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文君
[摘 要] 培养数学学习成功意识,消除畏惧心理,必须从间接成功意识与直接成功意识两方面培养. 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间接成功意识会起到主要作用,会让学生渡过这一“困难时期”,消除畏惧心理,顺利完成学业,做一个成功的学生.
[关键词] 初中数学;成功意识;培养
今天,教育已经不再是面向少数人的专利,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 “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向,使所有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和成长. ”就初中数学而言,如何使学生消除对数学的畏惧心理而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成功意识、消除畏惧心理的几点做法.
激励学生的成功意识,消除畏
惧心理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思维活跃、情绪丰富、求知欲强,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但这一时期由于学生的心智发育不健全,因此自我控制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在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退缩. 除此之外,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收获时,能对取得进步的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并增加自信心,但若遇到挫折,也会使其自信心受到损害,从而对该学科的学习变得不自信,产生畏惧心理,以致严重影响今后的学习. 成功意识促使人追求目标,并以较高水平达到其目标,从而追求成功回避失败,因此,教师要清楚了解学生的情况,在教学中不时给学生一个合适难度的问题,激励学生克服困难、追求成功,并通过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尊心,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防止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产生心理烦恼.
在教学中培养数学学习成功意
识,消除畏惧心理的方法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成功意识和畏惧心理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同样也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训练来培养和提高. 笔者认为,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要渠道,应控制课题的目标难度,设计与之相匹配的课堂教学流程,从而使课题对学生的意义发生变化,达到直接提高其动机意识、消除畏惧心理的目的.
1. 设计最佳教学目标
怎样的教学目标才是最为恰当的呢?笔者认为,一方面要考虑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另一方面要考虑由此目标的难易而获得的诱因水平. 只有两者控制在最佳状态时,由此而产生的成功意识感才最强,学生也会因此让成功意识得到最好的强化,使畏惧心理得到最大消除. 只要以后仍能即时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成功行为就会进一步得到实施并予以强化,成就感也会越来越浓烈,畏惧心理会越来越弱,于是成功意识会在逐步强化中得到提高. 在实际设置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
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是教师确定新的教学目标、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的依据. 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假如让我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的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一般来讲,对于学生知识基础的了解,教师是有办法的,但对于学生原有能力水平的了解,办法就显得少了. 所以我建议,在实际操作时,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练习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与下节课学习有关的能力练习题,那么就能及时了解学生能力发展水平能否支持新的学习.
(2)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根据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在制定能力的发展目标时,还要注意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区. 当学生的原有状况与我们的目标要求之间差距较小时,学生容易发生同化判断,即具有不自觉地缩小自己与目标之间差异的倾向,结果目标容易实现;若差距较大时,学生便具有不自觉地扩大自己与目标之间差异的倾向,即容易产生易化判断,结果目标难易实现. 可见,教学目标难易的控制很关键.
例:有一个学生,基础较差,如果用与其他学生相同的教学目标来要求他时,只能使他离教学目标越来越远,因而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产生畏惧心理. 针对这个实际,笔者对这个学生提出了较低的学习目标. “听懂新课内容,学会简单例题中的3道题,会做一半作业”的目标. 一段时间之后,他清楚地看到,凭自己的努力,他的目标已经达到. 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时,他又来找我,期待对他实施下一个较高层次的目标. 这个学生在一次阶段考试后的总结中说:“数学本来是一门最让我头疼和伤脑筋的学科,每次上课都像听天书……但经过两个多月的坚持不懈,这次考试我也能及格,这对我来说简直就是破天荒的事. ”
2. 设计最佳的课堂教学流程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兴趣的源泉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 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求者……如果不给他提供食物,这种需要就会萎谢,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 ”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用许许多多的问题作为供给学生的这种“食物”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也是最佳的强化成功愿望、提高成功意识水平、消除畏惧心理的方案之一. 实施时,我们的课堂教学流程可以这样进行: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把外在的学习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目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新知识学习,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取新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及时内化知识、形成和发展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体验“发现者、研究者”的成功感,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进行小组学习,使学生共同合作,在这种互相探讨和知识共享中让学生迸发出灵感的火花,让彼此在获得自我成功满足、消除畏惧心理的同时也获得最适宜的帮助和提高.
