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2014-03-21 08:51杜江张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机化局灶母细胞

杜江,张林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沈阳110001)

胸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杜江,张林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沈阳110001)

ClinicopathologicalManifestations,Diagnosis,and Treatmentof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ofthe Chest

探讨胸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避免传统诊断误区,特别是与局灶性机化性肺炎和肺癌相鉴别,减少误诊。该病为真性肿瘤,可以外侵和转移,手术是明确诊断和根治的确切方法,完整切除者的预后效果良好。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局灶性机化性肺炎;误诊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过去被称为炎性假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胸部肿瘤。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误诊率较高。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例胸部IM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胸部IMT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胸外科2004-2013年间经手术切除并被病理证实的IMT患者资料共15例,占同期7 530例胸部手术患者的0.2%。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男女比例约为0.9∶1。患者年龄为15~75岁,中位年龄为47岁,年龄分布散在。其中有长期吸烟史者4例,均为男性,占全部患者的26.7%。

1.2 临床表现

本组15例IMT患者中,6例(40%)患者无任何症状,均为体检发现。其余9例患者中咳嗽3例,胸痛5例,痰中带血2例,低热2例,不同程度的消瘦乏力3例。12例患者曾经行抗炎治疗,抗炎后症状减轻者2例。胸壁IMT患者胸壁局部可见明显隆起,有轻压痛。

1.3 术前检查

术前检查主要包括CT扫描和纤支镜检查,2例行PETCT检查。

1.4 手术方法

本组15例IMT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例胸壁肿物分别行胸骨柄部分切除和胸骨及锁骨部分切除术。13例胸内肿物手术径路选择综合考虑病变部位、大小、术者的习惯及患者的要求,采用胸腔镜手术者3例,后外侧切口开放手术者10例。其中行后纵隔肿物切除1例,肺局部及楔形切除术3例,肺段切除术1例,肺叶切除术7例(其中右下肺静脉旁肿物者也切除右肺下叶),全肺切除者1例。全肺切除者因左肺门处及左主支气管受累,左全肺实变。术中冰冻不能除外恶性者或提示瘤细胞增生活跃恶性倾向者7例。术中根据冰冻病理结果行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廓清者3例。

1.5 随访

全部15例患者随访时间1~9年,中位随访时间4年。

2 结果

2.1 术前检查结果

本组15例IMT患者术前均行胸部CT检查。11例为肺内肿物,其中9例为单发周围型病灶,1例为左侧下叶双发病灶,1例累及左主支气管。单发病灶中右肺上叶3例,右肺下叶3例,左肺上叶1例,左肺下叶2例。肺外表现者共有4例,其中原发胸壁2例(胸锁交界处1例,胸骨柄1例),后纵隔1例,右下肺静脉旁1例。病变最大径1.5~7 cm,中位最大径4.1 cm。胸壁IMT者CT影像学表现为溶骨性破坏,周围软组织肿胀,影像诊断为不除外胸壁恶性肿瘤。后纵隔IMT者表现为脊柱旁类圆形均质密度肿块,影像学诊断不除外神经源性肿瘤。右下肺静脉旁IMT影像学表现为压迫右下肺静脉及左心房的均质椭圆型肿物,术前未确诊。本组患者肺内CT表现形态差异较大,全肺不张1例,密度不均匀者多见,1例空泡征,3例支气管充气征。2例病变中心液化坏死;1例有空洞,直径<1 cm,空洞内壁光滑。边界多数不光滑,4例毛刺,6例分叶征;3例显示病变边缘模糊不清的云雾状或磨玻璃状影。肺内型肿物者中4例有明显的影像学侵袭性改变,1例侵及胸壁,3例累及纵隔。见图1。根据影像学表现,术前考虑为IMT者3例,恶性肿瘤者9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者1例,其他良性肿瘤2例。2例孤立性病变在本院或外院行PET-CT检查,病变最大径分别为2和2.5 cm;2例均有放射性摄取增高,其SUVmax分别为2.5和3.4,均诊断为恶性可能性大。本组患者中有5例术前行支气管镜检查,1例发现气道内血迹,1例支气管黏膜肿胀充血改变或外压性改变,2例无异常,1例发现左主支气管肿物,细胞学检查确诊为IMT。2例胸壁IMT术前均行穿刺活检取得病理确诊,4例周围型肺IMT行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2例确诊为IMT。

