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实效性研究

2014-01-01 12:00颖,郭
皖西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控制组心理素质团体

单 颖,郭 菊

(1.皖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 六安237012;2.霍山文峰学校,安徽 六安237200)

积极心理学这个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Terman关于天才与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中,后兴起于21世纪,主要关注人类的优势与幸福感,提倡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提倡研究人类和人类社会的积极力量。关于积极心理学所持有的观点主要有以下3点:第一,平衡心理学本体价值。主张关注人或人类社会,而不是人或人类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第二,提倡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寻求问题的积极意义。第三,关注人的积极力量,主张用一种积极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1](P23-39)。

伴随着积极心理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究积极心理学在各方面的应用,其中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更是得到广泛关注,如哈佛大学的Tal Ben-Shahar教授所开设的积极心理学课程。纵观国内现有的研究,多是关于对国外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翻译与传播,或照搬西方理论在国内进行研究。那么,如何将积极心理学理论有效地应用在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中呢?在本研究中,笔者尝试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由重点关注问题、障碍的消极模式转向关注学生的积极因素,并把积极心理学理念以团体辅导的形式实施,以此探讨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干预效果及心理素质训练课程的评价标准。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安徽某高校2013级学生中按自愿原则抽取2个班共计120人,并将120人随机分为2个组,实验组57人,控制组63人(其中男生48人,女生72人,年龄18至22岁)。

(二)研究方法

(1)SCL-90量表

本量表由德若伽提斯(L.R.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采取五级评分(从0~4级),0=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内部一致性系数α=0.86。量表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对有心理症状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不仅可以自我测查,也可以对他人进行核查。量表中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本量表适用对象包括初中生至成人(14岁以上)。

(2)总体幸福感量表GWB(中国版)

总体幸福感量表(Fazio,1977)是为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本研究所采用的量表为段建华(1996)根据中国样本进行修订的测查工具(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系数在0.56与0.88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是男性0.91、女性0.95)。本量表共有33项,由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焦虑)6个分量表组成。采用累积相加法计分,用来评价个体的幸福指数,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

二、实验设计与干预方案

(一)实验设计

在安徽某高校选取2013级2个班的学生,将一个班作为实验组A,另一个班为控制组B。对实验组A进行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对控制组B进行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训练。采用SCL-90和总体幸福感量表为实验前后测量表,对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前测、后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设计步骤如下:

①实验组接受积极团体心理辅导模式训练的实验处理,即

②控制组接受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训练的实验处理,即

(二)干预方案

根据积极心理学理念,综合大学生心理素质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习不适应、人际交往困惑、前途迷茫等),制定出一套适合大学生的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实施方案。此次辅导目标是通过系列团体心理辅导,增加大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主动地预防问题发生,有目标、有计划地全面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与人际关系,大幅度提高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质量与效能。同时,学习的高效性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反过来能够增加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积极安全的心理保障。通过有关知识的传授、应用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对人、对己、对事形成积极的应对态度。团体辅导活动共设计了6个单元[2](P1-10)(积极优势、学习风格、主观幸福感、积极应对、积极人际关系、积极成长),每2周1次,一次时长为2h左右。

表1 积极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三)统计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三、实验结果

(一)组间数据分析比较

由表2可见,实验前,实验组与控制组在SCL-90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的各因子上t值均无显著差异。实验后,实验组与控制组在SCL-90量表中除了恐怖、偏执因子外,在其余因子上均有显著差异,其中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因子上差异非常显著,即与控制组相比较,实验组的因子分数和总分在实验后分数有所下降。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中,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幸福感总分上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即实验组分数显著高于控制组。

(二)组内数据比较

由表3可见,实验前后控制组在SCL-90量表的各因子及幸福感总分上均无显著差异,而实验组在SCL-90量表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上有显著差异,且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中差异显著。由此可知,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对实验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及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研究表明,实验前后实验组与控制组在恐怖和偏执因子上的差异均不显著。究其原因可能是团体训练时间相对较短,而这2个因子与人格发展紧密相关,需要长期的改善,在短期内收效不明显。

表2 实验组与控制组组间前后测结果比较

表3 实验组与控制组组内前后测结果比较

四、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有明显的效果。实验组的学生在后测中,心理素质的总分明显增加,在各维度上的分数差异显著,表明大学生在积极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通过增加积极情感体验和模拟真实的社会环境,促进学生培养良好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方式,提高学习与生活的质量与效能[3]。

对于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实效性,源于积极团体心理辅导模式相较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在根本上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从目标上来说,虽然两者都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是积极团体心理辅导更关注学生的积极体验,并且提供团体积极的氛围展现和强化他的积极品质。其次,从教学模式上看,积极团体心理辅导主要采用体验式学习方式,通过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的模式,使得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关注并建构自己的积极心理品质。这种方式通过学生自身的感性体验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理解内化,从而践行于实际生活中。第三,从课堂氛围来说,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般100余人为1个班,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较少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课堂上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而积极团体心理辅导的人数相对较少,一般在30~40人左右,活动是在相互尊重、接纳、支持的团体氛围中通过交流、分享从而获得个人的成长。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因时间仓促,学生群体的分散性未能在实验结束的1个月后对参与者进行后测,无法确定实验效果的稳定性。其次,由于样本数量有限,实验结果的代表性有待进一步考证。

[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阳志平.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3]邱小艳,宋宏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实验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95-98.

猜你喜欢
控制组心理素质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给商品起名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96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管理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