3. 重视科学评价的原则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很敏感、很看重教师对自己的评价. 笔者曾做过试验:对中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甲组按学生成绩划分等级;乙组除标明成绩外,还按照学生的答案给予相应的矫正和评语;丙组则给予鼓励性的评语,如一等成绩的评语为“好,坚持下去”,三等成绩的评语为“试一试,再提高一步”. 从期中和期末这三组学生的成绩来看,乙组成绩最好,丙组的成绩稍次于乙组,甲组的成绩最差. 乙组针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因而效果最好;丙组的评语针对性不强,效果就稍微差一些;甲组没有评语,因而成绩最差. 由此可见,科学评价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考虑到数学学科的特点,我建议教师以肯定和鼓励为主,充分发挥情感作用,同时提出针对性较强的中肯建议,这样既能逐步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充分唤起数学学习的成功意识,增强其数学学习的动机,消除畏惧心理,又能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
多种途径间接训练和培养数学
学习成功意识,消除畏惧心理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功意识的水平,消除畏惧心理,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途径来训练. 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成功意识、消除畏惧心理的训练,往往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
1. 引发意识:通过与学生谈话、讨论,使学生意识到与成功意识有关的行为,比如刻苦、拼搏等.
2. 引发体验:让学生进行一些活动(如体育、文艺及综合实践活动等),在活动中使学生特别注意体验成功与失败,选择目标与成败的关系、成败与情感的关系,特别是体验取得成功所必须掌握的行为策略,如吃苦、耐挫折、有毅力等.
3. 形成概念:使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理解与成功意识有关的概念,如“成功”“失败”“目标”等.
4. 加强练习:为前三个阶段的重复,多次重复,能使学生不断加深体验和理解,培养成功意识,消除畏惧心理.
5. 促成迁移:使学生把学到的行为策略应用到学习场合,不过这时往往是一些特殊需要的学习场合,这些场合要具备自选目标、自己评价、能体验失败的条件.
6. 深入内化: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可以自如地运用以上活动中学到的行为策略,真正达到提高成功意识、消除畏惧心理的目的.
例如:有两名女生,数学成绩是全班最差的,但她们都爱好体育活动. 由于与其他同学的成绩差距过大,她们一度以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从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对此,笔者(担任班主任)利用学校开运动会的良机,鼓励她们只有在赛前刻苦操练,赛场上才能发挥最佳水平. 比赛过程中,笔者陪伴着她们,失利时,笔者鼓励她们不气馁,再来下一次. 最终,她俩拿了冠、亚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与此同时,笔者抓住这一契机,及时肯定了她们的成绩,帮助她们找到了成功的秘诀,最终使她们发现了自己身上的潜力和价值,从而意识到学习上的暂时落后,在于自己不信任自己,没有看到自己的闪光点,缺乏刻苦拼搏的意识,笔者并借此给她们讲了许多名人名家的事例,如数学家张广厚的“科学成就=毅力+耐心”,狄更斯的“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道尔顿的“我的成就不是靠天才,而是靠不屈不挠”等. 此后,她们在学习中变得主动、刻苦,不论是数学成绩还是总成绩,都慢慢地好了起来,到了第二年的期末考试,她们两人的数学考试都及格了.
数学成功意识可分为直接成功意识和见解成功意识两种. 直接成功意识是数学本身在情绪上引人入胜而引起的,具有暂时性的特点;间接成功是指对数学活动本身没有成功意识,但对其结果产生的成功意识,具有较稳定的特点. 因此,培养数学学习成功意识、消除畏惧心理,必须从间接成功意识与直接成功意识两方面培养. 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间接成功意识会起到主要作用,而让学生渡过这一“困难时期”,消除畏惧心理,会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做一个成功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