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技术溢出促进产业升级的理论微观机制探讨

2014-01-22 21:40李佳
现代管理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产业升级

摘要:FDI技术溢出效应和产业升级这两个命题,每一个命题各自都是当前经济研究的重点热点,但将两者联系起来,依据微观企业层面将FDI技术溢出的不同途径全面细化地归纳,梳理其与产业升级之间联系的文献并不多。文章从企业微观层面归纳和总结了FDI技术溢出经由不同途径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较为详细地探讨了FDI技术溢出通过不同渠道促进产业内升级和产业间关联产业技术水平和附加价值提升,进而推动对产业升级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FDI技术溢出;产业升级;微观机制

一、 FDI技术溢出微观机制阐述

对于FDI技术溢出效应理论模型微观层面上的探讨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80年代,相关的经济学家包括Findlay(1978)、Koizumi(1977)、Das(1987)等等,他们假定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意识不到技术外部性的存在,能够自然地产生对于东道国本土企业的技术外部性转移。这种假定的不合理性后来受到很多学者的怀疑,随着FDI理论模型发展历程的推进,逐步得到了纠正。比较具代表性的有Wang和Blomstrom(1992)以外企子公司和本土企业均能够认识到FDI技术溢出存在为前提,构建了跨国公司分支部门与本土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两者之间发生策略性的竞争行为。经过有约束的博弈调整,理性推断最终得到各自的最优解,达到一种动态均衡的状态。外资企业为保持产品技术的相对优势,提高自身实力,不断从国外补充引进或者研发新技术,这种行为又进一步地推动了FDI溢出的再发生;另一方面本土企业在吸收学习上更多的投资也更有利于FDI溢出的产生和持续。

进一步地,Kokko(1996)对于FDI技术溢出的正向反馈进行理论和实证的探讨,在竞争不充分或者受限的产业中,溢出效应可能不会很显著。支持提升本地企业技术能力的措施,以及培养本地企业与外企竞争的措施都可以纳入鼓励FDI引入的政策策略。Kazz(2000)从知识流动、扩散角度揭示了技术溢出产生的缘由。

1. 产业内溢出机制。示范或者传染效应是FDI产业内溢出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渠道,外资企业远离母国总部的管理,来到并不熟悉的东道国,只有通过其本身的技术或者管理等优势来克服地理距离、投资环境适应等额外成本(Dunning,1974),通过该渠道本土企业受益于外资企业的“感染”,在管理营销能力、技术效率等方面的竞争力有了显著的改善和提升。竞争效应则是由于外资企业在本地市场的进入,带给本土企业巨大的竞争压力,为了在市场上的生存和获益,本土企业通过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等方式保持企业活力(Gorg,Greenaway,2004;程培堽等,2009)。人员流动效应,也可理解为培训效应,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外企员工向本地企业流动所带来的溢出效应,通过在外资企业工作经历和累计,由于工作需要通过培训或者干中学的方式是自身的技术知识得到积累,后来进入本土企业工作,有利于本土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Javorcik,2004);还有一种就是外企员工在工作中所学到的技术和经验在其离职后,创办自己的企业,而这类企业是属于东道国本土企业的,从而提高了东道国的技术实力(Gorg & Greenaway,2004)。

2. 产业间溢出机制。关于产业间溢出理论模型的研究,也有很多经济学家在此领域进行着各种尝试。Markusen和Venables(1999)以微观企业的理论模型的研究方式,重点关注FDI如何通过关联效应影响东道国的经济。具体来说,外资企业在东道国的生产需要对中间投入产品进行采购,无论从成本还是最终本地化需求的要求来说,在东道国本土采购是个首选,这种采购就会扩张上游供应产业本土企业的生产,而外资企业较高的要求和产品标准使得供应商企业提高质量甚至彼此竞争造成的价格降低以便获得外资企业的订单,产生后向关联效应,带动上游本土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同时,外资企业若以中间品厂商的形式进入产业链,这种进入会从生产供给方面提供更多支持,从而增加本地最终产品的生产,就像是催化剂对本地产业产生积极的催化和促进作用。

Matouschek和Venables(2005)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对关联的上下游产业的影响。当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东道国的下游产业时,会产生初始生产效应(外资进入带来的产出的直接变化、本地企业受到竞争而产出减少以及上游本地企业的产量变化)和反馈效应(上游企业产量增加会使得中间产品价格下降反过来会增加下游产业的产出);若外资进入东道国的上游产业,也会产生这两种效应,只是这里的初始生产效应为外资进入直接促进上游产业产出增加,这种产品供给的增加,使得产品价格相应下降,下游产业对于上游产品的需求增加而产量增加,最终产生了反馈效应。

然而,Juan Carluccio和Thibault Fally(2013)指出,前面的研究(Markusen & Venables,1999;Matouschek & Venables,2005)都是将理论假设为外企对中间投入的需求供应来源全部来自上游本土企业,这一假设与UNCTAD(2001)和OECD(2002)的报告矛盾,报告称外企倾向于以小部分本地企业作为生产中间投入的原料来源,即并不是所有的本地供应商都会采用外资企业的技术。

