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事]
不止三两个年轻家长问我,让孩子读四书五经和《三字经》好不好?我回答他们,孩子多读些书没什么不好。家长的阅读引导对孩童影响很大,按照课程与自我选择,孩童不大会去读四书五经之类。让孩童了解儒教文化的常识,吸收其中适用于现代的价值观,是有益的;想让孩童成为有民族道统的人,读这些儒教著作未必能见效。功利性的社会存在决定实用性的社会意识,如果非要对孩童拔苗助长,则无需他们去啃四书五经和《三字经》,不如去学习时事知识和国家领导讲话。
少儿时期,我的家长常拿孔子言论教育我: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既来之,则安之。言必信,行必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为人处世信条,影响着我早期人生观的形成。成人后懂得了中国特色的人与事,才明白儒教不是外表的长衫礼帽,而是内心的择善而从。
唐人刘禹锡的名篇《陋室铭》中,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说,甚为历代儒生推崇,以此境界为清高。现代人钱钟书在小说《围城》里似乎引用过此言,小说里还议论“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这就不是推崇,而是讥嘲儒生了。
晋人王羲之在天命之年,与众位文人墨客雅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写下美文《兰亭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玄化儒学的显性露情,竟至放浪形骸、不知老之将至的程度。
宋人欧阳修在皖东琅琊山会饮宾客,饮少辄醉,自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看似置身官场网罗之外,实质心念朝中事态,不失时机挞伐佛道而复兴儒学,推进古文运动。
儒,原意儒生、儒学、儒家、儒教,近意学生、文人、文雅、文化。我曾经就传统文化问题请教过语言学家许嘉璐教授,他概括当代人类文化的构成基因主要是希腊文化、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佛教文化和儒教文化,并且认为后者将越发影响世界文明。这五类文化都有自己的经书,分别是《古希腊罗马神话》《圣经》《古兰经》《佛经》和四书五经。
在我的阅读理解与生活感受中,《古希腊罗马神话》是世俗生活的故事化,《圣经》是人类秩序的自然化,四书五经是人世规则的伦理化,《古兰经》是社会生活的神圣化,《佛经》是人佛融合的神秘化。从现代生活方式的构成来看,世俗生活的故事化和人类秩序的自然化更为我所接受,它们的思想维护人的本身和生活的本身。社会生活的神圣化,环视周遭未闻实例。人世道德的伦理化与现实状况一贯反差,让我视儒教文化为超我的课堂,而不是本我的生活,还是那句话,择善而从。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是凡国人不管学没学过这些典籍,都从血脉代传的言行举止中,秉承着儒教文化的基因。儒教的核心是礼和仁组成的中庸之道,遵循法统为经国之业,修身养性为明哲保身,偏颇偏废不得,所谓济世为民多是附着于王权法统的民间意愿。历朝历代,倡学儒教的实质是重儒轻实,重君轻民,捍卫官本位秩序;学以致用便是学为君用,而非探求自然社会的真理所在。假如说儒教的本质是礼仁爱民,也仅仅是以长官意志为上,期盼明君善主的开恩罢了,而非以民生疾苦为本的治世之经。这就是儒教的虚伪了。现代的世道人心虚伪到什么程度,没有儒教的功劳吗?以此角度看待,儒教给社会构成中最重要的民主和自由戴上了镣铐,让假盲从、真伪善得行其道。
儒教文化范畴的天圆地方的地域性思想,一直延续到晚清道光帝那里。西方传教士把两千年前就出现在古希腊的地圆说介绍到中国,大清“天文局局长”——钦天监监正杨光先嘲笑对方邪说以致喷饭满案。杨光先誓死捍卫儒教文化体制,撰写《群邪论》《辟谬论》驳斥西方科学,提出“宁可使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这种德行才干的国学大儒,肯定抵挡不住撞击国门的英国炮舰。英军逼近皇城,道光帝急忙询问英吉利到新疆有无陆路可走?皇帝大臣荒唐无知至此,连天文地理的简单常识都不懂,大清子民的素质就不用提了。中国古代科学的技术性局限,到不能为国撑腰的时候暴露无遗。天朝到底持什么样的宇宙观,是自我的庙堂至高至大还是阴阳八卦术。难道这不是儒教文化局限为术的体现吗?哪怕是以思想见长的人文类书生,对于科学理工的无知不是延续至今吗?没有科学的思想体系,哪来适应社会发展的政治和哲学。
