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甬紫薯1号的特性及栽培技术

2014-01-26 19:26裘尧军魏章焕陆兴苗严成其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紫薯薯块甘薯

裘尧军,王 芳,林 波,魏章焕,陆兴苗,程 晔,严成其,

(1.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宁波 315040;2.宁海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浙江宁海 315030;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

甘薯甬紫薯1号的特性及栽培技术

裘尧军1,王 芳1,林 波1,魏章焕2,陆兴苗2,程 晔3,严成其1,3

(1.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宁波 315040;2.宁海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浙江宁海 315030;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

甬紫薯1号是新选育而成的加工型甘薯新品种,种薯萌芽性好,苗期长势旺,株型匍匐略半直立,茎呈绿带紫色,主蔓长2.5 m左右,较粗壮,分支数约6个;叶心形,叶色绿带紫,叶背的叶脉紫色较明显;薯块纺锤或长纺锤形,薯皮紫色,薯肉浅紫色,薯块横切,薯边有白色环状形,表面光滑;结薯集中,平均单株结薯3.5个,大薯率占60%,中薯率占30%,小薯率占10%,平均667 m2产量2 040.2 kg;薯块干物率33.9%,商品性较好,口感粉,适合加工和鲜食。667m2适宜种植密度3 000~3 500株;施肥宜控氮增钾,防止徒长,注意防治软腐病。甬紫薯1号综合抗性好,适宜在浙江种植。

甬紫薯1号;品种特性;栽培技术

甬紫薯1号系宁波市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于2001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的商品紫甘薯品种为材料,通过化学诱变法,经10年7代系统选育而成的加工和鲜食甘薯新品种。经浙江省甘薯区试和生产试验,在产量、品质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品种。2012年12月经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种植。

1 产量表现

甬紫薯1号在2006-2010年宁波市宁海、鄞州、镇海等地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39.08 t· hm-2,比对照渝紫263的27.11 t·hm-2增产44.2%;在2010-2011年浙江省甘薯品种区试中,平均产量26.74 t·hm-2,比对照徐薯18的29.95 t·hm-2减产10.7%(差异不显著)。

甬紫薯1号薯干率略高于对照徐薯18。2010-2011年在浙江省区试,经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测定,甬紫薯1号平均薯干产量8.99 t·hm-2,薯干率为33.7%;对照徐薯18平均薯干产量8.87 t·hm-2,两者产量基本持平。2012年浙江省甘薯品种生产试验中,甬紫薯1号平均产量29.85 t·hm-2,比对照徐薯18的28.96 t·hm-2增产3.1%。

2 特征特性

甬紫薯1号属早熟略迟。株型匍匐略半直立,茎绿中带紫,主蔓长2.5 m左右,分支数6个左右。叶心形稍有缺刻,紫绿色,叶背的叶脉紫色较明显。薯块长纺锤形,皮紫红色,肉紫色,薯块横切,薯边有白色环状形,表面光滑,薯形美观,结薯集中,单株结薯3个左右,大、中、小薯率分别占60%,30%,10%。大、中薯率高,商品性好。经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检测,100 g薯中平均花青素含量为11.36 mg。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宁波)检测,甬紫薯1号干物质为35.9%,还原糖6.5%,淀粉含量28.5%,适合加工。作鲜食时较糯,微甜,口感粉。甬紫薯1号在各地多年试种,未发现病毒病等病害发生,综合抗性较好。

3 栽培技术

3.1 播种

5月20月左右适时插种,667 m2合理密植为3 000~3 500株,增施磷、钾肥。

3.2 育苗

3.2.1 苗床准备

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土壤疏松肥沃及无病虫、杂草、管理方便、未种过薯类作物的地块做苗床。一般长4~6 m,宽(连沟)1.4~1.5 m,沟深0.25~0.30 m,床面整平后铺腐熟农家肥1.5~2.0 kg·m-2,然后再铺2 cm厚的细泥土后进行排薯。

3.2.2 排薯技术

排薯应在3月上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进行。采用斜排法,大小薯分开排,每排薯块间隔为3~5 cm,然后用细泥土填满种薯间隙,再覆盖焦泥灰2.5 kg·m-2,以盖没种薯为度,薄盖稻草,平铺地膜,再搭小拱棚盖膜保温保湿。

