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两类童话的阅读图式

2014-02-21 13:49盖鸾英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蝈蝈朗读课文图式

盖鸾英

童话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特别是在小学语文低中年级的教材中,童话的篇目占了比较大的比例。通观苏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类课文,发现这些童话在情节结构上和叙事方式上,大部分课文可以归到“对比叙事”和“重复叙事”这两大类童话中。“对比叙事”类的童话都有一个核心要素,那就是“对比”,有同一人物(事物)前后之比较,有不同人物(事物)之比较。“重复叙事”类童话都有大段大段甚至逐字逐句的重复,有人物语言和行为的重复、情节结构的重复等。

在教学以上两类童话的时候,没有必要每篇文章平均使用力量,要教给学生阅读此类文章的学习方法。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如同数学课上的例题,学习这一“例”,应该从中发现、抽取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的东西,用它作为工具,为理解一类文章的特点、分析某些语言现象、感悟道理打下基础,也就是要建构一类文章的阅读图式。

一、“对比叙事”类童话阅读图式的建构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第一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又冷又饿的故事。这篇童话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如何选择适切的教学内容,通过对一篇课文的学习,得到一种学习此类课文的学习方法,总结出学习规律是教师教学此课时必须教给学生的。

研读该篇,发现它有个显著的表达——对比。通过蚂蚁和蝈蝈不同的做法和结果的比较,揭示一个道理。决意以《蚂蚁和蝈蝈》这课的教学给学生一把打开这类童话的钥匙。

(一)举一“例”,建构阅读图式

(1)夏天到了,蚂蚁和蝈蝈分别在做什么?请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找一找相关的句子。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形成以下板书:

夏天

蚂蚁 背 唱歌 蝈蝈

(搬粮) 拉 睡觉 (乘凉)

满头大汗 自由自在

辛苦 轻松

(2)冬天到了,蚂蚁和蝈蝈分别过上了怎样的生活?自由轻声读课文,找一找相关的句子。交流汇报,教师利用插图,指导学生理解句意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蚂蚁的温暖幸福,蝈蝈的悲惨可怜,相机形成以下板书:

冬天

蚂蚁 蝈蝈

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 又冷又饿

(幸福) (悲惨)

比较蚂蚁和蝈蝈两种完全不同的的做法导致的不同结果,揭示主题。把两幅图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思考:蚂蚁为什么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蝈蝈的悲惨结局是怎么造成的?你想对蚂蚁和蝈蝈说点什么?把想说的话,写在图上的横线上。自由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按照图的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表演课本剧。

(二)反三“例”,迁移学法

(1)巩固图式。按照学习《蚂蚁和蝈蝈》的方法,自主阅读《小柳树和小枣树》,并以小组为单位用图表达对文章的理解。选一组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如下:

小柳树 小枣树

树枝绿绿的 树枝弯曲的

春天 浅绿色的 光秃秃的

叶子细长 叶子小小

秋天 什么也没结 又大又红的枣子

(太骄傲) (虚心)

(2)丰富图式。自主学习《蜗牛的奖杯》。蜗牛的奖杯,是蜗牛获奖前后的比较。学生用《蚂蚁和蝈蝈》课堂中学到的方法,依然把二年级的教材解读得非常到位。选一组学生的成果展示如下:

获奖前 奖杯 获奖后

有力的翅膀 得意洋洋 翅膀退化了

自由地飞翔 背、睡 慢慢地爬行

(骄傲的下场)

学生到了二年级的时候,对这种阅读图式已经非常熟悉了,对苏教版第五册的《三袋麦子》和拓展阅读人教版的《陶罐与铁罐》都能快速解读,理解到位。

二、“重复叙事”类童话阅读图式的建构

(一)举一“例”,建构阅读图式

《猴子种果树》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听了其他小动物的建议后,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这篇童话在结构上的显著特点是重复叙事,从第二节至第八节,分三个层次叙述,三部分内容相近,叙事形式相似,段式回环往复。

(1)教给学法:自读“乌鸦劝阻”部分(第二和第三节)内容,思考: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乌鸦怎么对猴子说的?说了什么?“梨五杏四”这句农谚是什么意思?指导读好乌鸦说的话。

默读思考:猴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从猴子的想法和做法中你体会到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交流后,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理解。抓住“我可等不及”感悟出猴子没有耐心;抓住“一”“就”感悟猴子轻信,没有主见。在以上学习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填写下表,全班同学共同完成表格。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分角色朗读“乌鸦劝阻”这部分。

(2)引导学生纵向观察表格内容,发现猴子什么也没种成的原因,揭示主题。

①猴子种果树最后的结果怎样?

