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业实习生沟通能力调查分析

2013-09-21 06:50于红艳李阳倩
关键词:实习生医患医学生

杨 帆 李 勇 袁 斓 于红艳 李阳倩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与不同性质的人群打交道,如医师、护士、病人和家属等。如何处理好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关系到实习效果是否能到达预想的目标,而且关系到医学生将来的工作顺利情况。

近年来,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据调查,绝大多数医疗纠纷的出现并不是医疗技术过失引起的,而多是由于医患沟通不畅,即一些非技术因素引起的[1]。因此,加强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与病人如何相处与沟通的教育迫在眉睫。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医学类专业的实习生沟通能力的情况,特进行了本次调查研究。

一、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

我校2006、2007级中医、中西医结合等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实习生分布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重庆北碚中医院、内江市中医院、凉山州一医院。

2.调查内容

实习生对医患沟通的认识情况,与病人或家属、带习老师、同学、护士等不同人群交流时的心理状态等。

3.问卷说明

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78份,回收率98.89%;其中有效问卷176份,有效率97.78%。

二、调查结果

总体来看,被调查实习生对沟通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较高;与医生、护士、病人和家属的沟通也基本处于放松状态,能较好地跟不同人群进行沟通。

1.关于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被调查的实习生中,有164人选择“很重要”,占93.18%;12人选择“重要”,占6.82%;没有人选择“不重要”或者“不清楚”。说明接受调查的医学生绝大多数都能认识到当前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2.关于与不同人群交流时的心理状态

(1)关于与病人或家属交谈时的心理状态

有21人选择“紧张”,占11.93%;有30人选择“犹豫”,占17.05%;有125人选择“大胆自如”,占71.02%;没有人选择“害怕”。

(2)关于向带习老师请教时的心态

有17人选择“紧张”,占9.66%;有33人选择“犹豫”,占18.75%,有126人选择“大胆自如”,占71.59%;没有人选择“害怕”。

(3)关于与同学交流时的心理状态

没有人选择“害怕”;有3人选择“紧张”,占1.70%;有7人选择“犹豫”,占3.98%;有166人选择“大胆自如”,占94.32%。

(4)关于与护士交流时的心理状态

有7人选择“害怕”,占3.98%;有10人选择“紧张”,占5.68%;有33人选择“犹豫”,占18.75%;有126人选择“大胆自如”,占71.59%。

表一 实习生与不同人群交流时的心理状态统计表

综上,可以看出实习生与不同人群交流时的状态普遍较好,绝大多数人选择“大胆自如”;结果显示,在交流过程中心理状态的放松程度依次为:与同学交流(94.32%)、与带习老师交流(71.59%)、与护士交流(71.59%)、与病人或家属交流(71.02%)。

3.与不同人群沟通交流情况的侧面反映

(1)关于向病人或家属解答问题后,对方是否继续问其他人

有91人选择“还要问医生”,占51.70%;有29人选择“不再问别人”,占16.48%;有56人选择“不清楚”,占31.82%;没有人选择“问实习同学”。可以看出,有一半的实习生解答问题后,病人或家属还需要继续问医生。而仅有不到20%的实习生解答问题后,病人或家属不需再问别人。说明实习生与病人或家属的沟通效果存在一定的问题。

(2)关于与病人和家属交流时,能否正视对方,保持眼神交流

有76人选择“能一直正视对方”,占43.18%;有96人选择“多数时间能正视对方”,占54.55%;有4人选择“少数时间能正视对方”,占2.27%;没有人选择“不敢正视对方”。可以看出,绝大多数(97.73%)实习生在与病人或家属交流时,能正视对方。说明实习生在与病人或家属沟通交流时,基本处于放松状态。

(3)关于因事因病请假,常用办法的选择

有153人选择“当面向老师请假”,占86.93%;有13人选择“请假条,电话或短信请假”,占7.39%;有3人选择“同学口头代假”,占1.70%;有7人选择“不请假”,占3.98%。此项结果反映绝大多数实习生能够严格遵守实习纪律,选择与老师当面请假的方式。也可以从侧面反映,绝大多数实习生敢于与带习老师沟通。

(4)关于遇到不清楚的问题最容易想到的方法

有113人选择“问老师”,占64.20%;有22人选择“问同学”,占12.5%;有41人选择“上网查询”,占23.30%;没有人选择“回避”。此项结果可以看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多集中在问老师和上网查询,且以问老师居多。也从侧面反映了实习生能与带习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

4.关于给患者确立治疗方案的依据

有6人选择“价格优先”,占3.41%;有144人选择“疗效优先”,占81.82%;有26人选择“病人意见优先”,占14.77%,没有人选择“新产品、新方法优先”。此项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实习生“唯疗效”的治疗原则,值得提倡。

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企业可以采取多元机制,除了向银行借贷以外,还可以适当选择民间资本、社会基金,甚至在信息披露完善的条件下申请风险投资以优化融资结构。当然,理性投资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融资前,都要待投资项目进行科学论证,从成本、周期以及回报率等角度多维分析,确保投资的可行性。

