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赵娜,王晓燕,徐阳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介入病房,沈阳110001)
下肢骨折并发肺栓塞行介入治疗后的护理
赵一,赵娜,王晓燕,徐阳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介入病房,沈阳110001)
Nursing of Lower Limb Fracture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after InterventionalTherapy
探讨下肢骨折后并发肺栓塞行介入治疗后的护理方法,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术后及各种并发症的护理以及有效的功能锻炼和心理护理,是保证此类患者死亡率降低、及时康复的有效方法。
骨折;肺栓塞;介入手术;护理
肺栓塞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1],其发病突然、致死率高,栓子70%~90%来自下肢深静脉、盆腔静脉,多发生于长期卧床或术后的患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肺栓塞的重视,其早期诊治水平已有很大提高,其中对肺栓塞的治疗及术后护理也就至关重要。为了提高肺栓塞患者的治愈率及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结合整体护理观念,总结护理体会。
1.1 一般资料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介入病房于2013年1月至12月共收治下肢骨折并发急性肺栓塞的患者64例,其中男28例,女36例,平均年龄(52.2±1.3)岁。急诊行肺动脉造影及肺动脉置管溶栓术。患者术前均不同程度伴有胸部疼痛、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症状,而且下肢肿胀并逐渐加重。术前均急诊行肺动脉3D-CT检查诊断为肺栓塞。
1.2 治疗方法及结果
本组患者均行肺动脉造影及肺动脉置管溶栓术,经过3 d溶栓、抗凝治疗及规范护理后,患者胸闷、发绀、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减轻,复查血气PaO2达到81 mmHg以上,造影复查显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好转;再经过3 d导管溶栓、抗凝治疗及规范护理后,患者胸闷、发绀、呼吸困难症状消失,再次复查血气显示PaO2升至100 mmHg以上,再次造影显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明显好转。拔出导管,腹股沟穿刺点局部加压包扎,如充盈缺损好转不明显继续留管溶栓,最多不超过14 d。18例患者痊愈出院,46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出院。治疗过程中,16例患者出现出血,2例患者再次出现肺栓塞。
2.1 病情观察
患者术后给予平卧位,如果已经确认肺栓塞的位置,那么使患者健侧卧位是有益的[2]。心电血氧监护,遵医嘱给予6~8 L/min吸氧。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幅度及血氧指标,查看口唇、指尖有无发绀。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加重、咳嗽、出汗和烦躁不安时,立即通知医生并测量血压;如果患者呼吸困难加重、血氧指标下降(多为再栓塞所致),应立即做好抢救准备。本组2例患者发生呼吸困难加重,血氧分压下降,急诊术中造影显示再次肺栓塞,经过继续溶栓治疗,患者症状好转出院。
2.2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在患者的治疗中非常重要,因为肺栓塞患者在介入术后容易出现紧张、恐惧心理,这将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出现。因此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取得其日常配合[3],对患者合理治疗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本组患者术前、术后均有较明显的心理反应,表现为烦躁、绝望、忧虑等。此时护士应倾听患者的诉说,不断向患者及家属宣传疾病相关知识,介绍护理的意义和方法,让患者自己了解引起本疾病的直接因素和诱发因素,介绍手术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重视与家属的交流,使家属对本病有充分的认识,使之积极参与治疗。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2.3 溶栓导管的观察和护理
密切观察导管是否固定良好、是否脱出(术后第1天标记导管的位置),翻身活动时注意不要打折。注意无菌操作,每次输完液体后注意消毒导管头,做到无菌操作及预防感染。本组病例中2例患者导管脱出,后经导管室透视下返回原位置。分析原因主要是患者为老年人,半夜翻身较频繁导致导管脱出。观察溶栓导管附近有无渗血,如渗血需要纱布局部压迫止血。
2.4 肢体骨折的护理
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必须通过自主功能锻炼,任何治疗都无法替代自主锻炼。帮助患者进行患肢屈伸活动,以免肌肉废用性萎缩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本组患者在溶栓过程中没有发生骨折肢体肌肉萎缩等情况,骨折肢体自身功能恢复良好。
2.5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2.5.1 出血:首先密切观察穿刺处敷料有无渗出,如果渗出应及时止血并更换敷料,其次观察口腔黏膜和牙龈有无出血、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再次观察尿颜色有无发红,有无腹痛(腹腔内出血)。避免身体的碰撞,尽量减少动静脉穿刺、皮下、肌肉注射次数,操作完成后要延长按压时间[4]。如有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点、鼻衄、血尿、黑便等,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定期复查尿常规、大便潜血及凝血三项。
