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的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便利化研究

2016-09-14 09:04李丽萍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4期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

李丽萍

内容摘要:本文着眼于上海自贸区,首先对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进行概念界定,通过引证国内外其他自贸区的发展经验,总结出它们对于上海自贸区发展的启示,最后结合上海自贸区的特点,对上海自贸区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 贸易自由化 贸易便利化

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概述

(一)贸易自由化概述

所谓贸易自由化,指一个国家通过减少进口国外商品、服务过程中的种种限制,来优化进口流程,促进贸易便利的举措。通俗来说,就是降低甚至消除各种贸易壁垒,比如进口关税从较高水平逐步缩减抑或直接取消(祝佳音,2015)。通过加大贸易市场的包容性与开放性,来促进国与国、经济体与经济体之间的交易活动,从而提高全球资源配置的平衡性与合理性。

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世界已然成为一个相互关联、彼此渗透的有机整体。而自由化正是贸易领域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的适应性形态。世界贸易紧密相连,国家经济独立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主张由贸易保护主义过渡为贸易自由,由完全封闭的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变的贸易自由化,成为一种必然。

贸易自由化发展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而其最直接、最显著的经济影响在于推动世界贸易的大发展,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之间、经济体内部贸易壁垒的多少与高低,以及贸易市场的准入度。而自由化的贸易原则,就有效地顾全了上述问题。

(二)贸易便利化概述

不同于贸易自由化,当前关于贸易便利化,尚未形成统一明确的概念界定。但从本质上来说,便利化与自由化并非截然二分的两个个体,它们是贸易领域的两种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它们从属于经济发展中的同一领域,共同推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从狭义上说,贸易便利化即指在跨境贸易中为实现相关文件的快速传递、或为港口货物提供物流支持,而制定的规章制度或采取的举措(程媛媛,2015)。同时,贸易便利化还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比如业务环境和制度环境的透明度监测、海关活动的相关事宜、国内政策制度的制定和改革等。不难看出,相较于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更注重从简化程序、统一标准、促进流程透明化等方面来减少进口限制、降低贸易壁垒,真正为国际贸易提供便利,从而推动世界贸易发展,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而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贸易便利化的外延也得到极大的拓展。科技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贸易力量,电子商务应用成为最具潜力的发展模式。它们为国际贸易注入一股新生力量,也为贸易便利化的实施提供了更有活力的环境。

国内外自贸区发展经验及其启示

(一)国内外自贸区的发展经验

1.中国香港地区自由贸易港的发展经验。若评选全世界最自由、最开放的贸易市场,毫无悬念是中国香港地区。香港的自由贸易港是全球公认、最具活力的金融市场,这也正是其享誉国内外的独特之处。众所周知,其他国家和地区,贸易自由似乎只针对于范围有限的特定区域,而香港地区的自由政策却在全港通用。其现行的自由贸易政策体系,正是以大力鼓励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为核心。政策上的引导,深化了活跃、开放的贸易市场氛围,而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香港地区的金融市场也形成了运营高效、监管到位、流通顺畅的良性发展模式。

香港的金融自由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事实上它体现为不同情境下不同的市场应对策略。首先是完全不干预政策,这也是普遍性最强、应用最广泛的策略。一般情况下,香港地区对外汇兑换都采取此种方式——不干预、自由发展,因而形成了广阔且开放的外汇市场,几乎全球所有的国际大银行都地在香港设立分行。而在其处理的业务之中,有半数都是国际金融业务。其次是直接干预政策。这种策略主要用于应对关键性的金融活动,比如发钞银行的选定、发钞行为的具体落实,以及港币与美元及其他通用货币之间的联系汇率制等。最后是临时干预政策。这种临时的动态性,表明这种策略善于处理非常态的金融问题,比如金融市场的外汇管理、按揭率管制等,其目的在于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一旦市场秩序恢复,临时干预政策立即失效。

