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2014-03-17 05:09张秀峰高慧
科教导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互动模式有效性

张秀峰+高慧

摘 要 课堂互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但课堂互动有效性的提高除了互动数量的增加,更要重视课堂互动的质量,课堂互动的质量将最终决定着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从课堂互动形式、课堂互动模式,以及课堂互动中师生的角色三个方面,探讨了课堂互动有效性的提高和保障。

关键词 有效性 互动形式 互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Interaction

ZHANG Xiufeng, Gao Hui

(Department of College English,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Abstract The classroom interaction is an efficient wa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learning. Besides the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classroom interaction, the quality of it also requires the attention, which will decid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interaction. The improvement and insurance of classroom interaction are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m, approach and the role of teacher and students.

Key words effectiveness; form of interaction; approach of interaction

课堂互动源于社会互动,是在建构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课堂情境中,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对话,从而形成具有相互依赖性的教学交往活动。①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灌输”课堂,突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其突出功能在于给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接受语言输入的机会或者语言练习的机会;同时也建立起学习者的“接受状态”(state of receptivity),即“一种积极的开放,一种接触语言和文化的意愿”。②

然而,课堂互动所提供的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数量,并不一定产出有效的课堂教学和学习,因而课堂互动的质量更应予以重视。本文从课堂互动形式,课堂互动模式,课堂互动中师生的角色三个方面来探讨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1 课堂互动的形式

课堂互动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师-生互动,另外一种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有利于教师支持和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内化其所学的知识,但在教学实践中,受教学任务、教学时间以及班级学生人数等因素的限制,师-生互动在数量上很难保证;同时多数教师实施课堂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是课堂问答,师生之间一对一的问答形式很难调动课堂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课堂互动的有效性。而生-生互动的实施方式在实践中主要以结对子(pair-work)和小组(group-work)的形式,这种互动方式有效保证了互动的数量以及班级全体学生的互动参与性,但又因缺乏教师相应的指导和监督而影响了其互动的有效性。总之,这两种互动形式各有利弊,在教学实践中要予以合理组织和分配,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互动的功效。

2 课堂互动的模式

课堂互动的形式只是课堂互动的组织形式,但不能确保课堂互动的有效性。研究者比较了不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如语法翻译法、听说法和认知代码等,结果发现这些方法其实无所谓哪一种更成功,其中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尽管不同的方法在其方法论原则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但最终都导致了非常类似的课堂交流模式,因而语言学习结果也是类似的。③从这个角度出发,课堂互动的模式才是影响课堂互动质量进而影响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在教学实践中,师-生课堂互动的典型模式就是“启动-回应-反馈/评价”的序列(Initiation- Response- Feedback / Evaluation,简称为IRF/ E)。④在这个互动序列中,教师紧紧控制着课堂互动的启动、课堂互动的结构和内容,在互动开展期间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发起讨论,学生回应这些问题,然后教师给学生予以反馈从而完成互动序列。这种模式有一些明显的缺点,如缺乏动态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足够时间,教师的控制过多等。为了对此进行改善,吉本(Gibbon)从社会文化理论中“协调”(mediation)的构建和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模式的连续体”(mode continuum)等视角出发探讨了如何在基于内容的课堂教学中利用师生对话来促进学习者的语言发展。所谓“协调”是指学习者的内心与外界(或自己)的互动,通过“协调”,学习者的潜在能力被加以调整和重组从而进入更为高阶的形式,而所谓“模式连续体”是指用来描述话语学习的顺序,即不符合语法—不符合习惯—有点不符合习惯—比较符合习惯—合乎语法。以语言学习为例,这项研究确定了四种“协调”的方式,即通过重构实现模式的转变(mode shifting through recasting)(一般指在词法和句法的层面上重构儿童或学习者的话语),提示学习者如何重构自己的话语(signaling to learner how to reformulate),暗示重构的必要性(indicating the need for reformulation),个人知识的语境重构(recontextualising personal knowledge)(所谓语境重构,简言之就是将从一个语境中学到的东西利用到另一个语境中)。这项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解释和丰富了课堂师生互动形式中的互动模式,促进了师生互动的有效性。endprint

