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光伟
“合作—探究式学习”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培养的重要内容,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探讨“合作探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有时虽然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但总跳不出教师问学生答,老师讲解知识,学生认真做笔记的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讲,教师依然主导课堂,是课堂主体,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始终不能彰显。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根本转变,将合作探究作为一种形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教学应重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语文审美观念和合作探究能力,从而提升其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具体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就是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中注重学生自身的体悟与感受,使学生善于表达交流,从而增强学生合作探究得兴趣,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而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
一堂精彩的语文阅读教学课,教学情景的创设至关重要。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迅速集中学生的神思,使学生更好地投入课堂。因而,教师在合作探究环节的设计中,应本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思想,抓住契机,用心制造问题场,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动机,激起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
教师应以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知识特点为抓手,从教学内容本身入手,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独特的语文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合作,探索研究新知识。以《孔雀东南飞》为例,在介绍故事的基本梗概后,针对两位主人公殉情的结局,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焦仲卿和刘兰芝为何不选择私奔呢?学生显然被这一问题吸引,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分别阐明理由,课堂气氛一下子调动了起来,探究气氛热烈,通过这种独特的情境设置,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课堂,被情景感染,从积极主动地探究感知,从而为下一步教学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形式的选择
既然合作探究在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既能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个体,又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舞台,那么合作探究的方法上的选择则是关键。施教者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层次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
1.分组分主题 分组分主题的合作探究,是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更能集全组之力深入研究探讨,结论更新、更精。笔者在教授《孔雀东南飞》中,进行到分析人物形象这一环节时,将全班分成三组,第一组分析焦仲卿这一人物、第二组分析刘兰芝这一人物,第三组分析焦母和刘兄。在此基础上,再让每小组成员明确各自职责,进行研读。这样学生明确了各自合作探究的问题,学习的针对性更强,对文章的分析把握也会更深。
2.分角色扮演 教学实践中,针对某一主题,可以让学生模拟真情实境,选择学生担任情境中的各个角色,来展开讨论探究。在戏剧单元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扮演戏剧中的人物,通过演绎戏剧情节来感知情节的矛盾冲突,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如在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的教学中,可尝试这一形式。
3.集体大讨论 对于文本中的主要问题,可在全班发起集体探究,当然在阐述观点前,学生应事先将各自的观点理由一一列举记录,以便课堂中的讨论能顺利开展。在各抒己见中,通过激烈思想碰撞,必定会产生思维的火花。《孔雀东南飞》中,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全班进行讨论:面对勤劳、善良、美丽的刘兰芝,焦母为何执意要遣送其回娘家?学生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各自有自己的看法,总结下来,有四种观点:七出说、门第说、无子说、四德说。学生在阐述自己的看法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四、合作探究的引导
合作探究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启发引导,学生的目的是探究。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究”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也不能过多牵引。当学生在思维的转折处,感到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给学生启示,拨开迷雾。因而引导的关键是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顺利进行合作探究。《孔雀东南飞》中,“面对勤劳、善良、美丽的刘兰芝,焦母为何执意要遣送其回娘家?”这一问题提出后,可以将当时社会中的家庭关系和封建社会的婚姻状况给学生作一简单介绍,这样,学生的思考就有了方向感。
语文教学中的合作探究,就象中国画中的留白一样,应最大限度的将时间和问题留给学生,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有限的课堂时间收到更大的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