②猴子之所以什么树都没种成,是因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出示一片空荡荡的土地和一只哭丧着脸的猴子)你想对这只沮丧的猴子说些什么?学生先各自练说,然后说给同桌听,最后再指名说。

(二)反三“例”,迁移学法

(1)学生独立学习人教版课标本第二册的《小蝌蚪找妈妈》,自主设计表格,填写表格,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利用表格提示的内容,练习表演课本剧。

(2)小组内成员互相交流学习成果,达成共识;合作表演课本剧或者分角色朗读课文。选一组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如下:

我们的语文教材大都是文选式的编排体例,选文按照相似的主题或其他方式编排进一个单元。阅读教学中,教师经常要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每一篇文章都是独特的,很难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备课,难以形成某种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的阅读知识指导学生开展大面积的阅读训练,进而形成阅读能力。如果我们能帮助学生建立一类文章的阅读图式,就能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起到演示学习过程、示范高效阅读的作用。这样,学生学习一篇文章,进而学会解读这一类文章,形成学习能力,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竞赛,学生们不断创新,画出各种不同的图或图表,掌握解读童话的方法,见证自己的能力,发掘自己的潜力,伴随着成功的愉悦,便可体验到做学习主人的快乐。(责任编辑:符 洁)endprint

童话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特别是在小学语文低中年级的教材中,童话的篇目占了比较大的比例。通观苏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类课文,发现这些童话在情节结构上和叙事方式上,大部分课文可以归到“对比叙事”和“重复叙事”这两大类童话中。“对比叙事”类的童话都有一个核心要素,那就是“对比”,有同一人物(事物)前后之比较,有不同人物(事物)之比较。“重复叙事”类童话都有大段大段甚至逐字逐句的重复,有人物语言和行为的重复、情节结构的重复等。

在教学以上两类童话的时候,没有必要每篇文章平均使用力量,要教给学生阅读此类文章的学习方法。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如同数学课上的例题,学习这一“例”,应该从中发现、抽取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的东西,用它作为工具,为理解一类文章的特点、分析某些语言现象、感悟道理打下基础,也就是要建构一类文章的阅读图式。

一、“对比叙事”类童话阅读图式的建构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第一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又冷又饿的故事。这篇童话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如何选择适切的教学内容,通过对一篇课文的学习,得到一种学习此类课文的学习方法,总结出学习规律是教师教学此课时必须教给学生的。

研读该篇,发现它有个显著的表达——对比。通过蚂蚁和蝈蝈不同的做法和结果的比较,揭示一个道理。决意以《蚂蚁和蝈蝈》这课的教学给学生一把打开这类童话的钥匙。

(一)举一“例”,建构阅读图式

(1)夏天到了,蚂蚁和蝈蝈分别在做什么?请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找一找相关的句子。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形成以下板书:

夏天

蚂蚁 背 唱歌 蝈蝈

(搬粮) 拉 睡觉 (乘凉)

满头大汗 自由自在

辛苦 轻松

(2)冬天到了,蚂蚁和蝈蝈分别过上了怎样的生活?自由轻声读课文,找一找相关的句子。交流汇报,教师利用插图,指导学生理解句意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蚂蚁的温暖幸福,蝈蝈的悲惨可怜,相机形成以下板书:

冬天

蚂蚁 蝈蝈

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 又冷又饿

(幸福) (悲惨)

比较蚂蚁和蝈蝈两种完全不同的的做法导致的不同结果,揭示主题。把两幅图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思考:蚂蚁为什么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蝈蝈的悲惨结局是怎么造成的?你想对蚂蚁和蝈蝈说点什么?把想说的话,写在图上的横线上。自由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按照图的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表演课本剧。

(二)反三“例”,迁移学法

(1)巩固图式。按照学习《蚂蚁和蝈蝈》的方法,自主阅读《小柳树和小枣树》,并以小组为单位用图表达对文章的理解。选一组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如下:

小柳树 小枣树

树枝绿绿的 树枝弯曲的

春天 浅绿色的 光秃秃的

叶子细长 叶子小小

秋天 什么也没结 又大又红的枣子

(太骄傲) (虚心)