蜀人诸葛亮舌战群儒说:“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他把治国平天下当成大儒之道,其他的学问再大也是空头道理,就注重儒学的实用性而言,当属他的先见之明。
也许儒教文化的致命弱点正是唯心和清高,重伦理,少科学,重学理,少实验,缺少自然哲学和时空真知,带有太多的片面性和蒙蔽性。在古希腊文化进入哲学、科学、艺术、政治的完整系统时,春秋战国的儒教文化正在那里伦理说道逞英雄。当西方社会继承希腊文化越过中世纪的经院文化,文艺复兴的洗礼,进入工业文明的思想大解放、物质大生产的时代,儒教文化的虚空落后就暴露无遗,导致露腚挨打斯文扫地。用四大发明来支撑儒教文化是不够的,在四大发明前的几百年,希腊天文、数学、物理、逻辑、文学、建筑、艺术上的发明数以百计,已经具有“给一个支点可以撬动地球”的哲学科学素质。
儒教文化的有教无类,使之影响深远到世世代代家家户户。儒学经过董仲舒到了宋明变成程朱理学,到了明清理学变成礼教。阳明学派的后学李贽公开反对儒学,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看重人的自我价值。在由古向近的转折时期,龚自珍专事“天地东西南北之学”,深入研究现实问题,抨击儒学的封建弊端,批评空疏学风,呼唤有用人才,提倡变法改革,促进社会进步和儒教文化的发展,成为重要的启蒙思想家。近代以来的新儒学,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他们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对儒学改良的意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康有为的《大同书》,孙文三民主义理论,犹为新儒学基础。
明清时期的西方传教士,对于中西方文化交流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即使有再多的像利玛窦这样学贯中西的传教士,也无法撼动天朝的儒教文化体制。直到西方文化伴随鸦片战争迅猛渗透中国,才使中国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同盟会运动、推翻满清、五四运动、抗日战争,之所以成为中国近现史的重要事件,是因其吸取了西方文化和物质的力量,撼动和改变了中国。
当拿来主义成就了中国的经济昌盛,儒教找到了应有的庙堂和位置。文庙遍布全国,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在儒教圣地曲阜,我见识了孔庙和孔子后人,也能感受到儒教文化的振兴企图。
世界的科技文明发展到了数字信息技术和大宇宙探索的时代,从黄口小儿到熟透成人,在享受不尽西方文明的果实时,也在向西方世界传播儒教文明,温情脉脉的礼和仁,论理学和心理学性质的中庸之道,和为贵,退为进。也许在三十年后,西方和世界学会使用儒教文明时,中国已经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民族复兴。
网络社会,全民有识,知识信息信手复制,话题谈资不逊鹦鹉学舌。什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早应该改成“往来似学问,谈笑无鸿儒”。
[网事]
“以后你不用跑邮局了,你会玩电脑吗,你有没有电脑,一台电脑就是一个邮局,可以和全世界联系,可以阅读各种报刊。现在很少有人来邮局发电报、打电话了,以后来寄信的人会越来越少。”邮局的熟人替我把两封挂号信登记好,贴上标签放在办公台面上,然后隔着1998年的那种阻挡玻璃对我说了这么一通话。
“你是说因特网吗,让我看看。”我在1984年上电脑学习计算机语言,曾经也能编些最简单的程序;1997年我买了高配置的电脑、惠普激光打印机、爱普生彩色喷墨打印机、佳能照相机、Acfa扫描仪、富士通可移动磁盘和汉王笔等一套办公系统,只是为写作、新闻职业及弄闲所用,到天上去也挂不上因特网。
熟人带我到邮局里间的机房,在一台长城电脑中第一次触网。因特网在民间不太为人所知,没有那么多网站。熟人打开了港台的网站,电脑屏幕上出现我熟悉的《大公报》《联合报》的图文内容。
我试图搜寻此前我在港台报刊上发表的文字,无果,网络资料还未健全。实现世界连通、媒体任览,是六七年后公家和个人普遍上网以后的事。我有一位在南京大学读新闻研究生班的同学,在1999年、2000年投入近二十万元,注册各种影视网站和名酒网站,比如“中国电影网”“中国电视网”“中国名酒网”,直至“茅台网”“五粮液网”等等共几十种网站。他非常牛逼地在我面前炫耀,总有一天电影电视界和酒类行业要来求我,否则就不能在我注册的网络上立足。大有“你就看着我发财吧,我就等着人家送钱了”,他若不发财因特网就要关闭的可能性。不用我细说,他的二十万元扔进网海里连个气泡都没见着。我当时只是反问他:“如果你注册一家世界金融网,那你可以轮流去世界各国做皇帝了?”
