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军
摘 要:中职学校教育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以学生为主体,以关爱生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提升学生生命价值为教育目标,通过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学法指导,注重教学环节中的动态生成,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生命化课堂。
关键词:生命化课堂 有效教学 课堂互动
长期以来,教师把各种理论模式照搬到中职的课堂,没有经过自身的体验、感悟,致使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萎缩,问题意识、批判意识淡薄,而对教师和书本的依赖、盲从程度却越来越严重。
一、生命化课堂的特点
生命化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潜力为教学目标,强调体验与兴趣结合、生活活动与创造活动结合,强调课堂由“死”变“活”、由静变动,强调由“教”的课堂变“学”的课堂。生命化课堂是有利于师生共同发展,激发师生创造欲望和智慧潜能,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个性化发展的课堂。
二、构建生命化课堂的途径
1.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努力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学习。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教师良好的情绪使学生产生一种良好的心理定势。同时,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大多数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中有了灵动与热情,就不再会觉得学习是对一种苦差事的“应酬”,课堂也就成为了学生最依恋的地方。
2.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课堂的生命化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应试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用眼看、用耳听、用手做、用口说、用脑想、用心学,不断地探索知识奥秘,体会探索学习过程的艰辛,取得成就时的喜悦。例如,在色彩运用的教学时,笔者把学生分组,要求各组通过网络搜索讨论颜色与心情。小组经过激烈的讨论后,由组代表总结发言,老师最后总结。最后笔者展示了汶川地震、抗击‘非典两张极具代表性的海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颜色所表达的那种心情。通过学生主体参与,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我要学习,而不是老师要我学”的意识,体验“成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3.注重动态生成,促进生命成长
评估一堂课的有效性,其指标不仅仅是看其预设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更要注重生成性目标的达成。当课堂活动发生预设外的问题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改变教学策略,敏锐地发现、捕捉课堂的精彩教学资源,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学习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和成长的快乐。例如,在卡通设计的教学时,学生因为偷懒而把笔者要求设计的QQ企鹅变成了一个丑鸭子,当笔者刚想批评他几句时,突然一种灵感由心而起:“这不正是一个绝好的真实的课堂教学资源吗?”于是笔者向学生讲解了《幽默与讽刺》杂志中人物夸张的设计理念,建议学生发挥想象对QQ企鹅进行幽默改造。看着他们的设计,笔者赞叹他们活跃的思维和机灵,比课本上的内容更丰富、更精彩。课后笔者深思,面对学生的偷懒、不认真,如果简单粗暴地加以批评,可能会让这些可爱机灵的学生在教师的“威严”下丢失自我。面对课堂中非预设生成的问题,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灵活地调整教学程序,机智、恰当地把学生领到合适的“学路”上去,创造出课堂的精彩。
4.改革评价体系,充分体现“生命价值”
重新制定课堂教学评价细则,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体现。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作为生命化课堂教学成功的标志。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参与意识;课堂上把课堂检测、课堂表现、小组合作、课堂展示等进行星级评价,根据得星的多少评出本周之星,表彰优秀小组,营造出自主学习、质疑探究、合作交流、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表扬的同时,不能让批评缺席”是教师评价学生的原则,既要让他知道进步之处,又要让他知道自身还存在不足,尊重了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优化评价的前提还应注意对不同水平学生的分层次要求,这样的评价才更符合实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命化课堂教学活动成为中职教学的追求。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能互教互学,形成学习共同体,达到共享、共识、共进,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2]孙连春,李臣之.浅谈主动参与学习的运行机制[J].课程教材教法,1999(8).
(作者单位: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