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山
昨天晚上我准备写稿时,突然停电了,南京的炎热不可忍受。于是我只有在床上打坐静心,但即使这样,依然汗如雨下。于是我便想,现代人如果没有了空调会怎么样?同时也联想到,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与各种自然的斗争,不仅是与炎热的斗争,更是与寒冷的斗争。
炎热与寒冷究竟哪个更折磨现代人?这个问题很难解答。针对炎热我们发明了电扇、空调,这些都是西方人的发明,而面对寒冷,西方人发明了壁炉,而我们中国人却发明了土炕。
许多人关于美好生活都有一个设想:一片树林之中,或者在安静的湖边,有一栋自己的房子,在冬天,看着壁炉里的火苗发呆打盹,看着外面的雪花飘扬。
是啊,这样的生活听起来既温暖又文艺,可见壁炉跟梦想是比较接近的,因为我还从未听说过谁的梦想是拥有一张硕大的土炕,并且可以欢快地在土炕上打滚。
一、
壁炉,顾名思义,装在墙壁上的炉子,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已经产生了电子壁炉,不过在这里,我们主要谈论的是真火壁炉,也就是烧炭或者烧木头的壁炉。真火壁炉要有建筑设计的支持,需要烟囱、炉膛。炉膛可以是铸铁壁炉芯,也可以是耐火砖堆砌。壁炉需要排烟,不过西方的建筑一般都有烟道设计,所以壁炉在西方的普遍性非常高。
壁炉在西方传统已久,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不仅在众多的影视剧中可以看到,在众多文学作品里也可以“看”到。
叶芝在《当你老了》中说,“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思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美好的诗歌让人感到温暖,在此,我不吝揣测,诗中的炉火便是壁炉中的火了,因为据我有限的知识,似乎未曾见到西方人烧过类似火盆的东西。当然,在寒冷的西伯利亚,也是有烧炉子的传统。
谈过了壁炉,应该谈谈土炕了。土炕产生于中国北方,因为北方天气寒冷,光靠炉火的话第二天早上起来就成冰块了。于是北方人就琢磨着能不能睡在火苗上?睡在锅里是不可能的,会被烫死,而且锅也不够大,那干脆造张土床,把火扔进去得了。于是土炕就被“逼”出来了。
土炕在中国的熟知程度很高。赵本山的小品中不是有个习惯性动作吗?上炕!
那到底什么是土炕?就我理解,土炕其实就是土床,最初是用土砌成的睡觉用的长方台。上面铺席,下面有孔道,跟烟囱相通,可以烧火取暖。土炕与壁炉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需要一个烟囱排烟。因为说到底,二者都是用“自然的方式”取暖,都是烧的自然物。
二、
罗素曰:须知参差多态乃是世界的本源。世界的神奇之处,就在于面对同样的生存环境,不同的人产生了不同的办法。面对寒冷,为什么西方人选择了壁炉?而东方人选择了土炕?
任何发明首先都是符合当时、当地的条件的。对于壁炉与土炕的“诞生”首先应该从建筑学上思考一二。
中国没有产生壁炉是有原因的。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的建筑多是土木结构,而西方的建筑多是砖石结构(当然,这说的是20世纪之前)。大多数土木建筑室内空间相对狭窄,而且木头易燃,所以如果在墙上开一个炉子,那房子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西方建筑很少用土砌成,而土这种材料最适合做“炕”,所以土炕在西方没有产生的土壤。
除了物质上的客观原因导致两种不同事物的产生,另一点便是东西方生活方式的区别了。
壁炉在西方与各种节日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万圣节,最重要的仪式就是点燃炉火,在西方人心里,燃烧的火焰不仅可以让家里保持温暖,更可以赶走恶灵。不少人都看过西方影视剧中出现过这样的场景:在圣诞节的早上,孩子们早起第一件事情就是飞奔到壁炉旁寻找圣诞老人带给他们的礼物。在多塞特的礼拜五节,在壁炉中悬挂一块烤面包据说会保证来年五谷丰登。
壁炉本来是因为御寒而产生,但在西方,逐渐在社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西方不少烛光晚餐的背景都是火苗旺盛的壁炉,两人对坐,火光照耀,颇为浪漫。除此之外,壁炉对于西方人还有妙用,大一点的壁炉可以用来烤肉。西方人邻里之间喜欢互相拜访并举行家庭晚宴,一群朋友聚在一起,亲手烧烤自己喜欢的食物,这种感觉一定非常享受。
在冬天,坐在壁炉前聊天,会让人觉得格外亲近。关于这一点,著名的“炉边谈话”做了最好的注解。1933年罗斯福就职总统后的第8天,他在总统府楼下外宾接待室的壁炉前接受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共同广播公司的录音采访,工作人员在壁炉旁装置扩音器。总统说:“希望这次讲话亲切些,免去官场那一套排场,就像坐在自己的家里,双方随意交谈。”谈话播出之后,效果很好,因为美国人会觉得罗斯福就像一个坐在自己旁边烤火的老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总统。后来,在罗斯福12年任期中,共做了30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炉边谈话”的美名也就此传遍世界。
壁炉可以登上大雅之堂,甚至可以被政治“借用”,由此可见壁炉在西方文化中的社交价值。相比于壁炉,土炕则是中国人生存智慧的一种迸发。
中国以前的客厅,又称作堂屋,在农村,一般正中放一张桌子,左右各两张椅子,房间的格局极为固定,客人来了,得按照辈分和年龄各自落座。中国人的客厅不是聊天的地方,而是谈事情的地方,堂屋不能给人亲切感,壁炉是不可能产生在这种地方的,而土炕,就只好放在“卧室”里了。
既然放在卧室里,那么睡觉取暖则是土炕最主要的功能。北方农村里大多有土炕,一般呈方形,大而长,农村家庭孩子通常很多,天黑了,六七个孩子往炕上横排一睡,一个接一个,别提多暖和了。在土炕上睡觉,据说可以治疗风湿病,而且对驼背的矫正有一定的效果,当然,这一点是真是假笔者不能确定。而且,土炕也不是所有人都睡得惯的,北方大多数人都火气旺,外地人初睡火炕时甚至会流鼻血,所以想尝试土炕的读者需要考虑一下了。
土炕谈不上美观,盘腿上炕的姿势也谈不上优雅,不过农村人更在乎舒适,身子热乎了才是最重要的。白天,往炕上放一张小桌,盘腿一坐,边吃饭边唠嗑,温暖滋润得紧。从这点看,土炕就是中国人舒适哲学的最佳体现。
除了以上功能之外,土炕还可以用来烧水做饭,相比壁炉的社交功能,土炕无疑要单一得多,不过西方人不可能在壁炉前聊天一晚上,回到卧室,依旧寒冷,而中国人却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土炕上,尽情享受“火热”的冬天。
三、
东西方不同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状态,产生了不同的取暖办法,但归根结底,都是人类适应自然的某种成功。于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壁炉。冬天,房间里有一团火,会让人心里更加温暖。而且,在万物休眠的冬天,看着燃烧的火苗,会觉得有一种生命力在喷发。
如今,壁炉在中国也越来越普及,曹禺早在《雷雨》中写道:“右边壁炉上有一只钟,墙上挂一幅油画。”当下,不少豪宅里壁炉更是必备,虽然它们大多只是装饰。然而,不管是壁炉还是土炕,他们都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我们应该记住,在过去的某个时间段,在科技不发达的时候,人类总是在通过种种努力生活得更好,两者都曾给过我们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