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忠华 罗 华 王 超 唐 磊 肖 东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7)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不断的扩招,高校中出现了一群特殊的大学生,这些学生由于身体肥胖、瘦弱、残障以及身体疾病或身体某部位损伤等原因,造成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较差[1]。这一部分学生被称为“体质弱势群体”。文献显示:有针对性地研究体质弱势群体大学生的体育教学策略不多,如何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体育教育,使他们通过学习和练习,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培养意志品质和生活自理能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是高校必须重视和认真对待的问题;是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2002年7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重要措施;是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使命,更是全社会不容忽视的责任;是当代大学与体育教学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2],现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探讨提高我院体质弱势群体大学生的策略。研究方案如下。
体质弱势群体[3,4]是指人体机能、形态以及心理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相对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尤其是在从事以体力为主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相对处在不利地位的群体,通常是指身体过度肥胖或瘦弱、病、残障以及心理障碍等人群,考虑个体差异的殊性,把身体素质过差者也列入“体质弱势群体”范围。我院在每年新生第一学期开课前确定体质弱势群体的大致类型与班级分布,为下一步授课做好前期铺垫工作。
(1)分类指导:根据体质弱势群体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开设不同体育课程,如肥胖者开设健美操、慢跑等以达到形体恢复功效,而体质虚弱者开设按摩、气功等课程以增强体质效果;
(2)资源整合:利用中医院校传统保健特有优势和体育教师自身优势开设一些既有符合体育教学要求又富有中医药特色的课程,如由于我校某些体育教师与按摩气功专业教师交流频繁,不断请教相关专业知识,已经熟知一些常用的增强体质的按摩操作与穴位应用;
(3)突出个性:课程的开设同时还考虑了身体残障、心里障碍的学生群体,充分征求个人的兴趣爱好,结合学校已有的体育设施情况,开设如台球、飞镖等富有趣味性的课程,以加强沟通,增强信心。
在我校体质弱势群体个体化体育课程设置中,从群体类型、来源、开设课程、开设学期、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多次论证,确定了如下课程体系(见表1),以期达到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近年来,通过针对不同体质弱势群体开设不同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基本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增强了体质,提高了兴趣,加强了沟通,体现了中医院校的特色,实现了教育相对公平。
表1 湖南中医药大学体质弱势群体体育课程体系
由于体质弱势群体分布在不同班级,而每个班级的体育课时间不尽一致,故很难将此类学生的授课时间定于正常教学时间,若执行体质弱势群体个性化体育课程,必须选择一个较为空闲的不能与其它教学相冲突的时间段作为授课时间,为此,我院将每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12:30~14:10作为体质弱势群体授课时间。
根据体质弱势群不同类型制定的个性化教学课程目前无现成课程体系参考,经我院广泛调研、反复论证,结合中医院校独有的传统保健优势而制定的课程方案,能提高学生的自信能力,更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使体质弱势学生更好地回归社会,让体质弱势群体大学生接受平等教育,实现教育的相对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协调发展。
[1] 汪佑生,等.高校体质弱势群体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10,31(2):93 -96.
[2] 罗爱刚.对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课程均等化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27(5):80 -81.
[3] 刘成,等.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4]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