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艳芬
(建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建水 654399)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自2008年5月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以来,建水县积极开展了防治工作,但手足口病一直居于全州发病数之首[1]。2010年,建水县手足口病发病数大辐上升,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居法定传染病之首,占了报告总数的47.73%(1030/2158)。及时掌握建水县手足口病疫情动态和流行规律,对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以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建水县各医疗单位上报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10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人口资料来自建水县统计局公布的资料。
2010年共发病1030例,发病率为197.81/10万,发病数较2009年增加了105.18%。其中重症12例,重症发病率1.17%;死亡1例,死亡率9.71/万。实验室确诊13例,其中EV71病毒 9例,Cox A16病毒4例。
全年以2季度发病数最高,总共有793例,占了全年发病数的76.99%。其次分别是1季度(207例)、3季度(25例)、4季度(5例)。
发病高峰出现在5月份(448例),占全年发病数的43.50%,最低的是10月和11月分别为1例。发病趋势从1月不断升高,到5月到达最高峰,6月后骤然下降,发病高峰比去年提前了2个月。具体见图1。
图1 建水县20110年手足口病时间分布图
从表1可看出,以临安镇发病数最多,死亡病例也在此镇,发病数最少的乡镇是甸尾乡。发病数前5位乡镇分别是临安镇、官厅镇、利民乡、曲江镇、西庄镇,其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80.29%。发病率最高的是利民乡,其次是官厅镇和盘江乡,发病率前3位乡镇均为山区,其发病率高达 302.15/10万;其次是坝区,发病率为180.76/10万;发病率最低的是半山区,为73.50/10万,3类地区间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χ2=58.17,P<0.01),山区高于坝区(χ2=29.17,P<0.01),坝区高于半山区(χ2=4.08,P<0.05)。
2.3.1 性别分布
男性发病数641例,占总发病数的62.23%,男性发病率为244.02/10万。女性发病数389例,占总发病数的37.77%,女性发病率为150.77/10万。男女发病数性别比为 1.65:1。男女发病有显著性差异(χ2=57.33,P<0.01),死亡病例为男生。
2.3.2 年龄分布
发病最小年龄为4月龄,最大为31岁,以1岁组发病数最多(285例),2岁组(282例),3岁组(178例),1~3岁发病儿童(745例)占了总发病数的72.33%,5岁以下儿童(971例)占了总发病数的94.27%。说明3岁以下儿童是防治重点为,特别是1岁以内的婴幼儿,开展好家属的护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见表2。
2.3.3 职业分布
从表3可看出,以散居儿童发病最多,占总发病数的81.65%;其次是幼托儿童,占总发病数的14.66%,小学生37人,占总发病数的3.59%;农民1人,占总发病数的0.1%。报告发病数农村高于城镇。全县有48家幼儿园和21所小学有报告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90.57%(48/53)与 13.29%(21/158)。
表1 建水县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地区分布
表2 建水县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数分性别年龄分布表
表3 建水县2010年手足口病职业分布
手足口病由于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在幼托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短时间内流行或暴发。
2010年建水县手足口病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期在4~6月份,比全国5~7月份的高峰期提前了1个月,与红河州和广东省的发病高峰一致[1~2],可能与南方气候较热有关。97.09%的病例集中在一、二季度,下半年病例减少,与肠道传染病夏季高发的特点一致;也可能与2010年5月,建水县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控行动,疾控中心全民总动员,定员定岗定责,到各乡镇,各学校开展督促指导,对全县防保人员、乡村医生、计生干事、妇女委员、学校校长、校医等人群开展了防控知识培训,并保证 7岁以下儿童每个家庭都有一份防治知识宣传单,并督导防控措施的落实有关。
发病数农村较城市高出 68.54%,山区比坝区和半山区高,与国内有关报到不同[3]。农村发病数高于城镇,可能与山区儿童卫生习惯、环境卫生较差,掌握的防治知识缺乏有关。坝区比半山区发病高,可能与坝区医疗水平较高,疾病发现及报告相对好有关。
婴幼儿普遍易感,报告发病年龄最小 4月龄,最大31岁,<5岁组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94.27%,<3岁组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72.33%,1例死亡病例发生于5月,为1岁的男婴,与云南省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特征一致[4]。3岁以下散居儿童发病率高主要是由于该类人群免疫力水平低,提示建水县手足口病防治重点在农村3岁以下儿童,边远山区的散居儿童是重中之重。
81.65 %的病例为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发病较少,且无聚集性病例发生,可能与散居儿童的卫生难管理,手、足、口、臀更易接触污染有关。全县仍有90.57%幼托机构中有报告病例,说明幼托机构依然是防治工作的重点。男性发病数较女性高,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65:1,可能与男孩较多动,相互接触机会多,卫生习惯较差,感染机会大有关。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幼托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卫生部刘谦副部长指出,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是最好的疫苗。只有广泛发动群众,加强健康知识普及,讲究卫生、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让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实行群防群控,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才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有效降低发病率。
社区医护人员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承担者,与社区居民之间的接触最直接而紧密,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了有利条件[5]。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要进一步开展好手足口病健康教育,重点是在社区、农村特别是山区对其看护人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提高看护人手足口病等防病知识和形成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确保给3岁及以下散居儿童提供和营造健康环境,培养儿童形成良好卫生习惯[6]。二是要加强幼托机构传染病防控管理工作,特别是要加强教师、护理人员防控知识培训及晨、午检和因病缺课排查制度,是预防暴发流行的关健。三是要加强三级防保网底建设,提高社区医生、乡镇防保人员、乡村医生特别是山区卫生防疫人员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服务质量培训,把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及“五早”工作全面覆盖,是避免疫情发生、扩散和减少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的发生的关健措施。四是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清理病媒生物的滋生环境,改善农村卫生条件。五是采取多种措施,增强易感人群的抵抗力,研究表明,小孩平时健康状况一般或较差,是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7],应加强幼儿身体锻炼、均衡营养,增强体质,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以达到控制疫情的目的。
[1]牟建春,吴国胜,李 芳.2008~2009年云南省红河州手足口病网络直报疫情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1,25(4):271-272.
[2]孙立梅,邓爱萍,康 敏,等.2009年广东省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0,36(2):1-4.
[3]李天芳.兰州市七里河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2):121-122.
[4]任伯青.平泉县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1,37(6):30-35.
[5]忠 华,邱少轲.浅谈全科医生在实施社区健康教育方面的优势[J].社区医学杂志,2004,2(5):46-47.
[6]孙立梅,邓爱萍,康 敏,等.2009-2010年广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1,37(4):9-13.
[7]徐文体,高 璐,张 颖,等.天津市手足口病患儿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1):100-101.