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远安
摘 要:如何发挥历史课堂的有效性,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当从以往枯燥的灌输式、说教式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在课堂教学上激发兴趣,活跃历史教学气氛;在师生互动上巧设问题,巩固知识要点;在活动组织上资源整合,突破知识难点;在探究学习上立体教学,促进全面发展。通过这些教学手段,充分调动课堂高效,开展教育教学,从而有效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激发兴趣;巧设问题;资源整合;立体教学
一、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教学名师魏书生就明确地向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他在课堂上一向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能使后进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比如,讲“瓜分狂潮于民族危机”时,电脑演示时局图后,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大家睁开双眼看看这群魔鬼何等猖狂!一只黑不溜秋的大熊在东北和蒙古地区横行霸道,这就是吃人不眨眼的沙俄;一只狂啸不止的饿虎扑向长江流域,这就是吃人不吐骨的英国;一只哇哇大叫的癞蛤蟆从越南跳向珠江流域,这就是想吃天鹅肉的法国;一只心怀叵测的秃鹰从菲律宾飞向中国,大叫着:‘女士们、先生们,慢点吃,有食大家来。这就是吃人不见血的美国;一条又长又臭的猪大肠辘辘作响,这就是嗜杀成性的德国;一个张牙舞爪的太阳,拥抱了台湾,又想亲吻福建,这就是色胆包天的日本。”通过这些幽默风趣的语言描述,既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含泪而笑,又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凶残、贪婪的真面目,进而加深了学生对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印象。故历史教学中,适时、适当、适量地创造出风趣诙谐的语言就能使学生绷紧的神经为之一松,精神为之一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消除厌倦心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巧设问题,巩固知识要点
教育家朱熹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审问,在这里主要指激疑、善问。激疑,是不断地就历史教材内容,包括专题、知识点以及具体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质疑;善问,对所有的疑问进行提炼、排列,使之形成历史问题链。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疑问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已知和未知的矛盾,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鼓励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如学习“民主政治的扩展”时,可提问“法国和德国的各自确立的政体是什么?国家权力的中心各在哪里?”“法国和德国政体确立的过程各有何特点?形成不同特点的原因是什么?”这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归纳、比较的能力。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通过老师这样的层层设问,学生也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设置教学问题,经过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好地解决教学知识难点。
三、资源整合,突破知识难点
历史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摆脱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将各种主题活动引入历史教学,创新教学方式,整合教学资源,活跃教学气氛,拓展教学空间,巩固教学成效。
1.史料补充
高中历史教材所包含的史料较为有限,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成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与此相关的教学史料信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汇报交流,强化学生的直观感知,深化教学成效。例如,教学“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代表汇报自己搜集到的近年来中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如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技术等,通过鲜活的实例增强学生的学习感悟。
2.讨论活动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些思想疑惑或是矛盾,因势利导地组织一些辩论活动,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直面交锋,相互谈论点、摆论据,以事实说话,最终统一观点,而通过充分的讨论得出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与震撼力,学生深刻透彻理解知识难点。
3.拓展课堂
教师可以对教学环节进行延伸,结合教学内容组织知识竞赛、小论文及专题研究活动等,巩固课堂教学成效。如“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内容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专门针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成果、失败教训等进行深入讨论,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对比中国改革开放的艰难历程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等,培养学生敏锐的判断力,突破教学知识难点。
四、立体教学,促进全面发展
学习历史,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更要以史为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构建“课堂+实践”的立体教学模式,将学生带进广阔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增强历史素养,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要充分整合本地区的历史教育资源进行教育,尤其是一些具有重要纪念价值的博物馆、德育基地等,如古田会议纪念场馆、杨成武故居等。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这些场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的思想与心灵得到净化,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结合校本课程实践活动
每一个地区都具有独特的历史教育资源,这一点在校本课程之中应该具有直接的体现,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如利用校本课程中的“福建中央苏区”专题,组织学生拜访老红军,听他们讲过去金戈铁马的战争岁月,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三是关注时事热点实践活动。现代信息技术发达,时事政治与历史事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培养高中生具有敏锐的历史联系现实的眼光,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过去,而且要关注世界时事发展的最新动态。如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成为“热点”。联系“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引导学生归纳历史上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及欧美交往的史实。学生很感兴趣,很快就非常到位地回顾“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項原则”“万隆会议”“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等有关重要知识点。这样做,学生既学到了系统的历史知识,又扩大了知识面,也符合高考的要求。同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和聪明才智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及个性特长等等都得到了应有的施展。将历史知识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3]魏书生.中国特级教师教案精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4]赵亚夫.理解与实践高中历史新课程:与高中历史教师的对话.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