤,听到他粗重的喘息声,感到他海洋般的爱子深情。人物的举止言谈,音容笑貌的描写,它可以表现人物性格、情感,深化主题。作文教学中,我们让学生仿照文段中的肖像和行动描写的手法,浓墨重彩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这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写“ ”的手(脸、脚……),横线上可以填上自己熟悉的人。还比如《羚羊木雕》一文,展现的是家庭中的矛盾冲突,又引发了人们对于“利”和“义”孰轻孰重的思考。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积累,联系自己的经历,仿写一篇反映家庭矛盾的文章,那么学生的作文一定会呼之欲出。
这样,学生在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之后,再进行训练。外有教师的指导,例文为范,内有学生的经历和感受,作起文章来,既是有章可循,自然不觉得苦了。所以说,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课文仿写是“短、平、快”的有效方法。
三、仿写需要注意的问题
但是因学生的写作水平有限,仿写训练中还应注意以下三点问题:
1. 精选范例。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需要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进行仿写练习。换句话说,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如果没有进行精选,而是“大海捞针”,那么学生也会无所适从。
2. 仿写的题材必须是自己熟悉的,千万不能生搬硬套。在仿写中,要仿写自己熟悉的题材,这样才能有感而发,才能书写真情实意,运用起来才能自如流畅,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自己感受较深的素材。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描写父亲对孩子的关爱,特别是父亲吃力爬过月台买橘子的描写,素材是大多数人熟悉的,这样仿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更能打动人。生搬硬套自己不熟悉的材料,其结果只能是无病呻吟。
3. 要引导学生“仿”中求创。范文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创新。作文仿写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原有范文的学习,把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加以整合、变迁,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创造出新的作文形式和内容。因此,当学生形成了能够比较恰当地运用模式的能力后,我们就要把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重点来抓,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上升到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学生要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练习作文和阅读的熟练技能。”在语文教学中因课而练,利用经典短文指导学生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的训练。
总之,仿写,架起“课文”和“作文”的一座五彩桥;仿写,打开作文教学的一扇窗。课文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资源,我们何不巧借他山之石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作者单位:广西天等县华隆中学 53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