(2)丰富图式。自主学习《蜗牛的奖杯》。蜗牛的奖杯,是蜗牛获奖前后的比较。学生用《蚂蚁和蝈蝈》课堂中学到的方法,依然把二年级的教材解读得非常到位。选一组学生的成果展示如下:

获奖前 奖杯 获奖后

有力的翅膀 得意洋洋 翅膀退化了

自由地飞翔 背、睡 慢慢地爬行

(骄傲的下场)

学生到了二年级的时候,对这种阅读图式已经非常熟悉了,对苏教版第五册的《三袋麦子》和拓展阅读人教版的《陶罐与铁罐》都能快速解读,理解到位。

二、“重复叙事”类童话阅读图式的建构

(一)举一“例”,建构阅读图式

《猴子种果树》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听了其他小动物的建议后,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这篇童话在结构上的显著特点是重复叙事,从第二节至第八节,分三个层次叙述,三部分内容相近,叙事形式相似,段式回环往复。

(1)教给学法:自读“乌鸦劝阻”部分(第二和第三节)内容,思考: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乌鸦怎么对猴子说的?说了什么?“梨五杏四”这句农谚是什么意思?指导读好乌鸦说的话。

默读思考:猴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从猴子的想法和做法中你体会到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交流后,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理解。抓住“我可等不及”感悟出猴子没有耐心;抓住“一”“就”感悟猴子轻信,没有主见。在以上学习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填写下表,全班同学共同完成表格。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分角色朗读“乌鸦劝阻”这部分。

(2)引导学生纵向观察表格内容,发现猴子什么也没种成的原因,揭示主题。

①猴子种果树最后的结果怎样?

②猴子之所以什么树都没种成,是因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出示一片空荡荡的土地和一只哭丧着脸的猴子)你想对这只沮丧的猴子说些什么?学生先各自练说,然后说给同桌听,最后再指名说。

(二)反三“例”,迁移学法

(1)学生独立学习人教版课标本第二册的《小蝌蚪找妈妈》,自主设计表格,填写表格,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利用表格提示的内容,练习表演课本剧。

(2)小组内成员互相交流学习成果,达成共识;合作表演课本剧或者分角色朗读课文。选一组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如下:

我们的语文教材大都是文选式的编排体例,选文按照相似的主题或其他方式编排进一个单元。阅读教学中,教师经常要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每一篇文章都是独特的,很难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备课,难以形成某种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的阅读知识指导学生开展大面积的阅读训练,进而形成阅读能力。如果我们能帮助学生建立一类文章的阅读图式,就能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起到演示学习过程、示范高效阅读的作用。这样,学生学习一篇文章,进而学会解读这一类文章,形成学习能力,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竞赛,学生们不断创新,画出各种不同的图或图表,掌握解读童话的方法,见证自己的能力,发掘自己的潜力,伴随着成功的愉悦,便可体验到做学习主人的快乐。(责任编辑:符 洁)endprint

童话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特别是在小学语文低中年级的教材中,童话的篇目占了比较大的比例。通观苏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类课文,发现这些童话在情节结构上和叙事方式上,大部分课文可以归到“对比叙事”和“重复叙事”这两大类童话中。“对比叙事”类的童话都有一个核心要素,那就是“对比”,有同一人物(事物)前后之比较,有不同人物(事物)之比较。“重复叙事”类童话都有大段大段甚至逐字逐句的重复,有人物语言和行为的重复、情节结构的重复等。

在教学以上两类童话的时候,没有必要每篇文章平均使用力量,要教给学生阅读此类文章的学习方法。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如同数学课上的例题,学习这一“例”,应该从中发现、抽取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的东西,用它作为工具,为理解一类文章的特点、分析某些语言现象、感悟道理打下基础,也就是要建构一类文章的阅读图式。

一、“对比叙事”类童话阅读图式的建构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第一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又冷又饿的故事。这篇童话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如何选择适切的教学内容,通过对一篇课文的学习,得到一种学习此类课文的学习方法,总结出学习规律是教师教学此课时必须教给学生的。

研读该篇,发现它有个显著的表达——对比。通过蚂蚁和蝈蝈不同的做法和结果的比较,揭示一个道理。决意以《蚂蚁和蝈蝈》这课的教学给学生一把打开这类童话的钥匙。

(一)举一“例”,建构阅读图式

(1)夏天到了,蚂蚁和蝈蝈分别在做什么?请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找一找相关的句子。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形成以下板书:

