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凤 郭羽诞
摘要:资源总是有限的,贸易便利化可以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创造效率。如何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更好地为何国家利益,进而在破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更多地发出“中国的声音”,已经成为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战略性课题。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贸易便利化选择是适应形势需要的结果。上海以自由贸易园区的运作模式为坐标,正在为逐步实现自由贸易做“趋近式”努力,争取一些国际上自由贸易区的通行惯例,进而向着完全的自由贸易园区靠拢。通过打造与国际惯例最为相近的便利化环境,提供国际可以信赖的贸易管理手段和方法,有利于中国在边境管理问题上与贸易伙伴国实现合作,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加有利的国际竞争条件。
关键词:贸易便利化;自由贸易;效率
一、 贸易便利化概述
1. 贸易便利化定义。目前,并没有对贸易便利化的标准定义。狭义地讲,贸易便利化是指对货物在港口间的物流支持,或者更快速地传递跨境贸易的相关文件等方面采取的更为便捷的措施。近年,对它的定义扩展到了包含贸易业务的环境、海关和制度环境的透明度及专业化,以及顺应国际或区域规则的标准一致化。这些变化拓展了贸易便利化的方向,使之延伸到国内政策和制度结构的制定与改革。另外,网络信息技术正迅速地融入贸易领域,这意味着如今对贸易便利化的定义还应该包括科技概念。根据这些对贸易便利化的众多解释,世界银行将之定义为相关跨国因素和国内因素的结合。跨国因素包括口岸效率和海关管理,国内因素则包括国内的制度环境和能够促进电子商务应用的基础设施。
2. 贸易便利化的构成要素。贸易便利化的构成要素是:一是快速便捷的进出口商品通关条件;二是拥有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三是拥有能与各种贸易结算方式对接的金融服务条件;四是有数量庞大且人才济济的专业服务业的配套支撑,诸如有规模效应的第三方的外贸商业单证管理服务业,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加快商业单证流转,并给予加密保管服务,诸如为供应链提供第三方结算服务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业,为大量中小配套商提供即时的资金结算,主导本国货币在国际结算中的影响力等。目前我国在推进贸易便利化的过程中,还仅仅将注意力聚焦在提高通关效率上,还尚未将另外三项要素纳入视线之中,在推进一国贸易便利化进程中,这四项要素是互相依赖、互相作用,且缺一不可的。
3. 贸易便利化的作用。贸易便利化的重点是创造效率,降低整个国际贸易交易过程的成本,涵盖国际贸易全过程中所有可以使贸易流动更加便利和流畅的措施,包括几乎所有种类的非关税壁垒,如产品检验、海关程序、许可证管理、质量保证、运输单据、货款支付、保险乃至劳动力流动障碍等方面。
二、 国际贸易便利化促进措施概览
发达国家在促进贸易便利化措施方面的优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虚拟网络支持实体贸易网络,促进政府机构、贸易团体和便利海关之间的信息共享,为各类贸易提供更为便利的交易条件。
1. 新加坡促进贸易便利化的政策措施。
(1)一站式信息门户。新加坡海关网站与其他政府机构的网站进行了整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一站式信息门户。
(2)充分利用IT技术。新加坡政府在1989年1月就开始启用一套电子文件传输的关务系统--贸易网络系统(Trade Net System),该系统以具有一定格式标准的电子文件或单证,传输有关进出口贸易及货物运输的相关信息。新加坡充分利用IT技术进行海关程序的操作,绝大多数应用流程控制在10分钟之内。
(3)货物监管便利。新加坡海关对输入其自由贸易区的货物仍保持监管状态,如这些货物需从原来存放的自由贸易区移至另一自由贸易区,在移动前需获得转运许可,海关人员会监督货物从一个自由贸易区移至另一自由贸易区。
(4)开放性、可行的申诉程序。新加坡制定了一套开放性、可行的申诉程序,通过该程序,任何对海关机构估值判断有异议的人可以通过书面形式、当面交谈或电话等方式直接向海关署长提出质疑,如果还不满意可以向上一级法院提起申诉。
(5)严格的廉政标准。
①新加坡海关制定了严格的廉政标准,并将其作为新加坡公共服务的核心价值,尤其强调其对公共服务的重要性。
②投资、资产、债务状况,以及包括保障廉政在内的进出口独立审计情况,都要通过定期简报、声明的形式发布。
2. 荷兰促进贸易便利化的政策措施。荷兰鹿特丹港地处莱茵河三角洲,腹地覆盖欧盟半数国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货物集散地之一。鹿特丹港最大的特点是储、运、销一体化,通过保税仓库及货物分拨配送中心对货物进行再加工和储运,提高货物的附加值,然后通过多种运输方式把经过增值的货物送到各地。鹿特丹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货物集散地之一,其吞吐量在世界一直名列前茅。鹿特丹港区位优势是一个先天条件,但荷兰港口高度信息化的管理是一个重要因素。
(1)运用中央计算机系统。鹿特丹港对进口货物通常要求海运公司或船务代理公司在抵达港口前24小时内向海关递交有关货物的资料,这些资料被用电子文件或电子单证的形式存储于海关的中央计算机系统(TAGITTA),这样,除了鹿特丹海关人员可以得知有关进口货物的资料,其他国家的海关人员也能查询到有关进口货物的资料。
(2)高效的物流系统。中央计算机系统把进口货物的资料的风险用四种颜色灯来显示,其中橘色表示:选择清查比对货物与相关文件;红色表示:选择实体抽查检验货物;绿色表示:以人工方式审查文件与清关;白色表示:立即放行。在实际操作中白色货物无需等到海关人员在相关文件上签名就可离港;绿色货物需接受海关人员对相关文件作较为详细的分析,向托运人询问或要他提供补充材料,确认没有疑问后才可离港。其他两种颜色表示该货物必须接受开箱检查以及人工清关程序。
