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彩云
摘 要: 在一个小学班集体中,正确处理好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有利于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在当今日益和谐的社会背景下,协调好班级成员的关系显得更加重要,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 师生关系 和谐关系
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想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升学习成绩,学习环境和师生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作为对学生学习产生直接影响的班主任,其必须从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真切地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为大家提供一个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对此,本文对当前小学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对策。
1.当前小学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
1.1对学生缺乏耐心及爱心。
小学生正处于刚进入课堂学习的阶段,无论在心理还是思想发展等方面都很不成熟,具有自制能力较差、容易犯低级错误,存在反复性和多发性等特点,这对班主任的耐心是极大的考验。如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缺乏一定的耐心,采用不正确的管理方式,不但会伤害小学生的自尊,还会对其成长产生消极影响。有些班主任对学生不负责任,没有爱心,一碰到学生犯错就向家长反映,推诿了事,此外还存在不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甚至体罚学生的情况,这些做法都与建立学生与班主任之间和谐关系的目标背道而行。
1.2采取的班级管理措施不当。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会采取适合的措施,如从自身心理和认知出发,真正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维护正确的师生关系,不让班主任的形象高高在上,给学生造成一种过于严肃甚至令人恐慌的印象,要缓解师生之间关系紧张的局面[1]。小学生本身就具备很多缺点,班主任对其影响非常大,在班级管理上过于严格和苛刻,会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形成起到阻碍作用,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
1.3对班主任的职位有排斥心理。
小学生之所以对班主任的职位存在排斥心理,这与班主任自身形象及性格有比较直接的关系,此外,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过于严格和苛刻也有间接关系。班主任在学校的强制安排下从事班级管理工作,除了要教学,还要管理班级,容易丧失工作热情,很难将工作做好,很多班主任甚至没有心思将工作重心放在建立与学生的和谐关系上。
2.构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2.1掌握学生个性特点,奠定师生朋友关系。
在小学生接触的教师当中,班主任是小学生接触次数最多,是对其影响最大的人,因此,奠定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师生朋友关系,能够帮助小学生学习进步及健康成长。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班主任通常会在严肃的课堂上,以问答形式与学生展开交流,这种交流方式很难真正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因此,班主任首先要与小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展开亲切有效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逐渐对学生的个性和思想进行全面了解,还可以通过家访的形式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要真切地关心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2.2挖掘学生个性优点,鼓励积极学习。
小学生大多数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在注意力和毅力上还有待提高,班主任必须充分了解这一点,在此基础上不断挖掘学生的个性优势,多采用表扬、夸奖的形式,适当放大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充满自信,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和工作中相互勉励,从而和谐师生之间的关系。
2.3采取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公平对待所有学生。
班主任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人性化的班级管理方式,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2]。但是建立师生之间的朋友关系,并不代表班主任可以纵容学生的不当行为,班主任也要保证在班级管理方面的铁面无私。由于小学生普遍具有自制能力较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等特点,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要有效引导,才能促进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的良性发展。
3.结语
要想构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良好和谐的关系,首先班主任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转变班级管理观念,形成正确的教学和管理理念,真正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其次体现在具体行动上,教师通过转变教学管理态度,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感,充分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学生的成长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并采用称赞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构建起班主任和学生之间有效相处的桥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最终实现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修复和建立。
参考文献:
[1]郭鸿.关于如何构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的探究[J].华章,2013(11(12):64.
[2]李华丽.浅析如何构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2(07):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