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艳艳
摘 要: 在课程教学改革中,要取得有效的改革成果,其重要保障是创新高效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这是教育改革深化的基本任务。目前许多幼儿园因对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和选择教学内容不当,以及在教学设计不完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效率无法明显提高,甚至出现倒退现象。本文分析幼儿教学现状,并结合高效创新教学模式,从幼儿教学内容、方式和目标着手,对如何提高幼儿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 幼儿教学 创新模式 有效性
幼儿教学是孩子启蒙时期的基础教学,从其出发点和目的来看,幼儿教学不存在区域和国界之分,必须根据儿童各个不同时期的发展对其进行相应的教育,并将其纳入社会发展需求的正确轨道。在具体发展中,人们面临两个选择,即幼儿的教学是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还是顺其自身发展,在这两种选择中,人们总是处于矛盾当中。相对于西方教育,中国教育倾向显得比较功利主义,这种倾向从先秦儒学开始创立就有了,无论是在学前教育还是后期教育中,都显得非常明显,对社会需求和作用过于重视。在这种倾向的驱使之下,幼儿教育成了基础教育的附庸工具,使其具有的价值渐渐被淡化。在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中,对幼儿教学改革提出一系列要求,本文就高效教学创新模式对幼儿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进行了探讨。
一、高效教学创新模式的创设
(一)幼儿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
在幼儿教学活动目标中,有隐性和显性之分,但是不管是哪一种,都对教学活动性质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幼儿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针对性发展,对幼儿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幼儿教学目标要恰当定位:幼儿教育要根据儿童的发展规律开展,如果和儿童的发展冲突,那么后期教学活动的设计将失效;(2)幼儿教学目标不能不切实际:幼儿教学目标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定位高了,无法实现,定位低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3)幼儿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和具体:幼儿教学目标要具备可操作性,如果不具备可操作性,一切将只是理论上的空谈而无法付诸实际行动,同时还要落实到具体内容中。幼儿教学目标不能太大,如果范围大了,会显得比较空,缺乏相应的操作性和具体性;(4)幼儿教学目标应具备综合性:综合性可以整合多学科的价值,这些价值包括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等,根据教学活动的不同,其整体目标可以进行动态地适当调整,从而突出目标重点。
(二)幼儿教学内容要科学选择
在幼儿教学中,教学内容选择对教学目标至关重要,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与其有直接的关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同地方环境和社会不同,幼儿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如幼儿的年龄,各地不同的社会文化,不同幼儿的心智发展及其生活环境等都应该考虑到。在考虑了以上因素之后,还要将其与幼儿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不仅要突出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和趣味性,还要将教育价值体现出来,让幼儿在各方面全面发展。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老师不能将别人的材料生搬硬套到自己的教学模式中,而要根据幼儿所在地进行选择,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材料的真实性和实用性,从而保证选择的教学材料能够满足幼儿教育活动的需求。另外,老师还可以根据情况教导幼儿动手制作一些教学材料,让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使他们直接观察到事物变化的过程,这样就能间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获得人生的初步感性认识,让他们热爱生活和科学。
(三)幼儿的教学设计方式要有效。
要实现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得以更好地实践,必须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首先,课堂秩序和教学过程要用科学有效的方式组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注意时间上的分配和管理,在进行师幼互动的时候尽量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将更多时间放在与教学内容关联的师幼活动上,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教学时间,对于课堂秩序和管理则尽量减少;其次,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教学语言有效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幼儿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的重要表现方式,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有逻辑且具备科学性,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晰的思路,幽默风趣和形象生动的讲解,都能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身上,将他们求知和好奇热情唤起,这样才能有机地将教学内容的教育性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结合起来。最后,师幼的有效互动是幼儿教学的重要方式:师幼互动是教与学的统一,即教师与幼儿互相沟通和交流,实现教与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高效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一)教学目标要合理设置
教师要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的同时形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教会他们如何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二)在生活中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
幼儿除了学习之外,每天的睡眠、散步、进餐、如厕玩耍等日常活动不但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让他们健康成长,而且这些活动蕴藏着很多教育意义,如果老师积极地将这些蕴藏的教学资源以合理的教学方式体现出来,对促进幼儿独立生活,正确引导和教育幼儿有很大帮助。日常生活充满教育契机,生活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中随机合理地对幼儿进行适时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组织多样的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一日之中除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活动之外发生次数和所占时间最多的活动。因此,幼儿教育应寓教于游戏中,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游戏的虚构性、具体性、自主性及社会性等最符合并能反映幼儿的身心特征与学习特点,满足幼儿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情感发展和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游戏中的竞争与胜利可以激发幼儿的自我挑战意识,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的自信心。
(四)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对一次教学活动的最终总结,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记录幼儿的实际表现进行终结性评价,对于自身教与幼儿学进行肯定,并加以教学反思,提出完善教学的措施,优化教学效果;幼儿根据自身表现,提出对自己满意的地方,以增强自信心和肯定自我价值,而对于不足之处则要尽力改善,逐渐完善自己;家长虽不直接参与课堂教学,但是对于教师教与幼儿学有评价权利,家长与教师应密切联系,关注幼儿的发展与成长,积极与教师配合,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实施和有效,并根据幼儿在家的日常表现给予评价,为幼儿创造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
总之,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其目的是教会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健康成长,并在成长过程中学到相应的知识,让他们对这个世界上的事物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这一活动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幼儿在身心发展上有哪些实际需求,从而有目的地选择对其有意义的教学内容,让他们的日常生活更丰富,并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帮助他们实现个体人性和社会效能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虞莉莉.幼儿园教育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陈晓端.当代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陈建华.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思考[J].幼儿教育,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