(3)货物分类监管。荷兰高效的物流系统与其颇具特色的保税仓库系统分不开的。荷兰把保税仓库分为B型、C型、D型和E型四种类型,分别采取不同的监管方式。B型保税仓库主要用于企业解决自己在国际货物运输时的存储所需。C型保税仓库的所有者通常不是货物的所有者,他们主要为客户提供服务。D型保税仓库的货物完税价值取决于该货物进储仓库时显示的价值,而其他仓库的货物的完税则取决于该货物运出仓库时的价值。E型保税仓库并无固定的地址,其所有者可以自由地在荷兰境内运送货物,他只需要每月向海关申报有关资料即可。
因为荷兰对保税仓库有分层次的严密监管控制机制,海关对保税仓库的实体核查工作相对就减少了,物流业者可不受海关过多干预而自由地将货物包装与运送,这使荷兰成为世界上物流效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三、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便利化的改革与推进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来看是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但更多的是贸易便利化,着眼于“自由贸易”,决定了自贸区改革试验的中心任务是实现贸易、投资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最基本的功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立足于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加有理的国际竞争环境,便于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和两种市场,为企业提供资金管理和贸易投资安排的极大便利。
1. 上海自贸区具有提供贸易便利化政策条件。上海自贸区要积极主动适应贸易主体的经营需求,从通关便利、货物流转便利和口岸物流畅通三个要点入手,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1)通关便利。采取一系列通关便利化措施,提高货物通关速度,促进货物流动和贸易发展。
①创新推出的“即查即放”现场查验模式,通过各类查验信息的即时读写、上传和可追溯,实现规范化的“即查”;通过与各口岸电子监管平台和闸口无延缓的即时交互,实现便捷化的“即放”。
②简化试验区“一线”进出口通关手续,实施物流直通式和海关周申报制度。将大大提高试验区国际分拨、中转集拼业务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发挥保税港区优势,促进上海充分发挥国际航运中心的货物集散的枢纽作用。
③利用信息化系统的不同模块,打造信息化通道,实现试验区信息共享,为“试验区”开展国际中转集拼、服务外包、文化贸易、融资租赁、维修检测、跨境电子商务等搭建高科技平台,自动实时将企业的进出口有关信息与政府、海关、外管局、出口退税部门、码头等相关部门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缩短货物的通关时间,提高通关效率。
④在水运、陆运、多式联运、物流等方式通关中加强监管和提高通关效率方面的合作,建立数据联网和发展口岸电子清关系统的可行性,通过技术手段加强三方对通关风险的管理,提高通关效率。加强在建立口岸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方面的合作,采用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持三方的通关顺畅。
⑤明确商务人员临时入境的纪律和准则,并对居留时间和条件做出了具体承诺,进一步便利人员往来。为自然人临时入境建立透明的标准和简化的程序。
⑥明确商务人员临时入境的纪律和准则,并对居留时间和条件做出了具体承诺,进一步便利人员往来。为自然人临时入境建立透明的标准和简化的程序。
(2)自贸区监管货物流转便利。
①自贸区联合海关、检验检疫、税收等部门,为区域内企业与口岸之间、区域与区域外企业(场所)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自贸区监管货物流转提供便利,为适应自贸区内高速物流的需求,自贸区内采用分批送货、集中报关和自行运输的模式。
②创新海关保税监管模式,海关按货物状态有针对性地实施分类监管,满足企业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多样化的业务发展需求,实现对不同企业和货物的分类管理。
③以信息网络为平台的协调监管机制建设,形成多部门共享的信息监测平台。工商、税务、海关、银行、统计、知识产权局等,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统计、年检、重点检查等工作。逐步实现进口出口、海港空港、境内境外等各领域的全方位应用,解决多个执法部门难以实现全程监管和因信息孤岛而重复查验的难题。
④建立信息跟踪和监管延伸机制,加强对区内企业在区外经营活动的跟踪、管理和监督,实施动态的监管,动态跟踪,评估开放的影响,推进企业运营体系与监管系统对接,实行企业分类监管服务制度。
⑤从对货物监管转变为对企业的监管,简化备案程序,做到统一受理,分工协作,并联备案。在监管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将及时启动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等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外商投资的国家审查制度。
(3)口岸物流畅通。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外贸进出口的通道。上海自贸区得益于优越的区位优势,具有开展口岸物流的便利条件。上海自贸区得益于优越的区位优势,应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完善配套服务,优化口岸环境,吸引更多的中西部区域和其他区域的货物从上海自贸区口岸进出。
①实施以备案为基础的宽进严查制度,推广限时审结制度,对于所有需要自贸区规定审结制度,预期48小时不答复视为自动批准。
