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伟,邱小建,王 磊,张亚南,杨铁城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北京 100050)
医患沟通(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是在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诊疗、健康及心理和社会等相关因素,以患者为中心,以医方为主导,将医学与人文结合,通过医患双方各有特征的全方位信息的多途径交流,使医患双方形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指引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1-2]。
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医学人文关怀就是存在于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治疗过程中体现的对患者生命与身心健康上的敬重、尊敬与关爱人生命之本的社会人文理念,更深层次地反映彼此间的平等、尊重,即是对自己的尊重,又尊重自己的职业,同时又尊重患者[3]。
在医患之间,沟通是必然的交流方式,而人文关怀则是沟通人性化的升华。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人文关怀是与患者沟通的前提。良好的医患沟通是以患者为中心,减轻其心身痛苦,而人文关怀则是通过医护人员的诊治行为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促进医患间的理解与支持。
人文关怀是患者治疗过程的合理需求。在注重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医疗卫生机构应注重人性化医疗卫生服务,在进行医患沟通的过程中,首先要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人文关怀,以和蔼的态度、温和体贴的语言,给患者一个既可以信任,又能舒展心灵感受的倾诉对象,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疾苦和促进其康复。
为患者服务是人文关怀的根本目的。良好的医患关系从医患沟通开始,而良好的医患沟通从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做起。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应从患者的利益出发,以最短而有效的疗程,减少患者痛苦、损伤及心理创伤来体现人文关怀。
当前,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我们国家卫生事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深层次原因很多,但仅从医学人才的培养、医院管理、医疗服务和医务人员的角度来看,能否给患者提供优质规范的医疗技术服务和医方与患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医患关系的好坏。而医学生人文医学教育较少、医师的人文素养不如人意,医师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有效的沟通是影响医患关系的直接因素之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医学必须回归人文,医学实践和医疗服务应该彰显人文精神,医师及医学生应该掌握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医患沟通技能,而且这项工作必须从医学生做起[4],原因考虑以下几点。
是医学的人文性和医学文化的需要。医学的发展就正如希波克拉底所倡导的那样“爱人与爱术是并行的”,医学被称为“人学”,医术被称为“仁术”,医生被誉为“仁爱之士”。“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医学的本质是人学,抽去了人文精神,医学就失去了灵魂。没有技术,医学没有躯干;没有人文,医学没有灵魂。
是培养全面医学人才的需要。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于1999年制定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其中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沟通技能;批判性思维和研究三个方面的要求体现在医学人文素质培养上。卫生部、教育部2008年度“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医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福冈宣言上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
是适用新的医学模式的需要。美国身心医学家恩格尔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新的医学模式,提倡对患者的有效治疗必须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关注。正常的心理、良好的心态会增加人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不良的心态会诱发或导致疾病、加重疾病。良好的社会因素、家庭关系及和谐的医患关系被认为对疾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虽然在人类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医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即使是现代发达的医学,医生对很多疾病也是无法治愈的。正如美国特鲁多医生墓碑上的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与其说是概括了医学之功,不如说是坦言了医学的局限。这种局限既来自生命现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来自医生作为人而非神的特性。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的学科,医生是最富含人情味的职业。
是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需要。本来医生和病人所面对的共同敌人是疾病,而目前的医患关系却使医生和病人成为了敌人,双方相互失去了信任。而人文医学精神在临床中主要是表现在良好的医患沟通中,良好的医患沟通正是可以帮助建立医患信赖、和谐的关系,对治疗疾病有积极作用,具有良好地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能力,使医生显得更自信,并能更有效地应付情绪激动的病人。
目前,我国只有部分医学院校开设了相关课程,或者单纯的人文医学或者医患沟通相关内容,而把二者紧密结合的课程更为少见,而且已开通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很单一,仅局限于教师理论授课、缺乏学生的实践练习,教学效果也很有限。
因此,教学实践中应该以启发式教学作为指导思想,运用合作学习模式、问题-发现教学模式和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方法来教授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医患沟通技能的教学模式。多项教学方式方法的组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思维能力和动作技能,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从而获得到更为有效的教学效果[5-6]。
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取得的成绩与个体的表现是紧密联系的。其具备五大要素:①个体积极的相互依靠;②个体有直接的交流;③个体必须都掌握给小组的材料;④个体具备协作技巧;⑤群体策略。
问题-发现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难,引发思考,让学生在一种强烈求知欲的驱使下去探索发现、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观点,完成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铸造。
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是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
在医患沟通教学中需要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
将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结合在一起讲授,人文关怀是医患沟通的前提、是医患沟通的“润滑剂”、是沟通人性化的升华。在医患沟通中,人文关怀的流露将体现出令人惊讶的魔力:展现医生的人格魅力、消除隔阂与矛盾、增进信任、达成共识;缺乏人文关怀,则使医患沟通晦涩、生硬,甚至出现误会。
以启发式教学作为指导思想,运用合作学习模式、问题-发现教学模式和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方法探讨培养医学生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医患沟通技能的教学模式。首先让医学生通过自己的访谈去了解患者所知、所想、所望,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总结问题;带着问题,在教师地指导下通过自学丰富人文理论基础知识;在基础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尝试解决已经提出的问题,并总结出新问题;通过理论授课结合同学间角色扮演教授医患沟通技能课程,并尝试利用沟通技能解决既往提出的问题;邀请标准病人开展角色扮演练习,并到临床反复实践将会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Simpson M, Buckm R, Stewart M, et a1.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the Toronto consensus statement[J]. BMJ,1991(303):1385-1387.
[2]World Feder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world summit on medical education[J]. Med Edu,1994(28 Suppll):140-149.
[3]殷大奎. 人文医学精神与医师职业责任[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2):3-6.
[4]任为民,温世浩,苏 澎,等.军医大学医患沟通教学状况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0,17(11):1075-1077.
[5]张亚南,黄柳恒,粱宪红.日本PBL医学教育一览[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6):6-9.
[6]张 勇,付 丽,李淑娟,等.PBL教学法在医患沟通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8): 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