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强 何进川 王子寿 方晓明 祝 捷 杨 文 杨 剑 方俊惠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四川是农业人口大省,也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卫生事业发展关系着民族地区人口的繁衍和经济社会发展,而医药卫生人才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当前,民族地区卫生资源缺乏,卫生人才数量不足,质量偏低,人才匮乏。加快卫生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紧迫任务。
四川的民族地区主要指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三州”),三州的面积30.2万平方公里,占四川面积62%,人口595万人,占5.61%。地广人稀,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条件恶劣,经济不发达,各种地方病、传染病较为频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严重。
长期以来,受地理、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民族地区特别是基层农村卫生资源缺乏,卫生意识不强。卫生资源布局困难,服务成本高,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卫生服务能力不强,居民健康意识淡薄,患病率增高,就诊率下降,健康素质低,群众健康水平较为落后。
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关键在于人才,难点是人才队伍建设。由于多种因素,民族地区卫生人员队伍建设工作长期滞后,制约了卫生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人才流动流不合理
据四川省卫生厅统计:目前,甘孜州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5.8人、凉山州3.8人,阿坝州5人,大大低于我省其他同等级地区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人才流动流不合理,仅以藏区为例,十五期间,四川省藏区卫生技术人员减少了7% ,近三年,三州乡镇卫生院从内地新招聘执业医师流失率高达40%。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信息,2010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30万,但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相当严峻。面对这种情况,四川省人事部门日前对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的一次专项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在收回的3120份问卷中,竟无一人选择到我省民族地区基层工作,大部分高等教育毕业生宁愿在大城市待业,也不愿意去民族地区就业。以上情况说明,少数民族地区卫生技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队伍不稳的原因,既有地域条件问题,民族地区位置边缘、环境艰苦、工作条件差、经济待遇差,也有政策性问题,如人才培养、选拔、使用、评价、分配、晋升、准入等政策性问题[1]。
(2)卫生技术人员年龄结构、专业梯队不合理
据四川省有关卫生信息显示,民族地区卫生技术人员年龄结构、专业梯队不合理现象严重,专业人员中30岁以下与50岁以上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专业队伍成“两头少,中间多”的不协调现象。由于民族地区待遇不高,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差,导致人才引进困难。同时,在人事政策方面也存在问题。近年有关部门在民族地区实施人事制度改革中,实施了“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的岗位分流政策,迫使许多高年资高水平的技术人员提前退休,造成优质卫生人才流失,导致了卫生技术人员年龄结构、专业梯队不合理现象。
(3)文化层次较低,专业技术水平差,高等教育学历人员少
据有关信息显示,目前在三州乡镇卫生院的30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中,专科以上学历者不到10%,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不到1000人。甚至有个别地方如果流失一名技术骨干,全院就完全无法正常开展医疗工作。长期以来,由于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十分薄弱,致使这些地区文盲率达5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仅占4% 。同时,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起点是高中毕业,所以民族地区可选拔人才不足,也导致了本土后备卫生人才不足,在民族地区医药专业人员中,本土化卫生人才仅占30%。
基于我省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和卫生人才队伍现状,四川省委、省政府从全省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战略高度,2011年制定和实施了《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为“行动计划”)》规划及实施方案,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快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人才的培养,促进民族地区医药卫生的不断发展。
开展省属医学院校联合举办“五年一贯制”护理、医技专业教育,启动“3+3”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教育试点,每年定向招收300名民族地区学生;进一步拓宽民族地区优秀学生对口升入医学院校学习的渠道,鼓励在医学专科阶段学习的优秀民族地区考生通过专升本等形式接受医学本科教育,每年为民族地区定向培培养120名医学生;“行动计划”期间,委托成都中医药大学定向培养中医、护理、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5000名本、专科成人高等教育学员,培养“招得来、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
四川省政府高度重视“行动计划”人才培养工作,在经费投入、招生政策等方面提供了较好的支撑条件。在经费投入方面。实施“国家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学员免学费学习,学费由政府买单。在招生政策方面。加考专业知识,单独划分数线,单独录取,降低了民族地区学员入学的“门槛”,有利于民族地区卫生人才的培养,缓解民族地区卫生事业乏人乏术的状况。
“行动计划”中,民族地区在职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计划的实施,由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牵头,成都中医药大学具体开展四川省民族地区在职卫生技术人员本、专科学历教育免费培养项目任务。在任务的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中得到启示。
(1)改进招生制度,适应民族地区人才培养需求
根据现行招生政策,项目地区考生参加成人高考时加试《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内容,加试成绩计入成人高考总分,省招委单独划线录取。
(2)拓展专业,满足学员岗位需求
2011年拟试点招收临床医学、护理、医学检验技术3个专科专业,待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到药学、藏医、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中医等专业,并逐步开展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按照现行成人教育政策规定,釆用业余学习形式,凡修业期满,完成本、专科学历教育计划规定课程和考试合格者,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颁发国家认可的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毕业证书。
(3)认真实践,效果明显
此项目实施2届以来,学校为民族地区学员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生活条件和政策环节。在教学质量方面,学校为学员配置了优良教育资源,使学员在医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提高较大,学员积极性提高,大大激励了民族地区考生的学习积极性。2012年,实际报到录取民族地区考生402人,其中阿坝州86人,甘孜州108人,凉山州34人,其他民族县174人。2013年录取人数900人,比上年增长112.1%,“行动计划”实施中,民族地区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我国基层农村医药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虽然我省在“行动计划”实施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民族地区卫生人才的需求甚远,继续做好“行动计划”工作是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大计。首先,继续做好“政府扶持,高校培养,基层用人”的民族地区卫生人才培养工作,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加强政府部门、办学单位和民族地区卫生部门的协调,齐抓共管,针对民族地区卫生人才匮乏的现状和民族地区特殊的人文和自然条件,培养基层农村应用型人才。其次,加快民族地区卫生人才学历教育的提升和开办专业的拓展。目前,在已启动护理、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技术专科专业基础上,加快本科专业的实施,拓展药学、藏医学、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中医等专业,以适应各层次各专业的要求。由于民族医药包括了藏医藏药、羌医羌药、中医中药、针灸火罐、推拿按摩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深受老百姓的喜爱[2]。学员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为居民提供针灸、推拿、火罐、敷帖、刮痧、熏洗、穴位注射、藏药、羌药、中药等中藏医服务。第三,强化基层农村卫生人才的培训。民族医药卫生人才要提高业务水平,就必须坚持终身教育学习,应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医疗机构培训基地作用,就近就地培养“本土人才”。第四,办学单位要遵循“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成人教育规律开展教学活动,深入研究民族地区卫生服务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1] 方晓明,等.我国中医药人力资源现状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2):816 -817.
[2] 蒋永德,等.少数民族地方中藏医院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探讨,四川博士专家论坛[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6: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