②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规则过程监管,按高标准国际投资和贸易规则进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验区联合商委、经信委等相关部门,发挥社会行业协会中间组织作用,建立基于政府管理为主,社会组织参与的综合执法体系。
③建设企业诚信档案,实施第三方监控。联合会计事务所和法律事务所对试验区企业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年检,重点对异常活动实施监控与监查,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为上海吸引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集聚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提高平台经济建设的国际竞争力。
2. 以系列贸易便利化制度建设为核心,提高上海自贸区总体利益。上海贸易便利化应以系列贸易便利化制度建设为核心,建立高效的边境管理制度,顺利推进贸易便利化进程,有利于提高自贸区的总体利益。
(1)信息发布制度:多途径向社会提供贸易便利化相关信息,其中包括政府公报、海关公告、社会公告、印刷出版物、交易会或展览会设立展位,以满足贸易企业在贸易便利化信息方面的一般需要。
(2)单一国家联系点制度:设立一国贸易法规和其他贸易便利化措施方面的唯一联系点,由商务部、财政部、海关口岸管理部门协调,建立一个跨部门的代理机构。
(3)海关复议制度:由专门的行政复议法院管辖,建立专门的海关复议机制,包括上海地方复议会和国家复议委员会,以更加有效和及时处理海关争议问题。
(4)现代化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在提高效率、便利海关执行以及实施其他贸易便利化措施方面有重要作用,例如实施进行提前审单和预归类的数据预存和处理制度,实施直接放行,将放行与办理通关的货物分开,或者将享受特殊程序待遇企业与其他企业进行分类管理。
(5)通关后审计制度:通关后审计制度与风险评估制度的实施紧密相连,要求海关对其审计质量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根据世贸组织的经验,通关后审计分为三类:个案审计、根据计划审计和全面审计。通关后审计的技术不同于通关前审计,审计人员需要具备更为复杂的纸质单证和现场审计能力。
(6)快捷通关制度:与风险评估和海关外部审计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制度是对合规企业进行特殊程序安排,包括快捷通关制度的建设,这要极大依赖于风险评估工作开展的规范程度和外部审计的技术能力。
(7)关税保证金及提前放行制度:关税保证金取代了原来敏感货物或一些运输实践中由海关护送监管货物的做法,通过对原有用于护送监管货物的资源的重新配置,实施这一措施的资金可以自行解决。提前放行制度规定只要货物符合海关要求,并且交易企业提供了计税所需基本信息,海关就尽快放行,将通关和放行分开。
(8)单一窗口合作机制:相关边境部门在主要的国际港、空港和陆地边境办公室与海关分享实际办公地点并合作安排实际的检验工作,海关不代替其他部门进行边境检验。单一窗口也可以通过部门合作,以实地建立单一服务窗口的方式实施。
(9)风险管理和外部审计制度是贸易便利化措施中成本和技术要求较高的措施,同时两者又是提前审单、预归类制度、快速通关制度等贸易便利化措施全面实施的基础。在风险管理和外部审计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提前审单、预归类、快速通关等措施的实施只能是局部、小范围的。
通过上海自贸区一系列投资贸易便利化措施的出台和配套的金融开放创新,使自贸区成为连通境内外市场、覆盖本外币业务的天然纽带,构建一个区内与境外资金自由流通金融市场,为企业跨境融资、跨境资金流动、全球投资布局以及大宗商品交易等贸易活动提供更丰富选择和渠道,促进贸易方式创新和金融创新,使企业能快捷地安排贸易活动,更自由地实现资金流动,更为方便地选择交易币种,更充分地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同时也为企业尤其国内企业的提升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和地位提供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 李艳丽.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政治经济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2. 汪亮.论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3. 石良平,黄丙志.贸易便利化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11.
4. 杨莉.中国贸易便利化改革的成本与利益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5. 高伟凯.自由贸易与国家利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6. 王佃凯.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自由化战略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上海财经大学课题“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发展研究”(项目号:2013110366);上海财经大学2013年研究生创新基金课题“金融集聚、FDI溢出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以上海为例”(项目号:CXJJ-2013-338)。
作者简介:郭羽诞,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冠凤,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上海开放大学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