在不同的具体情境下,香港金融市场也在不同的应对策略中切换,这也正是其得以实现贸易自由和贸易便利的成功之道。

2.美国纽约港自贸区发展经验。美国是在经济政策方面最为开放、最具包容性的国家。美国社会常被比喻为自由发展的大熔炉,给予众多外来的人、事、物以平等发展的权利,将这种宽松落实到经济领域,则表现为贸易的极大自由化和便利化。在1934年颁布的《对外贸易区法案》中,美国政府对于自由贸易区的内涵、属性和职能等都做了明确的界定,这也为其后美国境内自贸区的快速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的建设方面,美国纽约港自贸区呈现出如下特点:首先它拥有更强的开放性,政府针对纽约港自贸区制定了全然不同的关税制度,由此货物得以自由出入境,商品也能实现更灵活的国际市场流通,横亘在国与国、经济体与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壁垒被打破,这都得益于全面开放的政策。其次是宽松便利的环境。最低标准的行政管制,最精简的贸易流程,企业在进军国际贸易市场、处理国贸事务时才得以少遇挫折,得心应手。值得一提的还有优惠的贸易政策。为了吸引更多企业进驻纽约港自贸区,美国政府在诸如关税制度、提交汇率、所得税收取制度及税率等方面都做了适当放松,企业在自贸区的收益也不受外部约束,自由汇出。

总之,无论是投资资金、资金还是人员的进出流动,美国政府都给予最自由、最宽松的政策环境支持。

3.新加坡自贸区的发展经验。在自贸区建设方面,另一个成功案例来源于新加坡。为了更好地推进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首先是综合型门户网站的搭建,该网站提供诸如检验检疫局、海关以及其他政府组织的资料库,让客户在信息查询过程中尽享便利。此外,还建立了高水平的信息流通平台,比如早在1989年,新加坡方面就创建了专业化的贸易网络系统,解决了电子文件传输难题。得益于这种高科技、高水平的信息平台,在新加坡境内,海关过关流程基本不超过10分钟,这种高效执行力自然有其独到之处。在货物流动方面,新加坡海关也行使严格的监管条令,必须提前获得转运许可,才能在两个自贸区之间进行货物转移。最后,新加坡自贸区赋予客户至高的权利,他们都能借助申诉途径来提出质疑。人性化的设置,发达的公共服务,严格的廉政标准,都为其自贸区的繁荣铺平了道路。

4.泰国自贸区的发展经验。相比中国香港、美国纽约和新加坡,泰国自贸区的惨淡经营则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在20世纪末东南亚地区爆发的金融危机中,由于金融体系自身的缺陷,泰国政府全然不能掌控局面,为自贸区提供经济支持。泰国身处东南亚地区,是一个中低收入国家,其自贸区的发展水平并不算高,但它却片面地追求简单而不切实际地贸易自由化。于是,金融市场门户大开,外资企业蜂拥而至。而在这些外资力量中,多数都是短期资金、证券投资等不稳定因素,且其数量仍在成高比例增加,体现出明显的投机性。不难理解,在泰国自贸区的外债水平陡增,贸易市场出现动荡,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泰国经济逐渐萎靡,并最终成为金融危机中的失败者。由此可见,自贸区的发展模式并非同一套路,而要因地制宜,遵循适应性发展的原则。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经济体的成熟程度都是需要考量的要素。过于激进、与客观发展规律相脱节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只会给自贸区的实体经济造成毁灭性的伤害。泰国自贸区就是前车之鉴。

(二)国内外自贸区发展经验对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启示

首先,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是一种必然选择,这也是提高自贸区自身活力的重要条件(邢仁雷,2015)。在实现贸易自由和便利的过程中,政府的协调配合甚至是引导作用必不可少,只有宽松包容的政策环境,才适合自贸区的成长。同时,要注重选择与自身发展条件相配套的体系,因地制宜,要与经济发展现状相适应。纽约港和香港自由贸易港之所以成功,在于它们高度自由化的金融条件、完善的监管体系和丰富的人才储备,最重要的是拥有与自由化、便利化贸易相匹配的实体经济。而这种优裕的外部条件是无法简单复制的,这就要求上海自贸区在发展过程中,首先要认清现实,依据自身的条件,形成自己独立的发展路径。无论国家还是地区,在经济领域抑或拓展到其他任何领域,量力而为都非常必要。当然,要确保所有金融往来的合理合法化进行,将所有暗箱操作扼杀在摇篮中,一个体系完备、高效执行的监管部门必不可少。

上海自贸区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要积极参考这些成功和失败案例的经验,避免重蹈别人的覆辙。香港自由贸易港、纽约港自贸区、新加坡自贸区以及泰国自贸区都为其带来重要的启示。

