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栋
师:近几年有一款比较流行的桌游,名叫《三国杀》,大家知道吗?
生:(笑答)知道!
师:看着男同学那会心的笑脸,就知道大家很熟悉,但是千万不要沉迷其中啊!下面是一道快速抢答题。(略作停顿,然后快速发问)请问:这款游戏取材于哪一部文学名著?
生:(抢答)《三国演义》!
师:对!是《三国演义》。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杨修之死》,也节选自《三国演义》。那么,大家了解这一部经典作品吗?
生:《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它主要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当时统治集团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它是由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师:看来大家都很熟悉。老师希望,学完这篇课文以后,能够激发大家对《三国演义》原著以及其他经典作品的阅读兴趣,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首先,请大家阅读一遍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怎样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课文大意。
(生读,师巡视)
生:本文讲述了恃才放旷的杨修因屡次触犯曹操的禁忌,引起曹操的不满,最终被杀害了。
师:因为什么被杀害了?
生:鸡肋事件。
师:谁还能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一下?还可以试着更简洁一些。
生:杨修因为屡次触犯曹操之忌,后因鸡肋事件被曹操杀了。
师:这位同学能够简明扼要地把课文大意表达出来了。我们学习任何一篇新课文,首先就应该学会概括课文。课文大意大家清楚了,字词呢?字词有没有问题?
生:(齐答)没有了。
师:好!看来你们的预习确实是认真而充分的!有个字大家要注意一下(指“数犯”)除了读shuò以外,还有另外两个读音,一个是shù(生:数字),一个是shǔ(生:数数)。很好!(指“伺察”)这个字也是多音字,作“观察”讲时读作sì;作“伺候”“伺候病人”时读cì。
师:请根据你的预习体会和刚才的阅读,想一想:全文是分几个层次来写的?注意一下叙述的顺序。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一共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曹操因鸡肋事件,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了杨修;第二个层次是杨修恃才放旷,数次冒犯曹操禁忌的例子,暗指杨修最终被杀的原因;第三个层次是曹操兵败,将杨修厚葬,就令班师。
师:先不要坐下,老师追问你一句:后面的两个层次,如果完全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讲,哪一个层次承前?
生:第三个。
师:那么中间是插入叙述了几件往事,对不对?大家知不知道,这种叙述手法叫什么?
生:(齐答)插叙。
师:插叙这种叙述的手法,大家并不陌生,在七八年级的多篇课文中,曾经反复出现过。比如说,节选自《城南旧事》的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就非常典型。插叙,一般来讲,都有明显的语言标志,从哪里开始插叙,又从哪里继续当前的叙述,非常明显。大家能不能从这篇课文中将插叙的起点和终点找出来,谁来说说看?
生:这篇课文插叙的开始是在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它的结束是在第10自然段,“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斩之,众官告免。操乃叱退夏侯惇,下令来日进兵。”
师:插叙这种手法很常用,它可以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读起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我建议大家在今后自己的记叙文写作中,尝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插叙几件相关的往事,使人物更丰满,使情节更充实。刚才我们已经提到一个问题,说杨修“数犯曹操之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文中具体写了“数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能不能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来?
生:写了六件事。
师:第一件事,张老师给大家概括一下,第4自然段讲的是杨修破解门内“活”字,或者说是破解“活”字之谜,改建园门的事。
师:剩下的几件事呢,我请同学来概括。
生:第二件事是分食一盒酥;第三件事是“曹操梦中杀人”;第四件事是告发曹丕的密谋;第五件事是教曹植杀门吏;第六件事是教曹植答教。
师:我们看看这几件事里面,有一个什么特点?从物到人,从普通人到王位继承人,从生活中的闲事,一直到争夺继承权的政治大事,可以说越来越严重,所以,才会导致曹操最终由忌恨、厌恶而渐渐起了杀心。所以,杨修之死是必然的结局。“鸡肋口令”或者说“惑乱军心”,它就是曹操为了杀杨修,寻求已久的一个合适的借口而已。所以,作者安排写这些事情,不仅仅是为了讲几件相关的往事,恐怕更多的是为了推动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的形象。好,我们接着就回到刚才提的一个问题:这些事件分别体现了曹操、杨修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生:我觉得杨修的性格特点是恃才放旷。
师:“恃才放旷”这个词大家一开始就关注到了。(板书,追问)是否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做“恃才放旷”?
生:“恃才放旷”就是依仗(自己的)才能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师:首先他有才华,但是不加约束。还有没有同学能够对杨修的性格再做一些补充说明?