夏天

蚂蚁 背 唱歌 蝈蝈

(搬粮) 拉 睡觉 (乘凉)

满头大汗 自由自在

辛苦 轻松

(2)冬天到了,蚂蚁和蝈蝈分别过上了怎样的生活?自由轻声读课文,找一找相关的句子。交流汇报,教师利用插图,指导学生理解句意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蚂蚁的温暖幸福,蝈蝈的悲惨可怜,相机形成以下板书:

冬天

蚂蚁 蝈蝈

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 又冷又饿

(幸福) (悲惨)

比较蚂蚁和蝈蝈两种完全不同的的做法导致的不同结果,揭示主题。把两幅图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思考:蚂蚁为什么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蝈蝈的悲惨结局是怎么造成的?你想对蚂蚁和蝈蝈说点什么?把想说的话,写在图上的横线上。自由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按照图的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表演课本剧。

(二)反三“例”,迁移学法

(1)巩固图式。按照学习《蚂蚁和蝈蝈》的方法,自主阅读《小柳树和小枣树》,并以小组为单位用图表达对文章的理解。选一组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如下:

小柳树 小枣树

树枝绿绿的 树枝弯曲的

春天 浅绿色的 光秃秃的

叶子细长 叶子小小

秋天 什么也没结 又大又红的枣子

(太骄傲) (虚心)

(2)丰富图式。自主学习《蜗牛的奖杯》。蜗牛的奖杯,是蜗牛获奖前后的比较。学生用《蚂蚁和蝈蝈》课堂中学到的方法,依然把二年级的教材解读得非常到位。选一组学生的成果展示如下:

获奖前 奖杯 获奖后

有力的翅膀 得意洋洋 翅膀退化了

自由地飞翔 背、睡 慢慢地爬行

(骄傲的下场)

学生到了二年级的时候,对这种阅读图式已经非常熟悉了,对苏教版第五册的《三袋麦子》和拓展阅读人教版的《陶罐与铁罐》都能快速解读,理解到位。

二、“重复叙事”类童话阅读图式的建构

(一)举一“例”,建构阅读图式

《猴子种果树》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听了其他小动物的建议后,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这篇童话在结构上的显著特点是重复叙事,从第二节至第八节,分三个层次叙述,三部分内容相近,叙事形式相似,段式回环往复。

(1)教给学法:自读“乌鸦劝阻”部分(第二和第三节)内容,思考: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乌鸦怎么对猴子说的?说了什么?“梨五杏四”这句农谚是什么意思?指导读好乌鸦说的话。

默读思考:猴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从猴子的想法和做法中你体会到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交流后,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理解。抓住“我可等不及”感悟出猴子没有耐心;抓住“一”“就”感悟猴子轻信,没有主见。在以上学习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填写下表,全班同学共同完成表格。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分角色朗读“乌鸦劝阻”这部分。

(2)引导学生纵向观察表格内容,发现猴子什么也没种成的原因,揭示主题。

①猴子种果树最后的结果怎样?

②猴子之所以什么树都没种成,是因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出示一片空荡荡的土地和一只哭丧着脸的猴子)你想对这只沮丧的猴子说些什么?学生先各自练说,然后说给同桌听,最后再指名说。

(二)反三“例”,迁移学法

(1)学生独立学习人教版课标本第二册的《小蝌蚪找妈妈》,自主设计表格,填写表格,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利用表格提示的内容,练习表演课本剧。

(2)小组内成员互相交流学习成果,达成共识;合作表演课本剧或者分角色朗读课文。选一组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如下:

我们的语文教材大都是文选式的编排体例,选文按照相似的主题或其他方式编排进一个单元。阅读教学中,教师经常要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每一篇文章都是独特的,很难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备课,难以形成某种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的阅读知识指导学生开展大面积的阅读训练,进而形成阅读能力。如果我们能帮助学生建立一类文章的阅读图式,就能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起到演示学习过程、示范高效阅读的作用。这样,学生学习一篇文章,进而学会解读这一类文章,形成学习能力,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竞赛,学生们不断创新,画出各种不同的图或图表,掌握解读童话的方法,见证自己的能力,发掘自己的潜力,伴随着成功的愉悦,便可体验到做学习主人的快乐。(责任编辑:符 洁)endprint

猜你喜欢
蝈蝈朗读课文图式
你听,蝈蝈在唱歌
把“朗读课文”落到实处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青铜葵花》选段
我的蝈蝈
一对蝈蝈吹牛皮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