上海自贸区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发展策略

(一)促进上海自贸区贸易自由化发展的对策

1.致力于发展上海自贸区贸易自由化,拓展服务贸易出口规模。自金融危机以后,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在种种威胁下,促进自贸区的贸易自由化建设是适应全球经济新格局的重要举措,预示着我国经济正在向开放型转变(王冠凤等,2014)。贸易自由化意味着要以确定的降税模式、时间、幅度、非关税措施以及原产地规则为前提,为避免重复检验而删减通关手续,另外通过发展多领域(如第三方物流、技术转让、电子商务、国际运输、金融保险、教育培训等)的服务贸易出口,拓展更为广阔的国际贸易市场,增大培养人才和建设人才产业链的力度,利用进入的跨国公司促进我国服务外包市场的发展壮大。从当前的时代大背景来看,世界贸易的重心是从货物向服务业转变,其是以逐步打开世界服务贸易市场并实现其贸易自由化为准则的。就上海自贸区来说,其相较于货物贸易则更为偏重服务贸易,此外,上海自贸区在服务贸易市场中进一步在商务、金融、医药医疗、文娱教育等产业进行创新,并取得一定的成绩。能否顺利开展服务贸易是建立在服务业是否强大的基础上的,自贸区需要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的相关法律法规,监管外资市场的进入,合理减少发展服务贸易的限制。而对于拓展服务贸易出口规模,则需要创新服务业的组织形式、企业机制和管理体制等,丰富服务品种,上海自贸区需要吐故纳新,积极引进国内外可借鉴的技术和经验,提高整个区域内的服务贸易水平,形成优势产业,降低服务业贸易逆差,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国门、跨国发展。为实现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自贸区要积极为企业在金融、人才、法律、保险等方面提供支持,以确保企业能够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不断拓展国际服务贸易市场。

2.增大区外直接投资,创造自由的贸易环境。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则预示着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使得我国市场规模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市场的就业压力。这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我国的优势资源,鼓励优势产业“走出去”,积极推动弱势产业的科学合理转型,并将国外优秀的产业和贸易结构“引进来”指导区内服务贸易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在这样的贸易背景下,区外直接投资的显著发展则是必然。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企业要想紧跟时代潮流,就必然要最合理地架构企业价值链,并通过国际贸易采购中间产品和原料、实现产品的最终价值,而区外直接投资则有利于企业实现全球化生产。除此之外,对于周边地区和国家的投资市场动向,自贸区也应当予以重视,例如东盟及其周边地区和国家也是我国已有或潜在的区外直接贸易投资的合作对象。与其他地区和国家日益密切的贸易往来则有助于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进入我国贸易市场,推动我国贸易市场的优势形成,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宏观层面上来讲,上海自贸区贸易自由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完善区外直接投资贸易体制,这些举措保障了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权益,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区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而从微观层面上来讲,上海自贸区的区外直接投资企业需要创新自身的产品和技术,在较大范围和较深层次上更为顺利地融入国际贸易市场中,并且达到一定的水平和规模。

3.建立健全上海自贸区贸易自由化制度,形成支撑体系。上海自贸区的贸易自由化、国际化是建立在更为完善和开放的贸易制度上的,这是不可或缺的外部贸易环境。在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国际贸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自贸区的贸易制度是否足够开放、透明、自由和国际化直接影响了国际贸易企业的选择。上海自贸区需要从创业、经营、投资、人员进出、资金进出等方面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自身的形象和魅力。此外,加强建设贸易自由化支撑体系也与贸易自由化建设休戚与共。完善金融保险服务,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第三方物流体系等,为企业提供更为优越的服务环境,都有利于上海自贸区贸易自由化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4.建立上海自贸区贸易自由化相关机构。一方面,为了更为方便快捷地向企业发布有关上海自贸区贸易自由化的相关信息,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以增强企业的国际贸易市场竞争力,在国际分工中占据较为有利的地位,这就意味着上海自贸区需要联合优势企业、行业组织和政府机构建立贸易自由化的服务机构,并且定期进行交流沟通。另一方面,日新月异的国际贸易环境需要更为优化和完善的贸易措施和政策。因此,上海自贸区需要重视贸易自由化相关研究机构的建立,以促进相关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起更为科学的评估体系和相关体制以确保贸易自由化各个环节的紧密衔接。

