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璐,殷 玥,刘文冲,徐 明,黄豫晓,冯 娜,马 恒,张淑苗,张 圆,裴建明
(第四军医大学:1.西京医院病理科;2.生理学教研室;3.病原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32;4.西安市卫生学校,陕西 西安 710054)
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生产机构,课程体系的设置是这个工厂的生产线,决定了医学教育产品的最终质量。对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也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近几十年来,欧美国家在这方面有着诸多的深入思考和多方探索,形成了整合课程、PBL课程等众多的新课程模式[1]。系统整合课程的特点是将原来以解剖学、病理学这样以学科为基础的横向层叠式课程分拆后重新组织,形成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新纵向并列的课程结构。这种新的课程模式有利于学生以器官系统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知识构架,避免不同学科间递进时学时的低效重复,有助于学生尽早接触临床[2]。以问题为导向的医学教育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利用临床病例的分析,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启发式教育。这种融入式的场景式教学模式,有助于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性的关键性问题的提出、有组织的团队式的讨论和回答、头脑风暴式的交流,有助于知识量的积累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形成;个人的思考、资料的查阅和汇总,则有助于其对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探索,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这种教育模式不仅有益于单纯知识教育的需要,同时还可极大的推动创新型和组织型人才的培养[3]。自2012年9月以来,借鉴了国内外医学院校教学理念和经验,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现有师资和教学条件,整合了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五门课程,建设形成了基础医学教学模块,同时辅以各器官系统临床案例汇总而成的案例教学模块,对临床五年制本科基础医学教学进行了创新性改革。对基础医学教学模块实施授课式教学,同时对案例教学模块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评价,但在此过程中也发现了存在的多方面问题。
通过多方参考,反复论证国内外课程整合方案,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将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课程内容整合为人体正常功能板块,共计180学时,由解剖、生理和神经生物学三个教研室教员共同参与教学,课程内容以生理学总论和各论为主线,穿插各器官系统神经科学基础的相关知识点展开。而将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整合为人体疾病板块,课程内容以各门课程的总论和各论相关章节串联而成,共计160学时。通过整合,精简了相关章节的重复内容,如总论中的生物电现象和兴奋性、各论中的各器官系统的神经调节,并增加了除课堂授课和分组实验之外的专题讲座、自习和PBL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方式,进一步促进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将本模块的PBL课程分为两大部分,即分别在人体正常功能板块和人体疾病板块中开展PBL教学。其中,人体正常功能板块的PBL教学共设4个案例,每个案例4个学时共计16学时,通过学员的课前准备和课堂阐述来分析正常人体功能变化,推断临床案例的发病机制,如分析高血压病人心率、血压的数据,阐述心脏电生理现象和血压的形成和调节机制,进而推断其发生高血压的可能原因。而人体疾病模块中开展的PBL教学共设5个案例,每个案例6个学时共计30学时,围绕某一疾病的发生机制、形态学和功能变化及其治疗手段来分析临床案例,如分析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病人的呼吸功能数据、肺部病理学切片、心脏功能和血气变化,阐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疾病进展机制、病理学改变及其药物干预的靶点,进而形成完整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案。这种PBL教学的开展,由简至难,层层推进,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PBL教学的逐步适应,养成自主学习、自我思考、集体讨论、汇报和演讲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知识的多向联系、理论实际结合、临床思维的形成,最终培养其终身学习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为了有效评价课程整合和PBL教学实施的情况,调整了以往单一的理论考核方案,即最终考核以理论考核为主(60%),同时增加PBL评价分(30%)和实验课评分(10%)。其中理论考核部分由专科知识考核和部分自学案例问题考核组成,而PBL评价分则由课前准备作业和课堂讨论表现两部分组成,平均计算汇总所有教员的评价分,实验课评分包括实验课操作能力和课后作业两部分来进行考核,所有考核得分均以100分为满分,最后统一计算其权重并总和得出单科考核总分。这种考核方案,从以往单纯考核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转变为复合性的综合能力考核,即对其知识的记忆理解、问题解析、临床思维以及实践操作等多方面进行考核,从而实现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现代医学教育对传统的医学院校教育模式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为此采用基础医学系统整合课程与PBL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增加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以期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医务工作者。
首先,多学科联合教学的实施,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以增加相关知识的积累和联系,而学生也通过这种多学科的贯通融合式学习增加知识的横向联系。其次,PBL教学手段极大的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即通过自习、自问、自我思考、自我回答,从而培养其问、答、解、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其三,针对于传统的基础医学课程体系,通过系统介绍相关课程的总论和各器官系统内容,从而使学员学习掌握人体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组织器官的形态、功能及其相关药物治疗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穿插实验操作和专题讲座,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拓展学生的视野。最后,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改变,实现了多角度、多方面、多学科的综合考核,即能对学生的专科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价,又能对学生的思维、语言、逻辑等综合能力进行有效考核。
在课程整合改革的实施中,也发现了以下的问题和不足:首先,课程整合完整性和系统性的不足:以功能学板块而言,功能学课程的教学需要形态学知识的回顾,这势必造成教学效率的下降和教学内容的重复,若能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有机整合形成人体解剖和生理学课程,将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加深形态学知识和功能学知识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对此,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课程整合的力度和深度,形成成体系的理论、实验和PBL教学。
其次,软硬条件的不足:无论是大班式授课还是小班式实验,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是促进教学的良好方法,虽然通过分班分组的PBL讨论课以及小班实验课来缩小教学人数,但是由于学员数量的增加、教师数量的相对不足以及教室的限制,使互动式教学流于形式。
最后,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问题:无论是实验课还是PBL讨论课的教师课堂主观评价还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以至于主观评价与理论考核的客观评价不完全相符,导致最终的考核评价指标与实际水平有所偏离。因此,进一步借鉴其他院校的先进考核经验和方案,同时结合我们的实际整合方案,多学科综合考核标准将是下一阶段的教改目标之一。
参考文献:
[1]BARZANSKY B, ETZEL SI. Educational programs in US medical schools[J]. JAMA, 2003, 290(9): 1190-1196.
[2]Spencer AL, Brosenitsch T, Levine AS, et a1. Back to the basic sciences: a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teaching senior medical students how best to integrate basic science and clinical medicine[J]. Acad Med, 2008, 83(7): 662-669.
[3]Neill PA. The role of basic sciences i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clinical curriculum[J]. Med Education, 2000, 34(8): 608-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