考虑到这一重要特征,Juan和Thibault(2013)推进了早期的研究,假设只有部分上游本地企业选择外资企业的技术,并提供了更适合解释实证结论的理论框架。他们以企业生产率异质性为前提来研究企业在技术吸收采纳或溢出效应中所具有的作用,研究三种企业(外企、本土供应商即上游本土企业,本土销售生产商即下游本土企业)自由进入的均衡模型,而且上下游的本地企业均能够自由选择采纳何种技术。

通过模型推导,最后形成了产业关联的三种均衡:上游产业的均衡,下游产业的均衡,上下游产业的同时均衡。(1)上游产业的均衡。上游产业的均衡状态时,外资企业技术的优势大小与外企与本土企业的相对生产率成正比,即外企与本土企业的生产率比值越大,则外企技术的成本优势越明显,上游产业的本地供应商企业采纳外企技术的数量就会相对更多些。而且,均衡还显示,上游本土企业采用外企技术的数量越多,使用外企技术生产的中间投入产品成本就越小,这样就会使企业增加对外企技术生产的中间投入品的需求,从而生产出更多样的外企技术投入产品。根据对于产品多样性偏好的假设,随着外企技术生产的中间投入产品成本的下降,又会通过前向关联影响下游产业的外资企业和本地企业。由于技术的不兼容假设,即企业只能选择外企或者本土技术,不能同时采用。采纳外企技术的中间投入品的成本优势对于采用外资技术的企业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对于仍采用本土技术的企业则产生消极影响。而且外企技术生产的中间投入品在最终产品的所需投入中所占的比重越大,上游产业对于下游产业的这种互动作用就越大。(2)下游产业的均衡。采用外企技术的外资企业和本地企业数目与采用本地技术的本土企业数目的比值与外企技术生产的成本优势成正比。(3)上下游产业的同时均衡。上游产业的均衡和下游产业的均衡同时满足时,就达到了上下游产业的同时均衡,并且Juan和Thibault(2013)证明这种均衡至少存在一个。

这种均衡的存在,则说明在技术不兼容的前提下,上游本土企业选择使用外企先进技术来生产中间投入品既有利于提升上游本土企业的产出和技术水平,也能够促进下游外企和下游采用外企技术的本地企业产出和技术水平提升。

二、 FDI溢出影响产业升级的微观作用机制

1. 溢出主体与产业升级。FDI技术溢出主体包括溢出方和吸收方。从企业层面来说,溢出主体的溢出方指的是外国直接投资到东道国的外资企业,溢出主体的吸收方指的是东道国的本土企业;从东道国视角来说,溢出主体的溢出方是指来当地投资的外资企业或者跨国公司,其吸收方也可以理解为东道国的产业,因为本土企业技术水平或者生产率水平的提升也能够带动当地产业整体的技术进步。

当然,外资企业一般具有相对领先的技术或者管理经验等优势,可以说是潜在的溢出方,溢出效应的实际产生尚需要其他条件。另一方面,当外商投资企业进入东道国本土市场之后,当地企业有可能通过与外资企业的合作甚至竞争,在溢出效应发生时,就成为了技术溢出的吸收方。溢出方和吸收方成为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的主体,其二者的关系多数情况下是单向的,可以通过各种溢出途径发生联系。

溢出方企业与吸收方企业之间的互动作用,可以促进技术的溢出和扩散,对于当地企业甚至产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本土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效率的提升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具体途径包括竞争、模仿示范、人员流动、后向关联以及前向关联。溢出方和吸收方互动并促进技术的溢出和扩散,推动产业升级的机理可以通过图1进行简单展示。

以上是对FDI技术溢出主体及促进产业升级的一个整体的概况描述,接下来将按照水平溢出和垂直溢出两种方式,依据具体的溢出途径逐条分析这一机制。

2. 水平溢出促进产业内升级。

(1)示范与模仿。多数情况,外商投资企业相对东道国的本地企业有着更高的技术水平或者更优的管理模式(组织方式),相比之下,外资企业就有着更多的竞争实力而且更可能获得盈利。而本地企业在外资进入本土市场之后,基于企业经营的基本目的,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势必会想办法学习外资企业的优势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营销模式,提高产品的生产层次,增加产品的种类和技术复杂度,并且通过模仿增强设计和生产营销能力,促进经济活动层次的升级。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本土企业不断地学习模仿,它们与外资企业间的技术差距会逐渐减少,本土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也就得到了提升。技术水平的提高,使本土企业拥有了更大的发展和利润空间,它们也就有动力进一步地模仿学习,不断地示范与模仿学习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再加上外企的资金与技术的直接影响,从而不断地促进着东道国相关产业内的升级和优化。

