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卫
【摘 要】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知识应用能力和教师教学效果进行检验的一种方法,即使面对“考试”老师期盼、学生紧张、家长害怕,但考试还是如期举行。在一次次的考试中也考出了不少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和问题。
【关键词】考试 成绩 语文教研
有这样一件事,同事家的孩子在县级小学读二年级,中期测试有这样一道题:下列算式中能写成乘法算式的有( )A. 1+2+3 B. 4+5+4 C. 3+3+3+3普通学生一目了然答案是C,但同事家的孩子审题后发现 A 也能写成3×2,所以他选上A和C。试后在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时他都认为此次考试中最满意的就是做这道题,因为他想到了别人都没想到的地方,他为自己的聪明暗暗高兴了好一阵子,没想到试卷下来此题上重重的画上了一个大叉,他顿时像放了气的瘪气球,全家人(包括已是小学高级教师他妈妈即我同事在内)百思不得其解错的原因何在,于是我的同事抱着对孩子负责任、对自身职业负责任的态度询问了孩子的任科老师,想弄明白此题错的真正原因,没想到回答简洁明了:(1)标准答案是C;(2)在小学低年级里一般都是单选,从来不出多选题。这时同事和她儿子才彻底明白的的确确是真“错”了。我同事在问之前和本校其他老师也都讨论过此题,都认为不但不能打错还应该表扬一下他儿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能有这一点独到的思维意识已是很了不起的事,当然这离不开孩子平时的吃苦钻研和善于思考,我们对这种精神应给予鼓励、给予发扬。没想到最终的结果却是这样,我想这可能与个别学校教师的奖金、班级的排名等都和孩子们的成绩挂钩有关,所以改卷时一定要统一、要标准,至于独特、多项等就暂且放在一边不管。随即引来的就是她儿子的怀疑与泄气:是不是妈妈平时给他辅导、讲解的那些发散思维的题都有问题?老师讲解以外的思路都不靠谱?以后就一切以老师为中心吧!于是他很认真的对妈妈说:“我以后再遇到这种题,肯定只选C了,因为这样才能得到高分”。这件事后我们应明白为什么学校毕业的都是千篇一律的“眼镜生”、“书呆子”,原来都是经过“标准答案”标准化,都是被老师固定单一的思维统一化,至于其他都无关紧要、画蛇添足,因为他们要的只是卷面上的成绩。
自古以来,考试和成绩就是一对形影不离的朋友,成绩就是考试的结果。因为通过成绩让教师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知识是否消化,并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只有在考试后得出“优、良、中、差”的结果中才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以便在以后的日子里再接再厉,取长补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也许因为自古以来都是通过考试的形式来择优录取,所以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的心切都急于成“优”,片面地看重考试的结果,从一年级甚至是学前班开始就注重孩子的考试,更注重考试成绩,就连每次月考,中期测试结束后,都等不到老师公布成绩就打电话提前和老师取得联系,看自己的龙儿或凤女到底是考了98分还是98.5分,若是高出别人0.5分,家长就更加趾高气昂,走路时都充满骄傲,自然少考 0.5分的孩子就可能要受到爸爸妈妈的指责“为什么不认真!为什么不仔细!马上给我去补课!”所以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只知道卷面上的成绩,为爸爸妈妈考个高出别人0.5分的好成绩,至于个人爱好、个人特长之事,来不及发现,更没时间来、发挥。用家长的话来说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怜了家长的用心良苦,其实考试仅仅只是一种形式,发明家爱迪生在小学时是公认的“低智儿”,物理学家牛顿小学成绩一团糟,英国首相丘吉尔小学六年级曾留级过。所以我们应正确对待孩子们的考试和成绩,不要一味地拿卷面的分数来衡量一切,应该和孩子们一起来分析试卷,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挖出他们的潜能,即便是不及格的试卷里只要有孩子们独特的思维和独到的见解,这已足够值得我们表扬和赞叹了,更重要的是这样能让他们找回自信,看到阳光。
小学教育好比高楼的地基部分,应高度重视,打好基础,但每次在我们筋疲力尽、满头大汗后应想想其中到底做了多少有实际意义的事。在大力提高素质教育的当今,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真正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从长远出发,以培养全面发展为目标,挖掘潜能、发现爱好特长为重点,当务之急,我们要认识到考试和成绩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成绩并不是考试的唯一目的。同时,我们也绝不能急功近利,更不可用“拔苗”的方式来“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