图1 胸部IM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

2.2 手术结果

本组共切除IMT病变16个,位于右肺上叶3个,右肺下叶3个,左肺上叶1个,左肺下叶4个,肺门区1个,右下肺静脉旁1个,胸骨柄1个,胸锁交界1个,后纵隔1个。其中行肺局部切除3例,行肺叶切除8例,全肺切除1例,后纵隔肿物切除1例,胸壁肿物切除2例。部分病例术中见肿物向周围组织侵润难以分离,其中肺肿物胸壁侵润者1例,纵隔胸膜受侵3例;右下肺静脉旁肿物侵及下肺静脉及左心房1例。术中出血50~1 200 mL,术中输血者1例。

2.3 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结果

本组术后病理均证实为IMT,大体标本见肿物最大径1.5~8 cm。5例呈边界不清晰的灰白或灰黄或灰褐色类圆形肿块,质韧或脆。10例为边界清晰有假包膜的白或灰白的多结节样肿物,质硬。镜下分类按WHO软组织肿瘤分类标准,15例IMT中有7例为黏液血管型,6例为致密梭形细胞型,2例为少细胞纤维型。10例行Vimentin、SMA染色,梭形细胞均呈阳性反应;actin阳性反应率60%,ALK阳性率约30%。

2.4 随访结果

15例患者仅1例因心血管疾病在随访期间死亡,其他患者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

3 讨论

3.1 IMT认识的演变和误区

1939年Brunn报道了2例肺梭形细胞肿瘤[1]。1953年Umiker和Iverson提出了该病为炎症后肿瘤的观点,之后该病即被冠以炎性假瘤的名称[2]。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不断有肺外器官炎性假瘤的报道,包括胃、肝、空肠、横结肠、皮肤、软组织、脾、淋巴结、心脏、膀胱、肾等大多数组织器官都可以发生本病[3,4]。根据该病的病理学表现又采用过多种称呼,如浆细胞肉芽肿、肌纤维母细胞瘤、黏液样错构瘤、假肉瘤、炎症性纤维肉瘤等[4]。研究者不断找到临床病理学和基因学的证据,证实该病具有真性肿瘤的特征。1988年Matsubara等[5]对肺炎性假瘤的分类曾经影响较大,他将机化性肺炎作为炎性假瘤形成的最初形式,提出炎性假瘤是由肺部炎症机化后逐渐发生的肿瘤样变。并将肺炎性假瘤分为机化性肺炎型、纤维组织细胞型和淋巴细胞浆细胞型,后两者已经有真性肿瘤特征了。也有人将炎性假瘤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类。之后有研究人员将机化性肺炎剔除出炎性假瘤,仅保留肿瘤性的纤维组织细胞型和浆细胞肉芽肿型[6]。2002年WHO软组织肿瘤分类中将炎性假瘤更名为IMT,明确为真性肿瘤而非炎症性肿瘤,并分为黏液样血管型、致密梭形细胞型和少细胞纤维型3种[7]。这也为几十年来关于该病的争论画上句号。

但是在查阅文献和总结我院病例的病理结果时发现,国内许多单位对于炎性假瘤/IMT的诊断仍未规范化,沿用Matsubara分类法的仍很多,即将机化性肺炎型也纳入到炎性假瘤/IMT的诊断中。回顾本单位2004-2013年病理诊断为炎性假瘤者共155例,占同期胸部手术病例的2%。重阅病理HE染色切片,发现其镜下表现绝大多数为机化性肺炎型,而其中的15例真性肿瘤者被单独记为IMT。这种诊断方法主要是屈从临床医生多年的诊断习惯,炎性假瘤的名称也容易造成误解,却不利于病例的整理和科研的严谨性。WHO分类法已经颁布10年,应当与国际接轨,彻底将局灶性机化性肺炎剔除出炎性假瘤/IMT的诊断。

