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就课备课”到“主题备课”

2014-02-05 14:35贾青
考试周刊 2014年99期
关键词:年段课程标准教材

贾青

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有效的教学设计,即我们俗称的“备课”。而在当下,任教小学数学的许多老师习惯于以一课或一课时为独立结构进行教学构思、处理教材,这就是所谓的“就课备课”。而这种方式有着明显的缺陷:教师往往会被局限在教材知识点的框架内,使得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的知识是固化的结论,从而让数学教学失去其原有的价值。因此,我们应该跳出“就课备课”的旧框架,采用“主题备课”的方式,只有备好各个主题的课,才能上好课,从而彰显数学价值,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①。

一、什么是“主题备课”

所谓“主题备课”,就是花大力气对数学教科书中的知识按照知识结构体系及人发现认识的过程进行整合与“激活”,作为一个整体结构进行教学构思,开展教学活动。因此“主题备课”不等同于“按单元备课”,它的外延比教材中的单元主题结构要大。根据课程标准“螺旋上升”的理论(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会更高),在对关联内容进行类结构的时候常常会打破年段的限制,将不同年段的内容划为一类,进行整体构思。“主题备课”与“按单元备课”最大的不同在于后者是一个横向的结构,而前者是一个纵横交叉的结构。此外,“主题备课”也不是简单复制课程标准中的四大内容板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而是根据课程标准“综合交叉”的理论将关联性的内容进行主题归类。其中所包含的数学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数学领域也不是单一的,是可以交叉的。

综上所述,“主题备课”就是我们在具体备某一课的时候,不仅仅是关注这课本身,而是将课放在一个主题式结构中整体构思、处理教材。从而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的内在结构,树立数学教学的整体结构观。因此,这种备课方式的核心是建立一个统整理念下的主题式结构。

例如小学数学的加、减、乘、除法的笔算教学,教师要确立融口算、笔算、简算、估算为一体的整体意识,以教学笔算的运算结构为主线,将其他各种计算方法渗透其中。

二、“主题备课”的价值

从对“主题备课”概念的表述我们不难发现“主题备课”体现的是与“就课备课”完全不同的备课思路,在这种思路统领下,教师不再是仰视教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俯视教材,从而有助于课程价值的实现和教师整体视野的拓宽。

1.有助于课程价值的实现

数学教学说到底是以育人为目的,即使是为数学的发展,最终也还是要指向人,而不是直接指向数学本身的发展。当然,这种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就应该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学生思维发展的“路线图”。而运用“主题备课”这种思路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资源,理清学生发展的层次与脉络,从而让不同年段的学生在不同层次上都得到发展,真正做到教与不教不一样,从而有助于课程价值的实现。

例如,通过“主题备课”,在计算教学中融各种计算方法为一体,从而为学生学会根据具体情境和条件进行判断并灵活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提供了舞台和发展空间,使学生有意义地学习和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成为可能。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主动发展,又可以使计算教学的知识目标很自然地得到落实。

2.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学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主题备课”让教师从狭小的空间里走了出来,以更广阔的视角审视教材,审视自己所要教学的每一节课,除了数学知识以外,是否可以提供学生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是否能够给学生以智慧和力量,最终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同样以计算教学为例,将各种计算方法融为一体,提高教师教学的整体意识,从而努力创造条件,学会以捕捉学生生成的资源为契机,不断提供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机会,将口算、简算、估算等方法综合地渗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快速判断和灵活选择的意识与能力。这样,学生的知识结构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由散到聚,由不完整到完整的的拓展过程。因此在这个结构中的每一课对于学生的主动性发展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每节课的教学不再是可有可无,而是缺一不可。

三、“主题备课”的实施路径

在传统的“就课备课”的思路指导下,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常常喜欢抄教参或上网下载一些同课教案剪剪贴贴,拼拼凑凑。转变我们的备课思路,从“就课备课”到“主题备课”,这些备课的陋习将会被遏制,教师在备课前就必须读课标,研教材,建结构,谋合作。

1.依据课标,明确方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规定: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因此我们备课的依据必须也只能是课程标准。“主题备课”就是建立在对课标所描述的小学数学课程设计思路的理解之上的。这就说明了要想掌握“主题备课”这种方式,教师要对课程标准有整体的把握与思考,这样才能有的放矢,避免随意性的倾向。

2.研读教材,分门别类

分类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分类的对象是教材。因此教师要对教材加以研读分类。这种研读分类可以采用从点到面的方法。即从自己所教年段的一课出发纵向的寻找不同年段相关联的教学内容,横向明晰本课内容在所处单元所处的地位及所承载的任务,将这些内容以纵横交叉的类结构汇集在一起,以全局审视的目光把握每一课。

3.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从“就课备课”到“主题备课”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掌握这种备课方式时不要贪大求全,而是应该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如先选择低年段的“数的运算”板块进行“主题备课”,然后将中、高年级的小数、分数运算和简便运算渗透其中。

4.团队合作,共同完成

“主题备课”常常要打破年段界限,将不同年段的教学内容归类在一起。因此要求教师要熟悉整个小学数学课程的所有教材。但由于本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循环教师的比重很低,大多教师往往只教一个年段,他们不可能也做不到熟悉所有教材。基于此,“主题备课”只能是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能,以教研组长为龙头组织本课程的骨干教师和专职教师共同完成这方面的研究,从而以点带面,帮助老师从“就课备课”到“主题备课”。

注释:

①中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年段课程标准教材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对农村小学高年段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
农村低年段童话体写话教学探究
把握年段特点 做好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