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化 王海燕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中医药学是指在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的医学理论体系,自然、朴素,处处闪烁着东方传统思想的光辉。在我国专门讲授中医药学课程的高等学府有23所,均设临床医学院和药学院等。在这些院系中,由于课程设置普遍存在“西化”倾向,中、西医课程的学时比将近1:1,且中西医的课程并行开设,致使中医药院校学生比西医院校学生更易遭受东西方思想的碰撞。
难道东西方思想就只能碰撞,不能融合?非也。在23所中医药高等学府中,除了有中医药学,还兼有理、工、管、文、农、教等多学科,相关专业交叉渗透、协调发展。在这些学科中值得一提的是社会科学中的经济类课程。它是西方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体现,在中医药院系中普及这类课程,会使学生明白学好经济学不会保证你不站在失业的队伍中,但你至少知道自己为什么站在那里。
承载着中国传统思想的中医药学和体现着西方思想的经济学从某种角度上讲是类同的、融合的,主要体现在学科目的和分析方法上。
学科目的。经济学主要讨论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即成本和收益匹配。中医药也是试图达到用最小的代价换取保住患者生命,保持生活品质的目的。无论精气学说,还是阴阳学说和五行说都体现出通过药物使身体变更调整,处于平衡的状态。
分析方法。两门学科采用的方法就更多类同了,如由果推因法,原因和结果是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自古典经济学产生以来,经济学通过观察现象,推理出产生现象的原因,从而形成了各流派。中医药学中有关病因的“审证求因”则是根据疾病的临床症状、体征等推求疾病发生的原因。
因此,笔者认为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经济类公选课不失为一种融合的途径。
一些调查结果表明,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虽对卫生经济学相关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但对经济学课程需求很急迫。部分医学专业的学生不能结合国家的宏观经济情况调整自己的专攻方向,造成在进校时选择了热门专业,毕业时却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发生。
高等医学院校应着眼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系统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和经济学基本知识与方法,具有医疗卫生知识与经济学融合特色学专门人才。在中医院校各专业开设经济类公选课可以很好地培养一批既懂医,又有经营理念的学生。
经济学与医学、理学同样是一级学科,主要研究人和社会面对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时,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并把生产的商品分配给社会成员以供消费之用。简言之,它是分析改善资源配置形式所需的代价和可能得到利益的学科。经济类课程涵盖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公共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博弈论、数理经济学、世界经济、制度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公司金融、金融工程、证券投资分析等。
在开设该类课程时,应结合学生的特点,考虑各专业的特性,因材施教。其中有两个步骤最为关键:班导师介绍经济学类课程与中医药学的共同点,以消除他们担心自己学不好的心理,并指导学生选课;任课教师针对不同学院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班导师需明确经济学不仅教会大家通过透析现象查找本质,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可对当下的中医药学习旁征博引,大有裨益。
如在临床医学院,可谈经济学理论所要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运行的过程,类似于“损不足,奉有余”和“损有余,补不足”的过程,这两种过程势力的强弱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形态。另外,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是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中医所追求的也同样是均衡。我们学过的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都可看作是构造均衡模型。阴阳学说构造的是包括最终产出、阴和阳的三元模型 Z=f(X,Y)。五行学说则把代表自变量的阴和阳细化成阴阳金木水火土模型,从而为均衡的维持找到更精细的方法。这类介绍经济学的方法可让同学们打消担心自己学不好的顾虑,并对经济学产生兴趣,愿意在班导师的指导下选择经济类课程。
在药学院,经济学也存在于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收购和加工过程中。例如在经济学里有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价格的理论。把它们用到一种特定的商品上,就充实和丰富了供需理论。以川芎为例来确定它的实际收购价格。若外在环境正常,川芎产量是平稳上升的,但产量骤然减少,发生了5.12地震后,理论上要使供等于求,价格会一路攀升,实际情况也是这样。川芎的价格从震前的13.5元/千克立马回升到震后的14.5元/千克。可以看出,经济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
班导师在介绍经济类课程时,需让学生明白这些课程可帮助他们拓展视野,训练思维。
首先,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目前市面上没有专门针对中医药学的经济类教程,因此笔者建议教师采用自己编写的讲义给学生授课。如给学生树立基本的经济观念,包括公平与效率等;介绍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包括基本假设和分析方法;掌握基本经济知识,包括价格的形成,它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生产和消费。
其次,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除了教师讲授的部分,应较多地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模拟经济行为产生的过程,以及观看有关视频后展开讨论。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请经济类学校的相关教师讲座。
再次,改革考核方法。由于非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人不从事经济专业工作,并且这门课的目的之一是引领大家敲开经济学的大门,因此不必采用试卷方式考试。建议以课堂表现等平时考核为主,期末采用写小论文的方式。
总而言之,各高等中医药院都希望培养既懂医又懂经济的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正在摸索开设经济类公选课的具体操作方法。
[1] 林素钢.非经济类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建议[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6):64-66.
[2] 刘晓红.非经济类专业西方经济学教学点滴体会[J].知识经济,2011(13):177-178.
[3] 熊学军.高等中医院校凝练办学特色的现实意义与思路[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6):514-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