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军
[摘 要] 为了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了以下措施: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灵活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正确、科学地评价学生;问题设置层次化,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发挥数学学科优势,经常开展数学活动课.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方式;培养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老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一节好的课,应是动与静、张与弛的结合.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从外部向学生灌输知识,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难以使学生充满激情地学习,其结果往往是教师在台上讲得“如痴如醉”,而台下则是“昏昏欲睡”,这就会出现“教者烦恼、学者苦恼”等现象.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个性的过程.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因此,要想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很重要. 没有学生的参与意识,数学学习活动就不可能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个性的过程;没有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就不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现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接受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教师教学,这样就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创设一个
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
环境
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基础,是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 心理学家罗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让人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 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 在数学课堂中实施民主教学,创造宽松、和谐的参与环境,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心理安全感,激发他们产生学习的需求和兴趣,能使学生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中,从而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而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课堂教学中应充溢师生情感的对流. 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产生情感共鸣,思维共振,便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因此,情感是课堂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与学生情感沟通,构建一种师生共进退的良好气氛.
灵活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正
确、科学地评价学生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情激情,以趣激情,以动激情,以美激情,即教师不仅要精神饱满、热情洋溢,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兴奋状态,同时教师还应注意适时、适度,针对学生个性丰富的特点,灵活地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
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教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学习整式的加减时,我曾布置过这样一道作业题:已知A,B都是整式,且A=-3x2+5xy+6y2,B=4x2-5xy-2y2,试化简A+B. 一位名叫郝文的学生由于马虎,在化简A+B时,误将A+B看成A-B而得到错误结果-7x2+10xy+8y2. 我并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是委婉地指出他的错误,同时根据他的错误改编了一道有价值的整式解答题:小文做一道数学题,即“……两个多项式A,B,B为-a2+3ab-0.5b2,试求A+B. ”小文误将A+B看成A-B,结果算出答案为-0.5a2-ab+b2. 试求A+B的正确答案. 你知道怎样解答吗?在讲解这道题时,我还向全班同学宣布,这道好题要归功于郝文同学,我是受他的启发才创造了这道佳题,在此向郝文同学表示感谢. 郝文同学非常感动,犯了错误,不仅没有挨批,还得到老师的表扬. 从那以后,郝文同学逐渐克服了马虎的习惯.
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位学生的每一进步. 对于“学困生”,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并予以鼓励,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问题设置层次化,让每个学生都
能参与进来
美国当代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因为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 问题构成了一切科学活动的实际出发点,学生课堂参与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对问题的设置是否合情、合理、科学,是否有适于学生进入主动参与的情境. 课堂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及参与的机会,为此,布置任务时,可分至少三个问题设置阶梯化,对“学困生”,我们可以布置一些稍有难度的题;对“优等生”,我们可以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题,让他们各自完成. 当然,也可以布置一些具有一定梯度的综合题,如在进行中考复习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下面一道题:
(1)如图1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CD上,AE,BF交于点O,∠AOF=90°. 求证:BE=CF.
(2)如图2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点E,H,F,G分别在边AB,BC,CD,DA上,EF,GH交于点O,∠FOH=90°,EF=4. 求GH的长.
(3)已知点E,H,F,G分别在矩形ABCD的边AB,BC,CD,DA上,EF,GH交于点O,∠FOH=90°,EF=4. 直接写出下列两题的答案:
①如图3所示,矩形ABCD由2个全等的正方形组成,求GH的长;
②如图4所示,矩形ABCD由n个全等的正方形组成,求GH的长(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对于“学困生”,我要求他们能解答问题(1),并力求解答问题(2);对于“中等生”,我要求在完成问题(1)(2)的基础上,尝试完成问题(3);对于“优等生”,我除了要求他们完成问题(1)(2),还让他们尽量完成问题(3).
这样可以让每位同学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并收获“成功”的喜悦,感到“我能行”,同时,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
发挥数学学科优势,经常开展数
学活动课
数学活动课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设计和组织的课程形态,从参与角度讲,活动课具有一般数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包括:数学游戏、数学模型制作、编撰数学问题、数学调查、撰写和宣讲数学小论文等. 因此,教师若能有计划、有目的地针对教材内容,定期安排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课,通过这些活动就能给学生创造开阔的空间,促进学生熟悉数学,并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当然,教师不能是“主演”,而应是“导演”,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给学生参与的时间、空间、氛围,以及指导学生参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