在教学实践中,生-生课堂互动的典型模式是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语言上的互动,或称之为“意义协商”(negotiation of meaning)。但是,许多的研究结果和实践结果都表明,简单地分配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学习不一定能创造出有利于其学习的条件。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尽管所有小组有同样的行为方式,但却产出不同的学习成果。这说明小组的生-生互动模式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有些小组行为模式比其它小组的行为模式更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斯托奇(Storch)通过研究发现,从平等和互利的视角来看,生-生互动有四种互动模式:协作式(collaborative),支配/支配式(dominant/dominant),支配/被支配式(dominant/passive),专家/新手式(expert/novice)。⑤在这四种模式中,协作学习和专家/新手模式更有可能产生有利于学习者学习的“支架”(scaffolding)。这种“支架”功能体现在帮助学习者发现自我知识体系的不足、加强对目标学习的自我调节以及逐渐发展其独立学习的能力。⑥因而,在组织课堂生-生互动时,教师要多采用协作式和专家/新手式的互动模式来组织课堂互动,从而使学生获益最大化,同时教师在其监测下要允许或鼓励学生不断变换其学习的合作伙伴,从而避免小组学习中出现支配/支配或主导/支配/被支配的互动模式。

3 课堂互动中师生的角色

无论互动形式还是互动模式都需要由教师和学生在其中扮演恰当的角色。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在这种模式之下的课堂互动中教师往往扮演着主角的角色,几乎忽略了学习者在互动中的需求和作用。但是,随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理念的兴起,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开始得到关注,毕竟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将其所学进行内化的过程,因而无论是在师-生互动还是在生-生互动中,学习者都应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互动中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积极性和意识。

对学习者积极性和意识的强调并不意味着教师角色的缺失。从教育培养人的本质而言,教师在教学课堂中不仅仅只是为学习者提供认知上的支持,同时也应关注学习者的社会和社会情感的发展过程。基于不同的互动形式和互动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扮演了四个角色,即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欣赏者。其中,组织型的参与模式表现为在互动过程中教师邀请学生并鼓励其提出问题,并提出共享和协商他们的意见,从而使学习者逐渐开始参与课堂互动;帮助型的参与模式则突出表现为教师对学习者的学习内化过程提供“支架”作用,教师使用恰当的策略来促进课堂互动时问题的重新提出和重新诠释,还有观点的建构和推理等;参与型参与模式表现为教师对学习者平等参与的关注以及对不同意见和观点的包容;欣赏型参与模式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解决方法、观点以及模式的欣赏,同时在教师参与学习组织的活动也传递出其可以从中有所收获的信号。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课堂互动的有效性,课堂互动的数量和质量都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方面要确保课堂互动的数量,因为熟能生巧,否则学生会因为缺少实践的机会和缺少从他人那里获得帮助的机会而不能有效地内化其所学;另一方面要重视课堂互动的质量,因为数量并不必然导致学习效率的提高,为了确保课堂互动的质量,课堂互动的形式、课堂互动的模式以及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中的恰当角色等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关注并予以合理的配置。

课题来源:2013年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2012年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面上项目(编号SM201210028013)和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教改项目(编号2012JG035)

注释

① 胡明晓.课堂互动的内涵、实施原则及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1(10):22-25.

② Ellis,Rod.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574.

③ Gibbons, P. Mediating Language Learning: Teacher Interaction with ESL Students in a Content- Based Classroom[J].TESOL Quarterly,2003(2):247-269.

④ Kumpulaien,K.,Wray, D. Classroom Interaction and Social Learning [M]. London: Routledge Falmer,2002.

⑤ Storch,N.Patterns of Interaction in ESL Pair Work. Language Learning [J].2002(1):119-158.

⑥ 李丹丽.二语课堂互动话语中教师“支架”的构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4):573-584.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动模式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基于“平面镜”为例分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互动模式
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互动模式的构思
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模式的建构及相关问题阐述
基于网络环境的互动英语教学分析
证券投资课程教学中多维度互动模式的研究
互动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的运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