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利久
随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的课堂成为教师不懈的追求。笔者认为,注重小学数学教学的针对性,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教学目标、学生知识基础、教学要点及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注重教学目标制定的针对性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学习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期望,是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行为指南,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给教与学确定了方向。应该说,小学数学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表述是否具体、明确、可评价,都将对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和教学活动的结果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在确定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时,要结合本校本班学生实际,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要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要根据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水平来制定。既不能过低又不能过于拔高要求。
有一次笔者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送培下乡”活动,课后有一个交流互动的环节,听课教师提出了许多问题,其中与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有:
1.一节课40分钟,完不成教学目标,时间上如何把握?能否延长上到50分钟或60分钟?
2.今天的课很精彩,但对于偏远的农村校,一节课无法完成这么多的教学任务,怎样上出符合农村校的课?
提出这些问题,一方面说明老师听课时善于思考,能结合自身平时的教学思考问题,这是很好的一种听课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说明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还不能因地因人(包括学生和老师两方面)而异,总想着把别人的好课好方法全部照搬硬套,这是不可取的。老师要学会取舍、善于取舍,针对自己所任教的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把好的东西通过取舍和改造后为己所用。
二、注重教学素材选择的针对性
明确的教学目标,要依据课标和教材来编写,要理清每节课的数学知识“要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能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素材,并充分挖掘素材中体现数学知识“要点”的因素,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授北师大四年级数学“图形的变化”一课,有一位教师按教材主题图组织学生开展动手剪纸、自制“风车”比赛活动等,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了活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可是教师没能引导学生观察从风车的旋转中发现与旋转有关的数学知识,把一节活生生的数字课上成了剪纸手工课,对数学教学而言就是一节低效甚是无效的课。因此教师要正确把握数学知识“要点”,四年级上册《图形的变化》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平移的基础上学习图形的旋转的。教学时应包括以下几个知识要点的学习:
1.什么是图形的旋转,它与图形的平移有什么区别(平移指整个图形向同一个方向移动,旋转指图形围绕某一点转动)。举例说明生活中见到的哪些属于图形的平移,哪些属于图形的旋转。
2.中心点。
3.图形旋转的方向如何确定。(顺时针或逆时针)
4.图形旋转的度数如何判断。(平移前的某一线段与平移后的对应线段相比较)
只有理清了教材中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要点”,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才能明确方向,组织学生在观察“风车”的转动中理解和掌握旋转规律。提炼以上数学知识“要点”,做到有的放矢,突出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
再如,在教授人教版权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时,其中有一个知识要点,引导学生区别小数与整数的读法。教材的例题中所列举的小数都是整数部分是一位数的小数,有些教师苦口婆心地不断强调整数的读法要读出计数单位,而小数只要按从高到低的位数依次读出数字,可还是有许多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在进行这一知识要点的设计时只要增加一些整数部分有二三位数的小数,然后组织学生读一读,比较读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有什么区别,归纳出读整数部分时要读出各个数的数位单位,而读小数部分时只要按从高位到低位依次读出各个数位上的数,不读数位单位,问题立马迎刃而解。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三、注重教学情境创设的针对性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比喻充分说明了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都注重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但并非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情境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起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作用。有些情境不但无效,甚至会干扰学生的学习。因此创设情境要有针对性,能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及其相关背景,所创设的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
例如,教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教师创设了比赛为花朵图案(大小不一)和两种图形(封闭与不封闭)涂色的情境,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的学生会向老师反映:花朵图案大小不一,也就是所涂的面的大小不一,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因此,揭示了物体表面是有大小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这个物体表面的面积。不封闭的图形无法完成涂色任务,因为它的面的大小无法确定,补上一条线段变成一个封闭的图形,大小才能确定,揭示出封闭图形的大小叫面积。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四、注重教师指导的针对性
数学课堂教学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基础,对于规定性、模仿性、记忆性的知识,以及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能够理解或解决的知识和问题,可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活动,尽量组织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要针对数学知识重点和学生难以独立理解和掌握的难点及思维转折点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难于独立完成的学习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学习用“替换法”解决两个例题后,要引导学生对两个例题中所用的“替换法”进行比较,归纳出:例一是用直接替换,把1个大杯用3个小杯直接替代或拿走3个小杯换成1个大杯,然后再用总量除以大杯或小杯的数量,得出每个大杯或每个小杯的容量。在这一替换的过程中,物体的总量是不变的,改变的是装物体的容器的个数。例二是抽象的替换,是一种假设替换,如果把大容器换成小容器或把小容器换成大容器,结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然后再用物体的总量除以容器的数量,得到每个容器的容量。在这一替换过程中,物体的总量发生了变化,不变的是容器的数量,这是两种替换法的本质区别。学生通过对比思考的这一过程,教师就要进行指导,帮助理解两种替换法的关键所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用替换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当然,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除了要注重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还要注重数学教学的思考性、生成性、生活性、互动性及趣味性等,使数学教学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和理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