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红 齐丽云 杨晓艳
摘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公路环境与景观绿化》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设计具有现实意义。提出了该课程研究的意义、内容,探讨该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课程标准制定、工学结合教材开发,旨在为相关的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提供思路。
关键词:环境保护;工学结合;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2014302
1前言
可持续发展是指导我国中长期发展的战略措施。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因公路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噪声等对环境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公路交通的环境保护工作应贯穿于项目建设的设计期、施工期及营运期等全过程。
《公路环境与景观绿化》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拓展课程之一。道桥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在生产第一线从事道桥施工、养护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所以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懂得在公路设计和施工阶段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在建设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保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2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色《公路环境与景观绿化》课程的意义
公路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问题,在公路开始施工的前一阶段比较突出。只有在施工阶段将应该落实的各类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位,到公路建成投入营运后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通过项目研究,可以达到以下的效果。
2.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授课班级中实施以工作任务为目标,以行动过程为导向,学为主体、导为主线,教学做合理衔接的教学模式,通过座谈会了解学生学习的感受,通过测试及过程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方式从理实分离向教学做合理衔接改变,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成就感。
2.2带动课程改革的深入
以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为方向。不仅仅是内容选择、内容执行的次序、内容纵深发展的连续性等都将促使教师在研究课程开发的同时去更深入研究本课程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布局、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2.3将带动新教师成长
在职教新理念下,行动导向的课程实施面会越来越大,参与的教师会越来越多,教师由于实实在在地参与课题研究而将逐步建立起自身课改理念。在新课程理念支持下才能发挥各自的特长和能动性,拓宽思路,并敢于尝试新的模式、方法、内容。在研究中将促进教师从理论教学向行动导向教学转变,从课堂教学设计向任务教学设计转变。
2.4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们在研究课程开发的同时,不仅要研究课程内容,还需要研究专业文化、企业文化,还需要编写相关的教学资料,通过参与,使教师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3《公路环境与景观绿化》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过程
3.1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研究
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目标在于确定学生在职业能力所掌握的程度和职业能力可持续自身塑造发展的完成,
以此来设计各种真实工作任务,并使之指向既定的目标。
所以,从整体上对《公路环境与景观绿化》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其目的就是使道桥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更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岗位定位和职业能力衔接。图1为《公路环境与景观绿化》课程改革中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图。
3.2课程标准制定和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教材开发
(1)应以就业为目标,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作为主体结构,把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融入在《公路环境与景观绿化》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授课内容将以不同工作任务教学划分,相应支撑工作任务的知识点在每一项任务中得以渗透。
(2)制定和完善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公路环境与景观绿化》课程的课程标准,在对职业活动内容进行分解和细化的基础上,通过课程标准的合理制定,从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对完成各项具体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进行规定和提出要求,以此构成一个完整的通用准则。
(3)开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教材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传统的教材设计主要是在教学逻辑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对各学科中所掌握的知识点和知识环节,以章节的方式由浅入深进行循环式编写。而作为工学结合的课程教材,其关键点是提供工作过程的任务,以工作任务为行动导向进行知识点的渗透和穿插,因此,《公路环境与景观绿化》的教材编写将以具体的任务或案例为主,同时提供符合其职业发展特征的学习要素,并加以技能的操作练习,最终实现由学生到技能人才的转变。
3.3应用前景
课程开发是高职院校进行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核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我们以道路工程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出发研究课程的教学模式,重新构思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而开发出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教材,实现以工作任务为目标,以行动过程为导向,最大限度的满足职业需求,开发后对于同类院校的课程开发与改革在思维理念、设计过程、教学模式构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蔡中换,黄文辉.《连锁门店营运管理实务》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设计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1,(02):8485.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