二十世纪末年,我去邮局申请开通因特网,让那套电脑系统派上更大用场,身为编辑、记者的我顿时觉得眼开胸阔,一头闯进网络,到处踏浪涉猎网事,海外奇闻,影视游戏,声色犬马,下载打印,拷贝存传,快乎乐哉。二十一世纪元年,我在晚报社由文艺副刊版编辑,转为国际新闻、国内新闻版编辑,将职业饭碗泡在网络海洋中,比起那些不会玩电脑、不知使用网络,采用传统的剪报及投稿做编辑的同事,我是讨大便宜了,既快有省劲,省出许多自主时间。
2001年,我在上网搜寻国内外新闻信息用于办报的同时,上网闲逛娱乐。不久,我逛入个别的文学网站,斑竹跟我成了网友,我的一些诗歌、散文、小说和文艺评论,基本是旧作或翻新的旧作,被斑竹发布在文学网站。很快我就远离文学网站,玩网上扑克牌“拖拉机”,一玩入迷两年。在虚拟世界中,实干事情,虚度时光,均有所取。
一个小晚辈听说我从前做过文学写手,2006年帮我注册了新浪博客,名字叫魔鬼的亲爹,我从没登录过一次。2007年秋他又为我注册了一个新浪博客,叫沙克不在场,意即我老是不介入网络博客,不介入文场。从此我才正式亮相网络,借着博客回到文学现场,当然还是业余的。在报纸、杂志采编出版及各项杂务之余,我写些作品贴在博客上,或者直接在博客上写。不到半年,各地的老文友老诗友和我在博客中相遇了。呵呵,文学朝代变了几番,网络时代日产明星千万,我随波逐流成为注册网民。
人们一旦拥有话语权,怎么使用,怎么控制,很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民主素质。给你民主,你要会用啊。通俗地讲,给你网络话语权,如同让你进入言论放开的议事堂,金光大道、羊肠小道都可以谈论,实用知识、生活美善、文化珠玑,鬼怪谬论、人性丑恶、市井渣滓……自然呈现的总体内容,反映着社会存在的客观状态。网络管理与民主管理相似,见仁见智,既要保障言论自由,又要维护人权利益。假如给你民主就让别人不民主,给你自由就妨碍别人自由,如此糟粕泛滥,会给网民抹黑而被斥之“不配享受民主”。
网络世界诞生后,相应的网络黑社会随之产生。在幽暗角落里,有蒙面人施放毒箭,在夜深人静时,有残暴者施放毒气。这些网络法西斯被称为:黑客。在人造的网络世界里消灭黑客,比在天造的现实社会里消灭坏人难,因为数字病毒比细胞病毒更容易传染疫情。
如果让我设置一个最大的问答题,二十一世纪最先最彻底改变人类生活的事物是什么?我给予的答案是:互联网。尤其对于中国公民,互联网改变了几千年顽固下来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诉求方式,在某些方面某些程度上脱离了愚昧状态。这是一场看不见疼痛、流血和伤亡的社会颠覆,世界被打通,人从动物属性变成媒体属性,使各种事物有了及时呈现、及时传播的介质。
伟大的互联网,让世界的空间容量翻了无数番,让社会的运行速度快了无数倍。生活的密度越来越大,碰撞越来越多,智商与病毒互相绞杀,人的疲劳感超过任何时代。请问互联网,这到底是怎么了?虽然我和地球人一起受益受恩于你。
[证事]
在沈阳火车站附近,我的身份证连同票夹窜出衣袋,丢在了出租车里。我没拿打的票据,也没记车牌号码,无法去寻找车主,何况我坐在出租车的后座,司机未必能见到我的失物。这是我第二次遗失身份证。回到居地后,我请公安局的主任朋友帮我办一张新证,他要了我的黑白寸照,又在电话中讯问了我的出生日期。新身份证拿到手后,我一看姓名:沙克。没用我的本名,出生月份也弄错了。本该纠正的,一想别再去麻烦人家了,名字不就是符号嘛,对准我的嘴脸就行。公安局的户籍档案显示,全市老少没有第二人叫沙克,没别的人愿意起这个名字。