生:我觉得从中间插叙的几件事情来看,杨修除了他最显著的特点恃才放旷以外,还是一个非常轻率,很狂妄的人,对自己的才能太过于表露出来,而且他特别骄纵。
师:好,我记下了几个关键的词。她的回答有个特点,她抓住了文章中具体的事件证明。哪些事能体现出他的轻率与狂妄?能不能说得再具体一些?
生:比如说,文章第6自然段里,“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这一句,能看出来他在众人面前口无遮拦,能够表现出他的狂妄。
师:这些话是不能当众说的,结果他随意地说了出来,太轻率了。当时处在政治斗争中,环境很险恶,还这么不谨慎!所以必然招致杀身之祸,对不对?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曹操是一个怎样性格的人呢?
生:我从第10自然段看出,曹操十分狡诈、虚伪。“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斩之。”曹操为了显示自己的公平,才会假装要杀自己的爱将夏侯惇。
师:所以他很虚伪。但是,他要杀杨修是早有此心,现在是找了个借口,以防人家说他嫉贤妒能,所以,他也是一个奸诈的人。还有没有同学作些补充?
生:我觉得他还是一个阴险的人。第4自然段中“操虽称美,心甚忌之”。第5自然段“操虽喜笑,而心恶之”。第6自然段“操闻而愈恶之”。第7自然段“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
师:她很敏锐地抓住了每一自然段、每一件事后曹操的心理反应,来体现这个人的阴险,不仅仅是表现在脸上。还有……
生:还有,他很残暴。从第6自然段看得出来。曹操说:“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师: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就更好了。(引导)连自己身边的心腹都能够狠下心来杀了,的确是一个很残忍的人。除了这些反面的性格特色以外,我们再从曹操身上找到一些亮点。
生:曹操还是一个受手下将领爱戴的人。因为从这里可以看出:“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刺斜里闪出一将,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德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保操前行。”同时,曹操还是深谋远虑的,体现在杨修卷入了政治大事之中,曹操为了国家稳定,他会杀掉杨修的。
师:他杀杨是为了自己死后不至于造成王位继承权的争夺,导致国家的不稳。所以在他死前,一定要把杨修这个心腹大患去除,防止曹丕、曹植争夺王位。因此,他也是一个深谋远虑之人。刚才我们同学说得都非常好!一方面能分析出来人物的性格特点,更重要的是大家注意到了结合人物的具体言行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这一点,在理解叙事作品的人物形象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接下来,我们学习一种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那就是批注。什么是批注呢?批注是古人常用的读书方法,一般是指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注解等,写在书上相关的空白之处,帮助理解,深入思考。明清时期有一些学者就因为批注名著而名垂青史。我们在做批注的时候,最常用的两个角度,就是“分析人物形象”,或者是“品析语言特色”“品味写法特征”。好,下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为下列语段各写一段简洁的批注文字。(映示语段一: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语段二:(曹操)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斩之。)
生:从“惟”字便可以看出杨修的聪明才智,可是他过于轻率,当众揭露,才致使引来杀身之祸,这句话体现了杨修恃才放旷的人物性格。
生:一个“叹”字,生动地还原了当时的情景,杨修那种自大、做作的表情如在眼前,那种兔死狐悲的感觉动摇了军心,为他日后之死埋下了伏笔。
生:“佯”字体现了曹操演技逼真,也体现出他心狠手辣的一面。
师:(重复强调)演技逼真,心狠手辣。难怪毛宗岗在写这段话的批注时,说他是“又是假怒”“又是假哭”“一片作假”!我觉得讲得是非常精辟的。
生:“径来告操”的“径”表示,当杨修知道曹丕和吴质的密谋后,直接跑到曹操面前告状。这个“径”字也显示出无心机。
生:两个“佯”字体现出曹操此人的奸诈、虚伪,“后有人告曰”说明曹植和杨修都没有防人之心,十分轻率,在险恶的政治斗争中,显得十分渺小。
师:我觉得他的分析非常好。我们的交流就到这里,希望大家今后在学习过程中,也多联系一下批注的写法,它可以使我们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入,帮助我们深入地思考。最后,让我们齐读文章中写得最精彩的几个语段——第6至9自然段,结合刚才大家的批注体验,好好体会名著的语言魅力!请翻到第6自然段,放声齐读一遍。(生读)
师:我们今天就读到这里,下面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内容。我觉得我们的收获应该是很大的。因为我们一起走进了精彩纷呈的三国世界,初步领略了《三国演义》的风采,再一次领略了经典名著的无穷魅力。你看,《三国演义》中那精彩的语言、曲折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都让我们流连忘返,我希望大家能够多读一读经典作品。
(作者单位: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