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基础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终极目标。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此为立足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一要重体验,二要展个性,三要启想象,四要求实效。
一、要重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许多课文都来自生活,只有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生活体验才能使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相应的生活场景,使学生情不自禁地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子想,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展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等手段来模拟展示生动的生活画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以及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例如,在讲授《小小的船》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
片断一:
小朋友,晴朗的夜空,天上有什么?(学生自由说)你们喜欢月亮吗?你看,今天老师把月亮带进了教室(出示一个弯弯大月亮)。这是一个怎样的月亮?这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呀?(学生自由说)
今天,我们大家就把它当成一艘小小的船。(提示课题:小小的船)
片断二:
小朋友,谁想来坐一坐这艘小船?你怎么告诉大家已经坐上了小船?(出示“我在小小的船里坐”,让学生自由表演说)小朋友,坐上小船去哪儿呀?(太空)好呀,小朋友坐稳了,我们现在就出发,可要注意看呀,你在航行中看见了什么?(播放音乐《月亮船》,请学生边看黑板上的图画边想象)
教师指导说:我看见了__________。
(出示:“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指导学生看图想象,表演读)
在空中飞行的感觉真好,还有哪些小朋友想来坐坐、说说?(自由表演第二句)
由以上的教学片段可以看出,从学生的主体体验入手,将学生引入课文特定的情境之中,有利于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达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二、要展个性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运用语言的语感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特别是朗读、诵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作者、教师、同学产生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汇;让学生在朗读中运用机体和全部感知器官去接触语言信息,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如理解文章生动的内容,领悟作者独具匠心的设计。教师要大胆实践,放开手脚,给学生选择朗读的自主权。
例如,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选择难读的句子和段落,读准读通。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抓住“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这句话,通过个性化的处理,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学生中有表达悲痛万分心情的,便读得缓慢而低沉;有强调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的,便把四个“也许”读得铿锵有力、渐有递进;有强调邓爷爷为了国家、为了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精神的,便把四个“奔腾不息”读得掷地有声、余音绕梁……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在独特的认知背景与文化背景下对人物、事物的主体感受,尊重不同的感受产生的不同的朗读处理,还原朗读本质,让他们读出个性,读出情韵。这样的读是对课文投射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切身感受之后的一种创造性阅读。
三、要启想象
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想象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情感活动,教师如能用智慧的钥匙去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就能帮助学生深刻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并且能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达到人、文、情合一的境界。
例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抓住“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设计:
师:想一想,怎样的“长”才叫“冒”?
生1:迅速、急切地“长”叫“冒”。
生2:兴高采烈地“长”叫“冒”。
生3:生机盎然地“长”叫“冒”。
……
师:联系上下文读一读,这些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高兴地、急切地冒出来,想要做什么?(生自读)
生1:这些白荷花想来到人间,看一看生机盎然的世界。
生2:这些白荷花想翘起鼻子,美美地吸一口新鲜空气。
生3:这些白荷花想向人们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
……
在这段教学设计中,教师对学生的语感培养做了有益的探索,让学生进行大胆、丰富、奇特的想象。教师抓住了一个“冒”字让学生在想象中感悟理解课文,使文本因此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以后一旦有相似的情境诱发,就会自然地渗透其间,成为天成的直觉,直觉的天成。
与此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尽量调动孩子们头脑里储备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或者延伸故事情节,或者补充课文内容,或者创造新的自然、社会环境,或者深化文章的主题,从而使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如教学《狼和小羊》一文末尾“……(狼)说着就向小羊扑去”。此时,学生已进入童话意境,羊最终的结局成了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教师顺水推舟,启发学生拓展故事内容。这种形式不仅能深化学生对语言文字形象的理解,而且能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要求实效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成了一种很重要的阅读形式和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小组合作的着眼点应放在全体学生的参与上,注重个体自主阅读与群体合作相结合。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追求实效,要做到“三变”:变一开始议论纷纷后群体合作为先静悄悄地自主阅读,再群体合作;变群体合作时个别学生滔滔不绝为每个组员的各抒己见;变自主阅读与群体合作还未充分展开便草草收兵为启发与反馈相结合,掌握课堂总结的时机。在这“三变”中,教师应事先向学生有所说明和建议,“先有个人的感悟,后进行群体合作”,“交流时要轮流发言,人人都要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和群体合作的时间,不走过场。
(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