我在整理书橱时,第一次遗失的身份证从《中国哲学史》中滑落,我就有了两张身份证:韩鹏翔和沙克。在1993年的全市人口中,也许只有我有两个身份证,除非他或她当时就是房哥房姐了。过了若干年,沙克的身份证丢失,消除了我制造双重身份的嫌疑。户籍管理电脑化以后,给我留下一个痕迹,我户口本上的姓名之外,多了一个曾用名沙克。
从1985年起我撇开志大才疏的原名,主要是用这个音响效果比较好的沙克做笔名,一直用到2013年的今儿个还在继续。我的文学写作加记者写作,能换来鸡零狗碎的各种稿酬,而从邮局汇来的稿费加起来也不值人家包二奶相送的一辆豪车。可是,我收到的汇款单数量还真不少。想想看,二十八年间我亲自跑邮局少说也有几百趟,少说遇到过二十次麻烦,不都是笔名惹的祸么。熟悉我的邮局员工,无须我出示任何证件,凭汇款单直接付款给我。换一处邮局,换了新员工,取汇款时必须出示身份证。有时身份证不在身上,得回家去拿;有时身份证在,因与收款人姓名不符,得回单位在汇款单的背面加盖公章;有时身份证带了,汇款单背面也盖单位公章了,还得回单位开正式的证明;有时身份证、单位证明都有,还得回家拿户口本。把家底的户口本拿出来,上面清楚标着我的两个名字,足以显示我的身份配得上汇款单。
事情没这么简单。前不久,我去一处邮局领取八百元的汇款,《深圳特区报》汇来的一笔稿费。这次我一步到位,把汇款单、户口本和身份证都递给柜台里的90后小丫。她看了三样东西,退给我说:“名字与身份证不符,不好取款。”我又把注着笔名的记者证递给她看,相当于出示工作证,她说你拿记者证吓我啊我是按章做事,不好办。我说回单位开证明行不行。她说不行。我问她那怎么办。她说把汇款退回去,让对方按照你身份证名字重新汇款过来。
多次疏忽大意,把收到的汇款单丢在一边忘了,超过期限后汇款被退回去。想让对方重新汇款来,过程非常麻烦,不如重新写稿发表来得快捷。就在我怀疑90后小丫不熟悉业务的尴尬间,一位负责人模样的老员工走过来,拿起我的汇款单看一下,对她说:“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沙老师……在你出生前好多年,他比你还年轻时,就在这里取汇款了。”
怎么说呢?人真的都有身份吗,需要那么多证件来证明自己吗。显赫如邓小平那样人人面熟的中国人民的儿子,出门需要证件吗,连名片都不需要。全国两会期间,媒体发布一位高干子女移民国外不听劝阻的消息。不听劝阻的原因是:“不想让子女从出生到上幼儿园就开始求人,求人一辈子。”
为什么人人都喊累,请摸摸你的身体附带了多少证件。拿我的几十年来说事吧。
身份和家庭情况证件有:出生证,独生子女证,户口本,粮油本,小中大学学生证,身份证,结婚证,亡妻火化证,墓地证,未婚证明,工资证明,护照,港澳台通行证……物权证照有:房产证,土地证,公证书,自行车证照,助力车证照,摩托车证照,轿车证照……学历证书有:小学初中高中毕业证,大专毕业证,本科毕业证,在职研究生结业证……继续学习类证书有:政治思想、安全生产、工艺操作、电脑操作、英语考试、采编业务、骨干人员、主编岗位等培训考试的准考证和合格证……实用证件有:工作证、单位出入证、借书证、医疗本、驾驶证、机动车行车证、车位证……