3.2 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

IMT的发病率极低,先前文献的报道在0.04%~0.7%之间[8],我们的报道约为0.2%,其中包括了肺IMT及胸壁、纵隔IMT。文献报道该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及青少年多见,是儿童肺部肿瘤的首位发病原因[9]。我们所在地区有多家儿童专科医院,因此本组病例多为成年人,年龄分布在15~75岁,没有显著的好发年龄段。

临床症状由IMT所在部位、范围和生长方式所决定。本组中2例胸壁IMT均有胸壁疼痛,局部可见隆起。肺周边型病灶、无外侵表现者多无症状,均为体检偶然发现。而有局部外侵表现、肿瘤较大、累及主支气管造成全肺不张者则症状明显,如发热、胸痛、咳嗽、咯血、消瘦乏力等。后纵隔IMT患者为体检发现,无症状。

本病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很少能够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确诊,肺IMT与局灶性机化性肺炎及肺癌的鉴别诊断十分困难。所谓的毛刺征、胸膜牵引征、分叶征以及外侵征象本病都可见到。本组中仅3例影像学上考虑过肺IMT,余者多数诊断肺癌或恶性肿瘤可能性大或其他良性肿瘤。胸壁IMT影像学上表现常有骨质溶骨性破坏,周围软组织肿胀,易诊断为胸壁恶性肿瘤。后纵隔IMT表现类似于神经源性肿瘤,鉴别困难。本组还有1例右下肺静脉旁肿物,影像上无法确诊,为极少见病例。PET-CT对本病无诊断意义[10],2例行PET-CT检查病例SUV值均增高,并提示恶性。对于中心型肺IMT应该行纤支镜检查,通常可以明确病理,本组中仅1例为中心型,通过纤支镜检查明确病理。周围型肺IMT以及胸壁IMT均可行穿刺活检,阳性率较高,本组有4例肺IMT行CT定位下穿刺,2例明确诊断,2例胸壁IMT均通过穿刺明确诊断。

IMT的诊断还是依赖于病理学诊断。病理切片镜下表现:梭形肌纤维母细胞、纤维母细胞及炎性细胞构成肿瘤的主要成分,梭形细胞呈束状、席纹状排列,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相不常见。按各种细胞成分比例和分布的不同将肿瘤分为黏液样血管型、致密梭形细胞型和少细胞纤维型3型[7]。免疫组化显示Vimentin、SMA染色梭形细胞均呈阳性反应;actin阳性反应率60%,ALK阳性率约30%。

由于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曾经一度被归为炎性假瘤/IMT中,两者应当进行鉴别。局灶性机化性肺炎和IMT的主要区别包括:(1)局灶性机化性肺炎发病率更高,占同期胸外手术2%左右,IMT为0.04%~0.7%;(2)局灶性机化性肺炎常有特异性感染病史,IMT往往找不到病因或为非特异性炎性反应;(3)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临床症状更常见,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消瘦等非特异性症状,变化也较迅速,IMT无症状者较多;(4)影像学差别不大,但部分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经抗生素治疗后病灶可以缩小甚至消散,部分侵袭性强的IMT可以有明显外侵,个例报道可有转移;(5)病理学诊断局灶性机化性肺炎和IMT都可以见到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等,但主要区别是IMT中不应当看到肺泡结构,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有特异的乳头样结构,即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泡间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和组织细胞增生,形成乳头,并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6)一些IMT激素治疗有效;(7)两者预后都佳,但切除不彻底的IMT可复发和转移。

3.3 手术治疗

手术是该病明确诊断和根治的确切方法,完整切除效果颇佳[11~13]。因为本病为真性肿瘤,且部分病例有转移和外侵的特点,一些医生将其当做低度恶性肿瘤来处理,并建议行扩大切除及淋巴结廓清。本组15例患者中,行肺局部切除3例,肺叶切除8例,全肺切除1例,后纵隔肿物切除1例,胸壁肿物切除2例。预后均佳,因此并不推荐刻意的扩大切除范围,而仅根据术中表现来决定切除范围。如病灶局限,局部切除就已足够,如病变有外侵或病变范围广泛,则建议适当扩大切除,如有淋巴结肿大推荐廓清。本组中1例15岁女患因左全肺不张来院,有发热、胸痛、咯血、消瘦乏力等症状,纤支镜观察到肿物,病理确诊为IMT,术中见肿物侵袭较明显,左主支气管、左肺动脉受侵,纵隔胸膜局部受侵,行左全肺切除,淋巴结廓清,随访期间未复发。胸壁IMT可以按低度恶性胸壁肿瘤处理,于肿物边缘1~2 cm切除应当足够。有报道称,激素治疗可以有效治疗胰腺IMT[14]。但最近的研究表明,激素同时可以促进胸部IMT的增生,其确切机制尚待研究[15]。

