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莎莎
(1.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 福州350117;2.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350117)
钱学森认为,“所谓交叉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地带生长出的一系列新生学科。”[1]20世纪中叶以来,学科向纵深发展,不断分化,交叉学科大量涌现。交叉学科已成为反映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潮流学科和特色学科。
以电子商务这一交叉学科为例,它是在现代电子科学技术与商务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结合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广义上讲,电子商务一词源自于Electronic Business,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整个商务过程。
从电子商务的定义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专业是融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法学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电子商务专业尤其强调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开展各类商务活动,由此揭开了计算机科学与经济管理学联合“演出”的序幕。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以下简称协和学院)是由福建师范大学与有关企事业联合申办,2003年5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办,2003年12月通过教育部首批确认的独立学院。学院2004年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是全国首批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全日制本科院校之一。由于该学科在国内开设时间不足10年历史,其前沿性和交叉性特色鲜明,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模式一直在探索过程中。笔者依据多年工作经验,探讨协和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模式一直存在的若干问题。
在2010年之前,协和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一直在更新之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学科边缘化。在我国高校学科专业目录的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中,没有提到交叉学科。电子商务专业正是现代交叉学科的典型代表,在现有的高校学科专业目录中,电子商务在经济学、工学、管理学三类一级学科以及下属的二级学科中,均没有被提及。电子商务由于其跨学科性而无法确认自己的学科位置,在大学学科规划建设中易被边缘化。因此,不同高校将电子商务专业划分到不同院系下,如经济学院(系)、管理学院(系)、计算机学院(系),大家在摸索中定义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地位,人才培养目标也就显得鱼龙混杂。
2、新兴学科的不成熟性。电子商务是一门实践先于理论的学科,属于近几年迅速发展的新兴领域,因此学科建设本身就很不成熟,培养目标仍处于模糊阶段。协和学院原有的做法是参照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同质化现象较突出,没有真正地与协和学院具体情况相结合,因此很难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
随着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随着现代化科技手段的介入,教学模式不断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本身拥有更高的素质,协和学院成立时间较短,教师多以助教和讲师为主,高级人才较缺乏。年轻教师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增加自己的教学经验,因此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广泛推行难以实施。另一方面,也正因为协和学院以年轻教师为主,所以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接受能力较强,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得到广泛应用。
协和学院从电子商务成立以来,课程体系存在“大拼盘”现象,以及课程无法顺利开设、课程教学效果欠佳、实践课程比例不高等问题。
1、“大拼盘”现象。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的清晰度欠缺,协和学院以往的课程体系就是大量技术和经济管理课程的“大拼盘”,企图培养出什么都会的电子商务通才,往往结果是什么都不精。
2、课程教学效果欠佳。电子商务属于新兴领域,绝大多数专业教师来自于纯计算机工科背景或是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结构相对单一[2],因为教师对于一些复合性较强的课程如网络经济学、网络营销、电子政务、ERP、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等课程要么是技术上力不从心,要么是缺乏专业的经济管理知识,每学期都存在任课教师难找,课程无法顺利开设,或者开设后教学效果欠佳的问题。
3、实践课程比例不高。从成立之初,协和学院一直处于不断建设阶段,因此实践课程所需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处于逐步配套完善阶段。但在此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实践课设施设备跟不上的问题,实践课程比例难以提高。
电子商务属于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尤为关键,目前协和学院只是利用两三套网上商务模拟软件供学生在实验室使用,无法让学生真正了解日新月异的行业发展现状。另一方面,由于国内高校已建成并且可供参考的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寥寥无几,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难以开展,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因此而打折扣。
自2010年,协和学院开始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电子商务培养改革方案经历了实施、改进、再实施的循环改革过程,在电子商务专业建立起一套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教学方案。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以现代市场需求为导向,贯彻计算机科学与经济管理的交叉学科意识,通过学历教育与资格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这两个结合构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表1 协和学院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1、科学拟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结合协和学院电子商务隶属国际商学系的实际状况,协和学院拟定出的新人才培养目标为:
协和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面向广大企事业单位,具有扎实的经济与管理理论基础,掌握信息科学技术与手段,具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从事电子商务策划、管理、营销与技术支持的高素质国际化商务型专业人才。
2、丰富教学模式的形式
实践中,有传递-接受式、自学-辅导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概念获得模式、巴特勒的自主学习模式、抛锚式教学、范例教学模式、现象分析模式、加涅模式、奥苏贝尔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发现式学习模式等多种模式[3]。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针对交叉型的课程,教学模式需要多样化。