职称证书有: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经济师、新闻编辑、主任编辑、二级作家和一级作家的资格证……聘任聘请证书有: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经济师、编辑、主任编辑、二级作家和一级作家的聘书,以及政协委员、政府规划专家、名誉校长、客座教授和文化艺术顾问的聘书证书……协会类证书有:中国工程技术管理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报刊记者协会和世界华文诗人协会的会员证……工作性证件有:本单位介绍信和证明、各有关单位证明、记者证、采访证、市级机关车辆通行证、个人通行证和国内国际会议出席证……这些列举不全的附带于身体的证件,经过历史的流程,有些要乘以几倍的,各种培训合格证就是这样。我还没来得及统计各种获奖证书和荣誉证书呢。别看我拿的仅是一小份薪水,统计下来我的人身证件多达几百件,能不成为无尽的捆缚和累赘吗?不但想扔都扔不掉,有些证件遗失了还必须补办还特别难办。别人的证件会少吗,我有的你未必有,你有的我未必有,所有证件的背后耗掉人多少心血精力,人人都喊累啊。公共发言人们喜欢从宏大视角谈论人权人性,我倒想从人身的证件发一点疑问:一个人从生到死用那么多本本,对得起可怜的生命吗。我是政协委员,必须得讲政治,不光是提出问题,还得来一点建议。
建议把人身的所有证件合并为一个身份证,考虑到不同场合同时使用的情况,做成一主证几副证,人的身份信息、家庭信息、教育信息、职业信息、职称信息、财产信息、医疗信息、银行信息等等,全部储存在身份证的芯片中,有变化随时更正补充。
谁有渠道,拜托转呈国务院,审查我的建议可行与否。如果可行,将简化人的身份,解放太多的生产力,提高太多的心情指数和人生价值,用足够的精力去做人生梦和中国梦。
[球事]
不管什么球,每个人都玩过球,少说在孩提时玩过指头大的玻璃球。我在中学毕业以前,玩过橡皮球、玻璃球、足球、乒乓球、排球、铅球、篮球、羽毛球。苹果大的印花橡皮球、柚子大的麻点橡皮球,被我玩破玩丢过好几只,主要玩法是与伙伴们互相扔掷嬉戏,或在地上拍打计数,比高低开心,赌糖果争胜。玻璃球可以在跳棋盘里玩,那多是女孩子玩的把戏。男孩子玩玻璃球是蹲在泥地上耍的,在地上挖一个指头大的浅窝,两个人或几个人蹲在地上挪来挪去,手指握成拳状,把拇指弯在食指中指下面,夹住自己的玻璃球,先弹进浅窝里,再去弹击别人的玻璃球。如果下赌注,可以是一分钱两分钱,也可以是玻璃球本身。赢球赢糖,输球输钱,打闹吵骂是常事,伴此游戏度过小学时光。
踢过几个月足球是在小学五年级。我们那些住在机关单位院子里的孩子,被岁数大些的孩子王召到一起分配任务,到医院、农具厂、面粉厂的院子里连捡带顺地捡破烂,然后集中拿到公社的废品店去卖,慢慢积聚了几块钱,由孩子王的家人去城里时顺便买一只麻点橡皮足球回来。我们在小学的运动场和医院的篮球场上踢足球,裁判是体育老师或外科医生,场地条件因陋就简,把足球踢到三根竹竿搭成的球门内,就是我和大家的最大规则。大家横冲直撞,你推我绊,煞气似的猛踢足球,图个射门快活,没出一周就踢破了球胆。