3.2.3 苗床管理

主要管理措施是增温和保湿。床温宜保持在30~35℃。当芽出现时要防高温烫芽。幼苗出土后,温度保持在25℃左右,土壤最大持水量保持70%~80%,并进行通风换气[1]。薯苗长到15 cm以上时,应及时进行炼苗,停止浇水,一般保持18~20℃。当苗生长到20~25 cm,即可剪苗。在剪苗前5~6 d,浇1次透水后停止浇水,进行蹲苗。剪苗前3 d,把床温下降到20℃左右,这时气温较高,可揭膜炼苗。剪苗后当天不浇水,以利伤口愈合,防止病菌侵染,次日浇1次大水。以后每剪苗1次后,次日浇施1次稀薄人粪尿或0.5%尿素液,施肥后用清水淋洗1遍,以防伤苗。

3.2.4 繁苗床管理

扦插前3 d,施入腐熟农家肥1.5~2.0 kg· m-2或三元复合肥10 g·m-2左右,钙镁磷肥60~65 g·m-2。基肥与土壤充分混匀后,将苗床整细括平,并浇透水。扦插薯苗行株距一般为20 cm×10 cm,插后浇水,后搭小拱棚盖膜保温保湿,再覆盖遮阳网,防烧苗促还苗[2]。成活生根后揭去遮阳网,小拱棚膜应日揭夜盖保温。成活1周后摘去顶芽,并常浇稀薄腐熟人粪水,促进薯苗生长。

3.3 大田管理

3.3.1 选择田块,高畦栽培

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通气性良好的酸性砂壤土种植。要求深耕晒垡,采用高畦栽培,一般畦宽(连沟)65~70 cm,畦高为35 cm左右。

3.3.2 适时扦插,合理密植

选择日均气温20℃以上时扦插为宜,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以5月20日左右为佳。扦插时,薯苗与地面呈35°,斜插入土3~4节,扦插株距为30 cm,每667 m2密度为3 000~3 500株[2]。

3.3.3 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

一般667 m2施腐熟农家肥1 000~1 500 kg或三元复合肥30~50 kg基肥,追肥按苗的长势和土壤肥力而定。在块根膨大前结合提藤和中耕,每667 m2施磷、钾肥为主的复合肥10~15 kg,开沟施入。后期看苗补施,薯藤长势弱或遇干旱时,可用0.2%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进行根外追肥,防止早衰。

3.3.4 科学管理

扦插后及时查苗,补苗,保证全苗。封垄前结合施肥适时中耕除草培土1~2次,提藤1~2次,收获前50 d不再提藤。及时抗旱防渍,防治病虫。

3.4 适时收获

一般在当日平均气温降至15℃时,茎叶生长和薯块膨大停止,即可开始收获[3]。收获时尽可能选择晴天进行。挖掘、装运等应尽量减少薯块破伤,防止病菌感染。

3.5 种薯选择及贮藏

3.5.1 种薯选择

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薯形整齐,色泽鲜明,单个重100~250 g,没有病斑、虫害和损伤的健康薯块。薯块当天挖掘,凉干3~4 h后当天贮藏。

3.5.2 贮藏

贮藏洞先用稻草焚烧,再用漂白粉20~25 g·m-3进行消毒。薯块入洞后20~30 d,以通风换气、降温散湿为主,开放洞口,洞内保持在10~15℃之间,如低于10℃,洞口应盖上稻草保温。中期做好保温防寒,洞内保持在10℃以上,洞口加厚覆盖物,适时换气。后期(春后)做好保温散热,洞温15℃时通气降温,接近10℃时盖洞保温,适温时加强通风换气。同时,洞内保持相对湿度85%左右,及时拣剔病、坏薯块,并注意鼠害防治。

[1] 朱建军,吴列洪,李兵,等.甘薯浙薯13在浙南山区的试种表现[J].浙江农业科学,2005(2):135-136.

[2] 吴列洪,沈升法,李兵,等.迷你型甘薯浙薯132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08(4):447-448.

[3] 张真,徐进,张光进,等.施氮量对迷你型甘薯产量及商品率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07(3):306-308.

(责任编辑:张瑞麟)

S 531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志码:B

B

0528⁃9017(2014)01⁃0020⁃02

文献著录格式:裘尧军,王芳,林波,等.甘薯甬紫薯1号的特性及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4(1):20-21.

2013⁃09⁃06

宁波市科技项目(2013C70011)

裘尧军(1955-)男,浙江奉化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工作。E⁃mail:qiuyaojun2006@126.com。

严成其,研究员,博士。E⁃mail:yanchengqi@163.com。

猜你喜欢
紫薯薯块甘薯
甘薯种植技术及实施要点分析
紫薯蒸米糕
紫薯粥变色实验
益生菌发酵甘薯汁的工艺优化
紫薯鸡蛋卷
紫薯变“红薯”
红薯开裂原因分析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甲基托布津SC马铃薯使用技术实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