(1)针对部分交叉性很强的课程,设置专题式课程。电子商务专业的部分课程交叉性很强,由于专业的限制,教师不大可能对所有课程内容都擅长,应开设专题式课程,由多名教师共同教授。如《ERP(企业资源计划)》,该课程几乎涵括了所有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知识内容,包括采购、生产、仓储、供应链、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并通过沙盘演练和ERP软件操作来进行实践,像此类课程应配备多名教师,并配备助教,以便学生能获得及时的指导。ERP这门课程便将上述提到的范例教学模式、现象分析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发现式学习模式等几种模式有机地结合运用,这门课程的交叉性特点和综合性特点也得到较好的体现。
(2)定期开展专业性讲座。协和学院可邀请国际或国内知名专家或在专业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企事业人才到校做相关报告,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科领域思想的交流,形成一种浓厚的专业性学习氛围。
3、科学设计课程体系
针对协和学院以前课程体系存在的“大拼盘问题”、实践课程比率不高等问题,根据新拟定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科学的设计。
(1)新课程体系对课程设置和比率结构进行了规范
根据协和学院提出的《修订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性意见》),针对教务部建议的“实基础、高素质、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对课程设置和比率结构进行了规范。课程体系包括4大教育平台:大学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应用课程、实践技能课程,如表2所示。
《指导性意见》的规范标准还给出了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的学分比率范围,以及实践课时和学分的比率范围。与以前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相比,新标准极大提升了实践课时的比率,实践课时达到总学时40.92%,远高于之前20%的比率值。新标准也增加了选修课的比率,选修课时比率达到33%,高于之前25%的比率值。
总之,新的课程体系更能体现电子商务交叉性、应用型、实践性的特点,提高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保证学生知识结构的全面性,跨学科的思维意识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
表2 课程框架结构及学分分配表
(2)新课程体系体现“实践主导”思路
笔者通过了解各级院校的关于实践类课程体系的实施情况,一种“一体两翼”式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值得借鉴。结合协和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建议实施“一体两翼”实践教学体系。
“一体”是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协和学院规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率达到6/4,保证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性。“两翼”中一翼是指在教学体系的所有过程中,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评价等体现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包括团队合作、实践操作、职业道德、责任心[5]。电子商务专业的《ERP》《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电子商务模拟实验》等课程,除了需要学生掌握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模拟了电子商务公司的环境,每位学生在公司中担任一个职业角色,需要大家相互配合,注重业务流程的严谨性和配合性。因此,实践性强、交叉性强的课程可以通过全方位的教学设计、安排、评价来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另外的“一翼”则是要尝试推行“双证制”培养思路,双证制是指除了毕业证外,还需要有职业资格证。职业资格证书的训练内容和考试要求列入课程体系中,作为学生毕业资格的条件之一。考虑到协和学院才开始“双证制”的尝试,经验还不成熟,因此将助理电子商务师认证(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阿里巴巴网络外贸商务认证作为“职业技能训练”模块的选修课程之一,让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学生毕业资格的可选条件之一。
(3)新课程体系考虑到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的交叉性
协和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开设在国际商学系,因此该专业的特色定位是商务性。同时,本系还开设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专业,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电子商务专业也充分利用这样的交叉性资源,在课程体系中开设《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等实用性强的课程,并且开设一定量的商务英语口语和笔译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与跨学科的思维。
4、积极建设实训基地
电子商务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对实践性要求颇高,因此应积极建设一批融教学、培训、产业实践等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
(1)协和学院积极与电子商务领域的知名企业合作,推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协和学院已经与福建百度营销公司、阿里学院等联手开展实训活动。
(2)尝试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组织专业教师和相关人员,考察学习其他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建设有协和特色的电子商务实训室。在条件成熟情况下,还可让学生依托校内实践基地,开办淘宝店、网络营销公司、网站设计与策划公司、电子商务中介机构等经济实体。独立学院办学相对于普通高校来讲要灵活些,可率先在创业教育方面开出一片领地,办出自己的特色。
综上所述,协和学院基于交叉学科的视角,通过其电子商务专业改革方案的实施,已建立起一套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力求通过对协和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模式的分析,为如何在独立学院或其他高校构建交叉学科专业,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如何构建教学新体系等问题提供参考,也为协和学院今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思路。
[1]中国科学技术中心.交叉科学的时代[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
[2]刘春明,孟令玺.独立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以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2(13):229-229.
[3]苏磊.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2(5):43-44.
[4]汤方宵.交叉学科视野下的本科人才培养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沈良.民办职业学校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教学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李瑾.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7]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