三、分析与讨论

1.实习生人际沟通能力普遍较强

据本调查整体状况显示:实习生沟通能力普遍较强。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一是认识到位。绝大多数(93.18%)实习生认为医患沟通“很重要”,他们从思想上重视医患沟通以及自身的沟通能力,从而会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有意无意的注意自己与周围人的交流沟通。

二是存在一定的误差。问卷反映的是实习生的自我感觉与自我评价,存在很强的主观性,不能客观的反映实习生的沟通能力。

2.关于实习生与病人或家属的沟通效果

实习生向病人或家属解答问题后,病人或家属还需询问别人。

可能的原因:一是因为对实习生的信任程度不够。由于实习生临床经验不足,病人和家属可能开始时对其不信任,因此当问题解答后,还需要问医生或其他人。不过,当多次发现实习生和医生的解答是一致的时候,病人和家属就会开始信任实习生。

二是实习生表述不够明确。实习生刚刚从学校走出,积累的很多都是书本知识,而病人和家属需要听到的是他们能明白的知识,因此沟通时存在知识的不对称现象。容易造成再次询问医生或其他人的现象。也有可能是实习生本人自身沟通解释能力相对较弱造成的。

三是病人和家属自身方面的原因。病人和家属的文化程度、知识水平、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差异,也对本题的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3.与不同人群交流时的放松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在与不同人群交流过程中心理状态的放松程度依次为:与同学交流(94.32%)、与带习老师交流(71.59%)、与护士交流(71.59%)、与病人或家属交流(71.02%)。这与我们预想的结果是一致的。

在于同学交流时,大家在同一个平台上,而且日常接触与交流也相对较多,因此会“大胆自如”。而在于医生和护士交流时,由于双方年龄、生活阅历方面的不同,加之心中油然而生的敬畏,会不如与同学交流时那么自在。对于跟病人和家属交流,由于自己是实习生的缘故,在知识与实践方面经验不足,心理没有十足的把握,所以在交流时不能很好地处于放松状态。

4.遇到问题常用的解决办法

结果显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多集中在问老师和上网查询,且以问老师居多。没有人会“回避”。说明实习生的求知欲望还是很强的,值得提倡。鉴于中医知识的特殊性,“问老师”居多的现象可以理解。另外,就方便程度考虑,也会选择“问老师”,对于问题的解决是一种互动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解决面临的问题。

四、建议

1.高校开设相关人文课程,积极尝试教学改革,提高医学生沟通能力

医学院校应该开设诸如:医患沟通学、医学伦理学、医事法学、中医心理学、中国医学史等人文素养类课程,增强中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沟通能力,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进行较好的衔接与渗透,并且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共同致力于医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

另外,要积极尝试教学改革,培养医学生沟通技巧。据国内有学者对120名临床专业医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综合干预(主题报告、内部交流、社团活动、模拟医院、现实医院),并于干预前后采用多种量表进行测评。结果显示,采用综合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临床专业医学生的沟通能力[2]。因此,中医院校要积极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中医专业学生的沟通能力。

2.实习生要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沟通能力,处理好与周围不同人群的关系

实习阶段是医学生临床生涯的开始,虚心的求学态度,对于实习生必不可少。“求学”的对象不仅仅是带教教师,它包括临床的所有工作人员。实习生要主动留心学习医生们对医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学习他们在医疗工作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在与患者沟通时的表达方式等等。

在临床实习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尊重他人。医护关系是双向的,要意识到医护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实习生不能把护士当作配合者或合作者,要认识到护士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

正确处理好与病人和家属的关系,需要带习教师和实习生的共同努力。带习教师要帮助实习生充分认识目前的医疗形势,明确自身定位,树立信心;实习生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强化人际交流技能。在医疗实践活动中不断培养和强化医患沟通思想,以病人为中心,规范自己的行为,塑造良好的实习生的形象。

3.在岗前教育、带教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实习生的沟通能力

据研究,临床实习中医学生与病人发生冲突90%以上发生在前半年,尤其是在实习的第一个月最多,占到56.63%,实习半年后冲突明显减少[3]。冲突的原因以语言沟通方面的原因导致者最为常见。

因此,在实习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中应该高度重视岗前教育。在此阶段,要帮助实习生明白医患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要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强化医疗法制观念,适应临床工作,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提高实习生的沟通能力,还应该加强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作用,在培养实习生临床思维的同时,也应该培养医患沟通意识,要求实习生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努力把增强沟通能力作为建设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

4.将沟通能力纳入职业医师资格考核制度

对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国外医学教育部门备受关注,英国医学会早在1987年就将医生的交往能力的评估作为医师资格考试的一部分。1999年,美国医学教育资格认证委员会把人际交往与沟通技能,列为所有住院医师必备的六项技能之一。我国相关的管理机构也应该考虑将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列入职业医师资格考核制度中来,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角度,来提高医学人才的沟通能力,进而提高医疗行业的整体效率与水平。

[1]陈文军,等.当今医患关系的心理学浅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2001,(2):159-160.

[2]何珂.综合干预对临床专业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6):114-115,138.

[3]冯丽华,等.医学实习生与患者冲突原因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5,11(19):84-86.

猜你喜欢
实习生医患医学生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