(二)促进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发展的对策

1.实行便利化的原产地规则。严密的原产地规则是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发展的必然需求,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效地阻止自贸区以外的第三国“浑水摸鱼”的行为,发挥自贸区应有的效用。自贸区的实施效果取决于原产地规则是否科学合理,换句话说,合适的原产地规则支撑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的建设。需要注意的是,过于松散的原产地规则会导致国际贸易市场中利益外溢,而相反则会削弱上海自贸区本身的功能。原产地规则的推行有利于降低关税差异带来的影响,使我国企业在最大程度上获得经济利益。上海自贸区应尽全力制定公正透明的原产地制度,鼓励更多的企业加入自贸区贸易市场。

2.整合口岸管理资源,优化贸易环境。从上海自贸区建立以来,其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它自身依旧存在着某些弊病,需要不断地整合口岸管理资源,优化贸易环境(徐美芳,2014)。互联网的普及也意味着信息技术将会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和更为丰厚的效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贸易便利化是无法脱离信息化孤立存在的,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各种贸易便利化措施的核心,通过各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完善自主创新方面的研究,改善上海自贸区的贸易环境。就口岸管理工作而言,它是各个部门、各个产业互相关联、交叉渗透形成的极其复杂的系统,这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协调好内部与外部的关系,确立切实可行的工作模式,积极采取措施开展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的建设。

3.建立贸易便利化制度。建立完善的贸易便利化制度是建设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的核心。第一,这需要建立起合理的边境管理制度。边境检验工作,并不能只是海关独揽大权代替其他部门进行检验工作。第二,完善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实行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有利于开展贸易便利化的其他相关措施,并提高效率。第三,建立提前放行制度有利于货物在通过海关检验并提供关税等基本信息之后及时放行。第四,对企业安排特殊程序,建立使企业快速通关制度,这建立在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基础上。第五,完善海关复议制度。在上海自贸区内成立专门的由行政复议法院监管的海关复议制度,以期更加及时、高效率地处理贸易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4.推行无纸贸易,提供贸易流通服务。大数据时代,以电子数据交易为典型的无纸贸易创新了商业模式,这主要表现为跨境交换数据。无纸贸易的数据交换依靠权威的政府部门协调各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并且承认其无纸贸易合同的法律效力(黄蓉,2015)。除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来确保跨国贸易协商的安全可靠以外,还需要有序的网络增值服务的协作。包括人力资源、技术开发和电信基础设备在内的资源投入保障了无纸贸易的实施。就上海自贸区的跨界信息共享而言,需要国内外相关企业、机构和组织之间密切联系,加强经验交流。这些都应由政府占据引导地位,简化无纸贸易的文件处理方式,强调单一窗口模式对合作伙伴间的协调,使得无纸贸易机制得到长足发展。

5.加大服务业贸易对外开放,实现多赢。首先,为创新服务业服务品种、组织形式、企业机制和管理体制就需要扩大服务业贸易的对外开放。其次,要想提高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就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服务技术。再次,要想真正拥有较强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就需要培养其贸易比较优势,以此也能降低贸易逆差。最后,鼓励具备一定资质和条件的企业走出国门,成为跨国企业,在国外贸易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此外,贸易环境的稳定也需要相关部门在各个方面(如人才、金融、法律、信息服务、保险等)做出努力,这些对于企业在国际贸易市场中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优势都是必不可少的。与此同时,要全面考量包括服务业、工业和农业在内的各个部门之间的整体利益,了解贸易开放对不同产业的影响,对上海自贸区贸易进行更为综合、多元地分析评估,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贸易不是某个企业的独大,应该是惠及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是能够实现共赢的。

6.保证贸易的政策透明、公平、公正。在大数据时代,媒体逐渐融合,信息的推送和接收都更为及时和便捷。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是不可能脱离于现实世界而发展壮大,这就意味着自贸区需要利用媒体和网络发布与贸易相关的重要政策和最新信息,保证政策的公开透明。政府在市场中所处的应该是监督和引导地位,需要收放有度。政府要在相关网站上及时更新信息,并提供相应语种的译本。在电子商务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以确保国际贸易的公平竞争。只有制定透明、公平公正的贸易政策,才能真正实现上海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化。

参考文献:

1.祝佳音.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的进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5

2.程媛媛.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效应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

3.邢仁雷.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制度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

4.王冠凤,郭羽诞.促进上海自贸区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发展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4(2)

5.徐美芳.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与上海自贸区贸易自由化探析——以我国保险服务贸易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14(7)

6.黄蓉.上海自贸区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15(8)

猜你喜欢
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
上海自贸区跨境债券问题研究
《贸易便利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