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
摘 要:本文介绍了校企合作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新模式——“双元制”办学模式的实施。“双元制” 采用学分制管理形成有效教学评价,形成了一系列教学课程体系,完成了机电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在项目建设、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创互利互惠双赢局面。同时,培养锻炼了一支“学校双师型—企业服务型—行业专家型”“产、教、研”一体化的高技能专业教师团队。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 机电专业 校企合作 双元制
一、背景及意义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主力,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湖州市提出的“二三三”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机电制造业发展最快,电梯行业、金属材料、特色机电、金属管道及不锈钢等十个全国先进制造业中心都需要大量“本土化”的机电高技能人才。
2008年开始,学校尝试与中机南方、电梯行业等十多家企业合作,创办了多个“技能+学历”企业员工培训班,较好地解决了部分企业需求。在此基础上,2010年学校进一步对本地区机电制造业进行广泛的调研后,联合企业、依托高校指导,开创校企合作“双元制”模式为机电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十分符合现代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广泛需求。
笔者期望通过理论研究,更好地构建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框架,探索有别于传统培养方法,丰富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理论体系。在提高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应性,稳定产业队伍,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企业员工建立了素质提升平台、为学校中职毕业生提供了终身教育的平台的同时,通过校企深度合作,逐步培养锻炼一支“学校双师型—企业服务型—行业专家型”的“产、教、研”一体化的高技能专业教师团队,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和服务企业的能力。
二、概念界定
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是由企业和相应的职业技术学校共同完成的职业教育,它是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近几年也被我国的职业教育借鉴采用。
本文“双元制”是指“双元制”成人高等职业教育。2007年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双元制”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工作,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还专门制定了对“双元制”成人高等教育改革试点班进行单独划线录取的政策。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双元制”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是依托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行业企业为主体、学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学历教育与技能培养高度融合、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双元制”班针对企业的生产特点,制定了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学员经考核合格,可分别获取成人大专学历证书和相应的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1.研究与探索校企合作“双元制”模式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我们通过对本地区及周边地区机电行业高技能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确定双元培养方案和发展方向。确立校企合作“双元制”机电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更适合企业岗位人才所需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系统性地强化提高学员的理论与技能水平,获得大专毕业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技师等级证书,使其从一个简单机械加工操作人员逐步成为企业生产和技术的高技能骨干人才。
首先抓好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系统传授,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他们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抓好实践能力的教育,使他们能够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2.研究与建构校企合作“双元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采用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双元制”,以行业企业为主体、学校为基础,实行“双元招生、双元计划、双元师资、双元管理、双元评价和双元证书”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直接合作招收企业内的在职员工为“双元制”的学员;根据企业的岗位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计划、设计教学模块、开发教学内容;校企双方共同委派教师、师傅承担教学工作,学校教师负责理论教学指导,企业师傅负责技能指导;学员管理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进行,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和企业车间岗位的实习场所,教学运行管理以学校为主,企业全程参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学员考核评价以企业为主、学校参与,并参加高等成人学历教育课程考试和劳动技能鉴定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三年学习期满,学员取得“大专学历证书”和“技师等级证书”。整个培养过程体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学历教育与技能培养高度融合、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初步建构起一套适应本地区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图1)。
图1 双元合作办学模式
3.研究与开发模块化的“双元制项目教学”机电专业课程设置
“双元制”班针对企业的生产特点,采取了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教学以学员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国家职业标准为参考,坚持企业实用为原则,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学员自我发展与岗位实际相结合,系统性地制定若干个教学模块,教学形式采用“工读结合”的方式,按教学模块组织教学,采用弹性学制。
教学模块设置为基础知识模块、基本技术模块、专业技术模块和技能提升模块。“双元制项目教学”专业课程设置立足“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以基于企业实际生产的“项目”贯穿本专业核心课程,按企业产品生产的完整顺序展开专业课程教学(图2)。
图2 模块化的“双元制项目教学”课程设置
4.研究与探索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教学
双元制中教学场所实行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基地的实验、实训设施、设备和企业生产环境,建立资源共享的机制,企业的车间和岗位成为学员技能培训的实习场所,在企业接受技能培训的时间约占整个学习时间的50%。校企双方共同委派教师、师傅承担教学工作,每名学员配备一名理论指导教师和技能指导师傅,以“双导师”的学徒制实施教学。学校教师实行班级授课制,企业技能师傅1人带5~6名学徒,主要负责技能指导。学校教师在负责理论教学的同时下企业与技能师傅密切合作。
学校专业教师通过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师傅合作教学,在具体研究制订培养计划、设计教学模块、开发教学内容、实施教学的同时,逐步成长为“产、教、研”一体化的“学校双师型—企业服务型—行业专家型”机电专业教师团队。
5.研究与探索“双元制”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学分制考核和评价机制
“双元制”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合格标准为“大专学历+高级技能证书”,建立由政府(劳动部门和教育部门)、企业、学校(本校和高校)、学员(自评)多方组成的评价机制。根据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制定的《双元制成人教育改革试点班教学管理实施办法》和学校制定的实施方案,校企双方签订协议,共同成立工作机构,明确各自职责,特别明确企业须全程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共同建成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学校与相关企业共同设有校企合作教学模块开发小组、教材开发小组、教学实施小组、考核评价小组等。考核体系注重考核范围的全面性,以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参与的培训时间综合考察学员学习情况。注重考核内容的合理性,考核内容实效性为基础,以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创新能力为提升。注重考核过程,考试建立在基于企业实际生产的“项目”基础之上,考试是实际工作的考核。考核方式根据考核内容不同采用多样化形式,重点内容以考试为主形式,有纸质和实操两种,辅以考查一般性、通用性技能与理论,结合论文答辩、讲座笔记、调研报告等其他形式。整个教学过程采取模块学分制,学员修满规定学分方可获得毕业证书,并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成绩合格者颁发国家职业资格技师证书。
四、总结与建议
通过“双元制”成教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企业员工的素质得到提高,职工在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个人的职业发展有了新的提高,受到了企业与员工的好评。学校也在与企业的合作中,进一步提高了社会服务能力,深化了校企合作的紧密度,提升了教师业务能力与教学水平,达到了校企合作共赢局面。
校企合作“双元制”课程教育体系提高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是目前校企合作下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办法,已经初步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课程内容也随之不断调整、变化,完善适应现代高级技能人才不断发展的课程体系,拓展参与合作的企业、深化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制度机制是课题后续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2]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编).历史与现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校企合作、服务上门、助推企业高技能人才成长——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双元制”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经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9).
(作者单位:浙江信息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