(2)竞争效应。竞争效应是FDI产业内溢出效应,往往产生于技术水平相对接近的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之间。跨国公司凭着雄厚的资本和品牌优势、高效的优秀员工、成熟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条件,会对其所进入产业领域的本土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与外资企业差距很大的本土企业或许就在竞争中被淘汰,而只有差距不大或者技术相当的本土企业才能够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科研投入,要么在管理要么在技术上与外资企业同行进而持续缩小差距,来提升企业的实力和优势,立足于该产业的长远发展,增强技术能力,扩充产品种类,提高设计水平,促进企业在产品和功能层次的升级。对于本土企业的积极迎战,外资企业为了保持其技术优势也会进一步地从母公司引进先进技术或者在东道国建立研发中心,从而又刺激新一轮的竞争效应产生,持续性地为东道国产业升级注入动力。

(3)人员流动。外资无论是以跨国企业子公司还是与本地合作的方式入驻东道国,为其工作的员工绝大多数均会来自于本地招聘,而外资企业在技术或者管理上的优势需要结合人力执行和操作才能实现,不会固化在设备资本上。通常母公司开始会先派一部分专家和管理人员,到投资的当地进行招聘新员工,对于招聘来的员工要进行与母公司类似的职业培训,并针对当地情况也要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得员工逐渐具有了适应本地并且又相对本地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当这些经过培训和工作实践掌握并拥有了相对先进理念与技术的人员再去其他本土企业工作或者自己成为创业者企业家的时候,都成为新的为本土企业工作的个体,他们在外资企业所学习到的先进知识也就带到了本土企业里,这也是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一种途径。

3. 垂直溢出促进关联产业升级。

(1)后向关联。外企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往往会选择合理充分地利用本地资源和生产要素。后向关联实际上是一种在产业链条上的合作与资源分配利用,外资企业生产的需求带动了上游本土供应商企业的发展,本地供应商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也会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从而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而外企除了监控质量往往还会提供生产设施和专家技术支持辅导等等以保障产品质量达到与母公司的一致性。这种与上游本土企业的后向关联合作促进了本地企业在管理、产品质量和生产技术水平等多方面的能力提升,推动了上游关联产业的产业升级。

(2)前向关联。外企产品以其先进的技术和品牌等优势,使其产品也会得到本地消费者的青睐,下游产业的本土企业会敏锐地看到这个商机,它可能也会选择使用外资企业技术生产的产品并进行生产之,从而也自然而然地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而若外企企业产品作为中间产品向其下游本土企业提供时,也常会提供一些配套的服务和技术援助以维持业务,从这个角度上讲也提高了下游本土企业的技术能力。

简言之,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关联效应带动了上下游本土企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东道国产业从低附加值状态向高附加值状态的演进,推动当地关联产业的升级进程。

三、 结论

本文通过水平溢出促进同一产业内升级和垂直溢出促进关联产业升级两个方面展开对于FDI技术溢出影响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产业内升级主要表现为同一产业内部由低加工度、低附加值层次向高加工度、高附加值层次的发展;而对关联产业升级主要表现为外企的进入由于产业关联效应所带来的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发展。FDI的产业内溢出效应主要表现为本土企业通过模仿学习、竞争以及吸引外企员工等渠道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出,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能力提高和产出增加,实现同一产业内升级。FDI的产业关联效应主要通过产业链的上下延伸来实现,促进关联产业的本地厂商向更高价值产品和服务生产转化。通过对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本土企业的积极影响,使得关联产业的本土企业在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以及生产能力等方面获得进步,从而使得整个产业链条的附加值得以增加,促进了关联产业的升级。

参考文献:

1. 程培堽,周应恒,殷志扬.FDI对国内投资的挤出 (入)效应:产业组织视角.经济学(季刊),2009,(4):16.

2. 傅元海,唐未兵,王展祥.FDI溢出机制、技术进步路径与经济增长绩效.经济研究,2010,(6):92-104.

3. 张会清,王剑.企业规模、市场能力与FDI地区聚集——来自企业层面的证据.管理世界,2011,(1):82-83.

4. 朱正.FDI、技术外溢与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统计与决策,2013,(9):146-148.

5. Carluccio, J.and T.Fally,Foreign entry and Spillovers with Technological incompatibi- lities in the supply chain, Journal of Int- ernational Economics,2012.

6. Gorg, H.and E.Strobl,Multinational co- mpanies and Productivity Spillovers: A meta‐analysis, The economic journal,2001,111(475):723-739.

7. Javorcik, B.S.,Does Foreign Direct I- nvestment increase the Productivity of Dome- stic Firms? In search of Spillovers through Backward Linkage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 iew,2004,94(3):605-627.

8. Markusen, J.R.and A.J.Venables,For- eign Direct Investment as a Catalyst for I- ndustrial Development,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9,43(2):335-35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项目号:10zd&011)。

作者简介:李佳,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产业经济系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3-11-05。

猜你喜欢
产业升级
河南省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升级机理与路径研究
依托中新(重庆)示范项目实现达州产业升级研究
反向服务外包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影响探析
新兴产业“领跑”中国经济转型
日本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浅析
河北省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探究
江苏省OFDI产业升级效应浅析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