踢足球刚有瘾头,足球就破了,怎能心甘。虽然父母一度下放到公社医院上班,但与城里的同事亲友来往密切。假期间,我骑着家里的自行车去十公里外的城里,找父母的同事或亲友家的孩子们踢足球,踢的是正经的牛皮足球,在公共体育场上踢,在随便什么空地上踢,有时踢得太晚太累了就住在亲友家。由于踢足球碰撞得厉害,我和一个对手从踢球变为打架,他曾练过几招摔跤功夫,几次把我摔倒在地,鼻子被擦破出血,我拿出掷铅球的劲头猛拧他的脖子,让他歪着头回家去了。此后我球兴转移再没踢过足球,不过那踢球的瘾头却深埋胸中,使我成为日后的伪足球迷,被祖国的伪足球事业羞得不愿睁眼。
一上初中就不同了,体育课的档次上升,玩球的种类增多,乒乓球、排球、足球、篮球、铅球,都是常学常玩的项目。我特别着迷排球,喜欢与体育老师两个人互打互接练习排球,十分钟二十分钟排球不会着地,我便成为学校排球场上的二传手。我和高年级同学打排球的时候,有时发球太猛会把球打到界外,骨碌骨碌滚到场边的玉米地里,一旁看热闹的农民就跑过去拣球,嘴里说着“这皮球真轻啊”,就把排球扔回场内。那时别说没见中国女排的影子,连排球一词全公社也没有多少人会说。
我不太爱玩铅球,学校开运动会时,初中部的战绩榜上,铅球第二名却是我,这是少年使蛮劲的结果,也是体育老师跟我掰过手腕后摊派给我的任务。打乒乓球耗时比较多,两年制的初中阶段经常打,课间在学校里打,放学后或星期天在自己父母和同学父母的单位乒乓球室里打,夏天玩出汗,冬天玩脱衣,满足了健身和兴趣的需要。现在的家长不顾孩子有无兴趣、有无天赋,不顾孩子书包分量超过体重,非让孩子学点什么才艺不可,然后拉着孩子去考级,博取孩子的虚名自己的脸面,真是虚张到了极顶。
近二十五年,我居住的城市统计下来少说有百万少儿学过弹奏乐器,可以说孩子们累上加累沾一些艺术趣味不算坏事,但是有万分之一的一百个少儿弹奏出名堂了吗,实现了家长拼命投入的目标了吗,根本不可能。艺术和体育有相似的地方,光有压力和兴趣未必能造出人才,真有天分的苗子极其难得,需要去挖找,不培养这样的孩子才是失职。像我这样,把我关进体育馆做一辈子体育劳改,也成不了运动健将,顶多成为体育粉丝。我玩再多的球,也盛不进我的饭碗。说到打羽毛球,是我读高中时的课余玩项,跟同学打,跟我父亲打,跟叔叔辈的人打,觉得不如初中时打排球打乒乓球有竞争性,打着打着就不打了。
成人以后,把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伟大指示丢到九霄云外,出于娱乐休闲目的,偶然还会打打乒乓球,被对手视为臭球篓子,碰巧杀他几个死球,马上又说我是练过球的,看来他也是臭球篓子。前些年玩过一阵子台球、网球、保龄球、沙狐球,独对台球兴致较高,与人较量不总是输。有当老板的朋友送我高尔夫球俱乐部的会员卡,还拉我去打高尔夫球,我试了几杆,不着边际,便站在人造山地的高处看闲。我觉得自己杂事缠身疲于工作生计,与健身房和体育俱乐部的差距尚远。平常的日子里,每天遭遇的都是为人处世的球事,踢来踢去进这门出那门,踢到最后都不知什么球什么事了。我不善于在为人处世间踢球,却识得从政府大院到街坊里弄的球事,超不出国粹的三十六计范围。心无寸谋,惹不起那类球事,常常走为上策。
奥运冠军邱健的老家在我居地,他跟我聊天时说到了三靠,体育运动不是玩花样的,靠的是天赋和训练,靠的是体质和技能,靠的是拼搏和意志。我觉得他说得实在,超出体育健身的那类球事玩过分了,一定会行败业衰,人腐心蚀。中国足球就是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