IMT是非常少见的软组织真性肿瘤,可以发生在绝大部分组织和器官中。在胸部,IMT更易发生在肺组织。由于历史的原因,肺IMT曾经和局灶性机化性肺炎都被称为肺炎性假瘤。但以现在WHO的分类标准,应当放弃肺炎性假瘤的提法,而将其中的真性肿瘤称为IMT,同时将临床上与特异性炎症过程密切相关、病理上符合炎症的病例归为局灶性机化性肺炎。胸部IMT应该手术治疗,切除范围可以适当扩大。

[1]Brunn H.Two interesting benign lung tumors of contradictory histopathology[J].J Thorac Surg,1939,9(1):119-131.

[2]Barbetakis N,Asteriou C,Papadopoulou FI,et al.eComment:malignant behavior of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s[J].Interact Cardiovasc Thorac Surg,2010,10(5):807.

[3]Kato T,Tomita S,Tamaki M,et al.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of the heart[J].Heart Vessels,2014,29(1):123-128.

[4]Coffin CM,Humphrey PA,Dehner LP.Extrapulmonary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a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survey[J]. Semin Diagn Pathol,1998,15(2):85-101.

[5]Matsubara O,Tan-Liu NS,Kenney RM,et al.Inflammatory pseudotumors of the lung:progression from organizing pneumonia to fibrous histiocytoma or to plasma cell granuloma in 32 cases[J].Hum Pathol,1988,19(7):807-814.

[6]Mohr U,Emura M,Dungworth DL,et al.Tumours of th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J].IARC Sci Publ,1996,(126):189-222.

[7]Ezzine-Baccari S,Bacha D,Sassi S,et al.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of the lung:a benign lesion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J].Gen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12,60(8):531-533.

[8]Cerfolio RJ,Allen MS,Nascimento AG,et al.Inflammatory pseudotumors of the lung[J].Ann Thorac Surg,1999,67(4):933-936.

[9]张爱丽.肺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J].中国肿瘤临床,2005,2(3):178-180.

[10]Dong A,Wang Y,Dong H,et al.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FDG PET/CT findings with pathologic correlation[J].Clin Nucl Med,2014,39(2):113-121.

[11]Chen CH,Huang WC,Liu HC,et al.Surgical outcome of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in the lung[J].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8,56(4):214-216.

[12]Thistlethwaite PA,Renner J,Duhamel D,et al.Surgical management of endobronchial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s[J]. Ann Thorac Surg,2011,91(2):367-372.

[13]Lee HJ,Kim JS,Choi YS,et al.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of the chest:the extent of resection[J].Ann Thorac Surg,2007,84(1):221-224.

[14]Dagash H,Koh C,Cohen M,et al.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of the pancreas:a case report of 2 pediatric cases-steroids or surgery[J].J Pediatr Surg,2009,44(9):1839-1841.

[15]Panigada S,Sacco O,Girosi D,et al.Corticosteroids may favor proliferation of thoracic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s[J].Pediatr Pulmonol,2014,49(3):E109-E111.

(编辑 陈姜)

R734.2

A

0258-4646(2014)06-0570-03

杜江(1975-),男,主治医师,硕士.

张林,E-mail:zhanglin_cmu@126.com

2014-04-06

网络出版时间:

猜你喜欢
机化局灶母细胞
成人幕上髓母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基于“脾胃内伤”辨治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平江农田宜机化改造出实效
NRG1-ErbB4基因多态性与局灶性癫痫易感性的关系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农田宜机化改造专家工作室专家深入酉阳县车田乡开展宜机化技术扶贫
重庆市农机总站召开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培训暨工作推进座谈会
CT对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
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效果评价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