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4-02-05 02:34梁建猛
考试周刊 2014年99期
关键词:应用途径问题情境化学教学

梁建猛

摘 要: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构建情境性问题或探索性问题。化学情境问题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化学学习心理特点的情境问题,巧妙地把学生的化学认知和情感结合起来。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学常用手段,本文从新课导入、教学过程、实验操作 、解题过程 、课外探究等环节创设问题,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探索精神,提高能力。

关键词: 化学教学 问题情境 应用途径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灵魂,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学习动机最核心的成分,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好奇、富有新鲜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我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情景设计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走进变幻无穷的化学世界,诱导学生发现和提出更多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一观点使“问题情境”教学法作为先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备受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在新课导入时创设问题,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优秀教师特别讲究如何导入课题,以出其不意引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并促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新课导入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创设问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中和反应》时,我这样设计:让学生先做实验,在一支洁净的试管里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并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学生观察到溶液变成了红色,这时学生用上节课刚刚学过的碱的知识加以解释。然后让他们继续滴加另一种液体——盐酸,结果溶液逐渐褪色,直至变成原来的无色。为什么滴加盐酸后溶液的颜色由红变无,学生的思维矛盾自然而然产生,很想学习有关中和反应的知识。又如讲“水的净化”时,我们展示高山瀑布图片时可引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进而提出问题:此诗涉及何种物质,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混合物中含有哪些物质?这些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极大地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

二、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运用能力

每当讲完一个重要概念或原理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或多种解决方法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可以先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发言,也可以集体讨论,让学生发表各自不同见解,使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增长知识和才干。

课堂时间非常紧张,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经过多年教学经验,我发现如果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问题的建构要精心设计,设置的问题应具有层次性、启发性、思考性。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有新意,不落俗套。问题应有代表性,学生解决问题后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避免一些粗浅低级的问题。

课前五分钟,对上一节课可以通过两到三个问题进行知识回顾。这样既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可帮助教师查漏补缺,还可以承上启下,引入新课。

新课开始之前,可以对本节课进行梳理概括,提炼出五六个问题,分小组讨论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进行合理评价,必要时可以对各个小组进行分数,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欲。探究时学生参与面要广,这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

当然,讨论中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讲究策略,既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又要防止失控,偏离主题。

新课结束前十分钟,可以对本节课设置四到五个问题,当然问题设置应有梯度,用来检查本节课教学效果,使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解题或对题目进行变式训练。通过学生设计变式训练题,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解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使问题情境得到转化和升华。

三、创设更多课外问题,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而课外学习空间是无限的。通过创设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课外学习、探索、实验,能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创设课外问题的模式有:(1)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课外问题。促进学生及时阅读课外书报或者上网查找资料,及时拓展知识面,丰富和完善化学知识体系。如教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时,找有关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探究、灯管中的稀有气体、温室效应等资料组织学生辩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氧气会耗尽吗?(2)根据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经过启发或独立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要求学生深入地调查研究,如收集有关钢铁锈蚀造成经济损失的资料,设计实验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讨论防止锈蚀的方法,调查家庭金属垃圾的种类,分析回收的价值和可能性,并写成调查报告或化学小论文。这样,不但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更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这些实践性问题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从而收到显著效果。

四、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探究精神

杨振宁教授曾说:“做学问就是要学会怎样问问题。”在课堂上,我们都习惯教学生怎么答,而忽略教学生怎么问。因此,适当地留给学生一些空间和时间,让他们仔细观察和思考后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再由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教师对于细节的处理和回答,一定要让学生满意,可能有偶然因素,但学生看到的就是真理,教师是否引导到两种气体的扩散速率上呢?虽然书上没有要求,但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有了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是否可以激发他更深入地自我学习呢?

“创新始于问题”,让“问题”充满学生的头脑,并启发学生提出新问题,或从新角度思考老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都是新课程的能力目标之一。总之,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合理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是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

[3]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

[4]王后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化学教学,2008.7.27-32.

猜你喜欢
应用途径问题情境化学教学
汽车类电子通信安全技术的应用途径
自主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浅议快乐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途径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