本组有16例患者在溶栓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其中6例在溶栓过程中活动导致穿刺处出血,量约10~40 mL,给予停止使用溶栓药,使患者平卧,立即给予压迫止血,更换敷料,必要时给予盐袋压迫,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好转;2例出现脑出血(高血压病史),患者出现头痛,伴有恶心、呕吐症状,CT检查提示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于导管室复查显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明显好转,给予拔管止血治疗,之后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血压情况,给予生活护理,患者很快好转;8例出现尿颜色加深,检测尿常规,提示尿潜血阳性,遵医嘱给予减少溶栓药剂量,再密切观察尿的颜色,随时检测尿常规,观察血压情况,2 d后出血症状消失。
2.5.2 再次肺栓塞:溶栓过程中给予定期复查,观察下肢肿胀程度,每天测量肿胀肢体的同一部位大腿周径(髌骨上缘上方15 cm),观察有无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有无心前区压榨样疼痛。观察患者肢体活动、吐字等,观察肢体末梢有无发绀、发凉等症状。本组2例患者发生胸闷、呼吸困难加重情况,经造影证实为再次发生肺栓塞,重新调整导管位置,经过继续溶栓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同时以减少再发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为目的,护士要经常查看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对症处理。首先,发热患者予物理降温,呼吸困难患者给予吸氧等;其次,尽量减少患者肢体的活动,防止血栓脱落进一步加重肺栓塞;再次,对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应密切观察是否有出血和再栓塞的发生;最后,止痛剂能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烦躁,应适量使用,速碧林等抗凝剂应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根据化验指标调节药物剂量[5]。
2.5.3 压疮:治疗压疮最重要的方法是预防。因此每例患者要定时翻身,间隔2 h翻身1次,同时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促进末梢血液循环。保持床单平整、整洁、干净,铺气褥子保护皮肤,保证皮肤清洁。本组患者在护理中无1例出现皮肤压红及压疮的发生。
2.5.4 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做好基础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鼓励患者做深呼吸训练,增强肺功能,促进患者通气。保证患者呼吸通畅,促进排痰,必要时雾化吸入。本组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肺部感染。因患者卧床,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因此嘱患者多饮水,每日2次做好会阴护理。
下肢骨折的患者长期卧床,易引起下肢静脉血栓,继而发生肺栓塞。而肺栓塞患者呼吸困难严重,容易出现紫绀,其起病急,进展快,如不及时介入溶栓治疗将危及其生命[6],但介入溶栓手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将进一步威胁肺栓塞患者的生命。因此,防止出现并发症和及时正确的护理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护士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护士应对肺栓塞术后患者异常情况的发生提高观察及抢救能力,掌握肺栓塞的护理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配合医生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下肢骨折并发肺栓塞的生存率。除此之外,患者本身的心态及术后合理的肢体活动也是预防肺栓塞及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1]周瑞珏,邱建国,刘逸菲,等.1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J].福建医药杂志,2002,24(1):14-16.
[2]周美华,张辰.肺栓塞护理新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4):157-159.
[3]刘俐,张艳琳.1例非常规拔除中心静脉导管致肺栓塞的护理启示[J].护理学杂志,2011,26(15):57-58.
[4]魏巍,周光花,刘柳.原发性肝癌行TACE术后肺栓塞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8):1681-1682.
[5]Al-Zahrani H,Bates SM,Weitz JI.Deep vein thrombosis[J].Curr Treat Options Cardiovasc Med,1999,1(1):43-54.
[6]陈红香,黄丽红,胡忠莲.急性肺栓塞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2):367.
(编辑 陈姜)
R473.6
B
0258-4646(2014)06-0566-02
赵一(1984-),女,护师,本科.
徐阳,E-mail:xy1234567@163.com
2014-05-04
网络出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