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娜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基础教学阶段,在该阶段应该结合新课改教学理念,实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重视每个年龄段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中段和低段学生由于认知水平、自律能力、兴趣爱好等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应该在教学内容、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做好衔接工作,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低中段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 低中段教学 衔接现状 实施对策
一、小学数学低中段衔接存在的问题
由于小学中低阶段学生的年龄不同,低段学生为6~8岁,中段学生为8~10岁,每个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水平、性格特点都有较大差异。由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应该采取不同的学生教学和管理策略。但是现阶段由于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或者没有深入分析学生中低段学习方式的不同,而导致低中段衔接存在下面的问题。第一,不重视教学内容衔接。部分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没有重视教学内容的衔接,导致三、四年级的数学教学没有衔接一、二年级的数学基础,导致学生茫然不知知识来源,学习效果不好。第二,没有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教法。有部分教师在学生升入三、四年级后没有转变教学方法,依然选择知识讲述、练习的方法,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没有帮助。第三,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中段教师有部分依然采用严格的班规管理方法,没有采取自律管理和小组管理方法,未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由于存在低中段教学问题,因此应该采取针对性的衔接方案,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二、小学数学低中段衔问题解决对策
(一)教学内容衔接对策
低段是打基础的阶段,对于低段学生的学习情况,中段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并做好中段教学导入,复习低段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发现其衔接点。小学数学低中段教学内容有了一定改变,小学低段数学内容更多的为简单数字的加减乘除,以及对图形的认识和了解、一些单位的认识等。而中段数学更多的为这些基础知识之间的综合运用,例如数的四则运算、图形构成规律、应用数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由此发现中段数学是在低段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并且更关注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由此应该采取承上启下的教学方法,复习低段知识,引入中段数学知识,采取交流探讨、合作互动、探索实践的方式,促进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综合能力培养衔接
对于中段学生,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生活中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并找寻事物间存在的规律。中段年级学生能力的培养与低段学生扎实基础阶段能力的培养需要进行有效衔接,存在基础学习到方法引导、能力培养的过渡,所以教学有一定的困难。由此应该采取一定措施引导学生基于已有认知水平,实现自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
第一,在中段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来源开始分析,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分析找寻问题的思路,获得学习方法。例如: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基于一二年级个位数乘法知识,发散思维,探索两位数相乘为“分别相乘再相加”的规律,“33×23=33×20+33×3”。
中段数学教学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通过分析、寻找方法解决问题。例如“解决问题”章节的学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应用数学解决问题。“3个方阵,每个方阵有8行、10列,一共有多少人?”、“小红有50元去买苹果,买了7个苹果,每个苹果5元,应该找回多少钱?”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归纳方法解决问题。
第二,引导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基于建构主义思想,小学低段学生对数字的简单算法有了基础的学习和了解,中段应该给予学生更多信息接触的机会,通过引入新方法、新规律激发学生求知欲,扩大知识面。实施开放式、探索性的教学方法,结合开放性问题,巧妙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灵活运用,主动学习。如“三角形三边是什么关系时能组成三角形?”教师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展开问题探究,并动手实践,得出“任意两边和(差)大于(小于)第三边长”的结论。由引导下学生动手实践、思维发散、应用探究和规律总结,提高学生能力,强化学生综合技能。
第三,设计长远的教学管理模式。小学低段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的自律能力差,一般需要教师以故事、游戏、玩具吸引学生兴趣,并以关爱的语气进行教导。在中段教学阶段,学生有了一定数学基础,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自我管理方法。由此需要做好过渡管理,培养中段学生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探究与合作互动,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总的来说,小学低中段学生教学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衔接,基于新课改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三维课程目标,同时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与问题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童玉峰.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小学数学衔接问题及对策[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4(2).
[2]王素艳.小学数学教学问题解决方法谈[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